与父母的功课2-内在小孩

2021-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Mike回到自己

大家好,这是回到自己团队推出的《与父母的功课》,今天是第二次线上课程。今天从原生家庭、内在小孩、如何处理内在小孩这三个方面分享。

原生家庭

说到内在小孩,首先要了解原生家庭,因为原生家庭是形成内在小孩的环境,与内在小孩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那什么是原生家庭呢?原生家庭就是孩子出生及成长过程中,父母提供的生活成长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其他一些人,但最主要最关键的是直接抚养人——父母,他们的性情、心态、思想、做事方式等等,他们有意无意、或者说觉知无觉知层面提供的环境就是孩子成长的原生家庭环境。

很多时候我们抚养孩子,感觉我们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去营造某种环境,但是在深层层面,我们怎么做为什么做,我们仍然处于一种无觉知状态中。

打个比喻,很多时候我们表意识希望孩子往东走,但是实际上我们提供的原生家庭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他可能会往西走。

例如,在我们中国是很注重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会倾尽全力地付出。有的家长口头上让孩子好好学习,但是自己却不愿意学习,甚至可能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做干扰孩子学习的事,比如说在一边喝酒、或去打麻将、或跟他人高谈阔论,或打断孩子当下的注意力等等,没有陪伴孩子给孩子做榜样,等等,这就是当下有的父母做的事情,他们表意识的认知和潜意识的认知不一致,而原生家庭环境不仅受父母的表意识更受潜意识影响。

原生家庭为什么会对孩子影响这么大呢?

我们知道孩子刚出生时,他是心智没有发展起来,需要跟父母互动,才慢慢的发展他的心智,这段过程中,作为父母跟孩子互动的方式——不管是意识层面还是无意识层面,例如语言、动作、心态、有意无意的习性方式等等,这些都是父母跟孩子互动中给他的呈现,孩子通过互动潜移默化的习得,并形成他的方式。

所以作为父母提供什么的原生家庭环境,孩子就会习得什么样的习性;民间有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内在小孩

那什么是内在小孩呢?我们在小时候的成长过程中,内在的需要——可能是生理的需要,也可能是情感的需要,也可能是其他某方面的需要——需要不被抚养人(主要指父母)看见、懂得(作为父母当自己被人格模式困住,或被一些事物束缚,没有时间、精力或心智关注孩子,就可能忽略孩子的感受、情绪、想法,这个时候父母就不会恰当回应孩子),孩子没有得到回应,或者被不恰当的方式回应,孩子没有适时得到他自己想要的;这时候,孩子因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不被满足的感受,而孩子的心智还不健全,还不能看到事件发生的全貌,也不能理解这个世界,而是不接纳当下自己的感受,对这份感受就会产生扭曲的认识,对这份没有被满足的感受产生抗拒,形成了自己的信念,于是情绪就产生。

即使多年过去之后,我们长大,这份未被满足的需要产生的情绪仍然会使我们被牢牢地卡在这里;当外在类似事件发生时,又会触动我们记忆中的情境,我们的情绪感受又会被唤醒,使我们掉入情绪之中,掉入故事中。

内在小孩并不是说我们内在住着一个真实的小孩,而是指我们的情绪、心理、甚至心智还停留在原来小时候的缺失状态里,还停留在幼儿时期或童年时期。

我们知道一个词叫巨婴,巨婴的意思就是尽管身体是成人,但是情感和心理状态没有成熟,还在孩童时的依赖状态;心智不健全,还停留在幼儿时期,还不会去认识真正的、客观的周围环境,还是期待别人来满足自己,还不能自我负责,而需要别人来为自己负责。当别人不能满足我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发脾气,去哭闹,去指责别人。

对小孩来讲这没有问题的,因为他本来就没有自我照顾的能力,本来就需要父母去照顾他,但是对于一个成人来讲,当我们自己的需要不能自我满足时,或者我们不能为自己负责任时,那我们仍然是一个巨婴。

大部分人在生活中表现的不明显,偶尔还能看到一些痕迹,比如我们跟父母、伴侣、孩子、朋友同事相处时,当他们做的事、说的话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会触发自己负面情绪。这是一种不能自已负责,而是需要他人为我的要求负责任的幼儿心态,也就是说,自己是否有情绪是取决于别人如何回应,自己的情绪控制开关掌握在他人手上。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状态,这就是内在小孩的状态。

如何处理内在小孩

成人是什么样的呢?成人是有独立的意志,健全的心智,成熟的情感,健康的心理,能自我负责,能主动的去满足自己需要的人。

作为成年人,他会看见周围真实的世界,当外在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时候,他会接纳当下的这个现状,他会说“哦,让我来看看我能做些什么?”他会想办法去了解当下的环境,看看自己需要什么,两者结合找出适当的方式,想办法去创造新的条件,来满足自己,而不是卡在这里,抱怨环境,指责他人。

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处在内在小孩的状态里。因为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父母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我们也无觉知地接受了父母这个样子;当下的社会,很多人也都是这个样子,当他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不是去指责别人就是去指责自己;所以,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认可了自己的故事和情绪,不是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情绪性地表达,所以无意识地把自己困在负面情绪里。

当然,我们也看到有的人处于非常健康的状态,当外在不能满足自己的时候,会有一种很幽默,很智慧的方式来回应。这样的人一出场,让我们眼睛一亮——他活明白、活通透了。

我们要怎么来面对自己的内在小孩呢?我们不需要去责备自己,因为它就是当下自己的真实,我就是有内在小孩的状态,这不是我的错;因为原生家庭提供的环境中,就长成当下自己的样子;这也不是原生家庭的错,父母做了他们该做的,他们自己还处于某种困境中,自己还没有能力和觉知,提供超脱他们的状态之外的环境;所以不指责内在小孩,不指责父母是第一步。

第二步,接纳内在小孩。当我们越抗拒和评判内在小孩的时候,它就会掩盖的越深,越容易形成潜意识,当被触发的时候,反弹就越猛;

第三步,表达内在小孩。当我们不忽略它,愿意去承认和接纳它,愿意去与她亲近的时候,通过如实如是表达它,这份内在小孩的状态就会浮到表面,让我们看见,内在小孩就容易从潜意识层面转化成表意识层面,最终让我们有机会去看见、消解和转化。

第四步,深入地体会它。内在小孩包含小时候需要未被满足时,自己内在的感受、情绪、需要、以及故事,需要我们清晰地看见它,这是我们自己需要做的工作,与他人无关,他人也无法替代完成这部分工作。

第五步,借助当下的力量恰当回应。内在的需要,如果不去处理,它会一直存在,一直会以某种形式影响我们;当看见这份曾经未被满足的需要,需在当下以恰当的方式去回应自己,让这份需要得到满足,曾经的情绪伤痛就会消融,曾经的故事就会放下,过去的经历就转化成了我们的智慧。

总之,不评判、接纳、表达、体会和恰当回应,就是我们面对内在小孩的方式。

好,内在小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