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 等了半辈子的公平,是不是永远等不到了
《隐密的角落》火了一把,除了爬山这个梗让大家记忆犹新,知道以后不要随便跟不靠谱的人爬山,以免有生命危险。
其他令人深深被剧情吸引的,一方面是张东升在家庭中,被婆家和妻子瞧不起,在学校也被视为透明人,实际上他要的就是简单的尊重,被平等对待的权力,但最后他什么也没得到,在越来越渺小的生活处境中,他动了杀机。
另外一点则是与张东升有同病相怜之感,被观众视为「未来张东升」的朱朝阳。朱朝阳和班上是个学霸,但是父母基本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们对朱朝阳有要求,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怀。
张东升和朱朝阳某个角度来说,他们是同类人。他们都有一个名为「家」的栖身之所,但这个家并没有发挥真正的功能。
在这个打着家名号的地方,张东升是局外人,朱朝阳何尝不是。
咨询中,我经常会遇到抱着类似问题的来谈者。他们都有一个名为家的空壳,但他们在这个家中并不开心。追根究底,因为他们都没有得到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被公平对待的感受。
§我不是老大,但我比老大更像老大
在家中常见的一种不公平,就是一个人明明不是长子,长子却像是隐形了,而这个人在手足当中往往也不是最小的。总之,他是最贴心,也是最辛苦那一个。
我观察到,这个人通常是家庭中排在老大和老么之间的女性。
就像在一个班级当中,最受老师关注的往往有两种学生,一种是成绩好的尖子生,每每遇到班上多数同学都不会的难题,交给这些学生准没错。老师往往也会给他们比较多的鼓励,甚至和他们建立更亲近的关系。
另一种学生是班上的差生,特别是那些捣蛋鬼。他们总是让老师不放心,偶尔还会让老师抓狂。为了避免这些学生捅下男子收拾的篓子,老师必须对他们保持高度警戒,就怕一个闪失给班级带来灾难。
相较之下,班级中的中等学生,这些人经常被忽视。他们的表现没有好到能入老师的法眼,也没有差到让老师非盯着不可。他们明明有着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优秀和表现,可是他们受到的关注就是比较少。
在手足当中,没有像第一个孩子一样被家人宠着,也没有像老么一样有兄姊在前面顶着,必须在两者之间努力表现自己,更加费力才能被看见的孩子。他们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常常不自觉的过份努力,但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只是习惯必须要很努力,才能被父母看见,得到他们的关注。
换句话说,他们的付出跟他得到的爱,并不是对等的。等他们长大,他们往往也会变成容易过度为他人付出的角色。这使他们很容易在感情中过度消耗自己,把自己累倒。
§我不是妈妈,但我比妈妈更像妈妈
有些孩子在一个父母一方,或双方失功能的家庭中长大。
在电影《春潮》中,主角郭建波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她带着女儿,住在母亲家中。母亲在外显得那么热情、和善,但回家却是冷冰冰的用各种冷暴力和控制的手段,迫使郭建波屡屡跟母亲几近翻脸。但是她们彼此都离不开对方,但有一种默默的阴影在祖宗三代,三个女子身上蔓延,就像一种诅咒。
这个诅咒就是,三个女子越来越像,每个人都像自己的母亲更靠拢。
在一个家庭中,每当有一个人对自己得不到足够的爱,发出呼声,就会引起家族中其他人的不适。
一个健全的家庭,成员的不适会由其他成员的关怀得到补偿。简单说,在一个家庭中没有「我」的事,只有「我们」的事。
可是在一个像《春潮》中那样的家庭,郭建波的母亲把自己被丈夫伤害的痛苦发泄到女儿身上,使得郭建波在男女关系上也变得缺乏安全感,就像明明伤害母亲的是另外一个男人──自己的父亲──她却在用埋葬自己的爱情来呼应母亲对那个男人的恨。
在这种家庭里,原本应该好好享受童年的孙女被迫提前成熟,就像她知道唯有尽早学会察言观色,才能在这个暗潮汹涌的家庭中存活下来。
在这样的家庭中,公平是不存在的,因为原本应该被哺育的孩子,却成为成人发泄情绪,榨取欢愉的工具。
任何人处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中,都会激起反抗的本能。当这种本能被压抑,就很容易在不经意中伤害他人,有时为了保护他人,可能还会让自己和他人保持距离,如此就更容易陷入孤独当中。
结果,最后互相伤害的家人反而关系更紧密,「诅咒」的力量也更深。
§公平:每个人、每段关系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谓的公平,从来都不是家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到同样的玩具,穿起同样一件衣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特质,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想要说的话、做的事。
有些父母误解了这一点,所以他们以为给家里不同的孩子买东西,最好都买一样的。结果是他们会发现,孩子并没有因此感情更和睦,反而变得更糟糕。
因为他们都没有得到重视,老大觉得自己被「降级」,降到跟弟弟妹妹一样。弟弟妹妹觉得父母偏袒哥哥姊姊,自己被强迫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所以在一个家庭中,公平不是每个人拿到一样的东西,而是父母懂得去了解孩子的不同个性,给予他们各自想要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有「我不是老大,但我比老大更像老大」的情结。
你要了解,爱不该靠表现来获取。父母给的爱不均衡,或者不够公平,那是父母的责任,不是你的错。
其次,不管你怎么表现,你可能都无法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还可能被手足或其他人利用你的弱点,通过你的缺爱向你不断索取。
所以当我们面对家庭带给我们的不公平,我们要做的不是强求公平,而是把我们想要向外寻求的,回头给予自己。只有当我们对自己「自私」起来,我们才能得到安慰。无论你是家里的哪个孩子,你都无法取代父母负起他们该负起的责任。
如果你有「我不是妈妈,但我比妈妈更像妈妈」的情结。
我想告诉你,当手足之间有纠纷,各打五十大板也不是公平的象征。这种说法就像把所有分手的理由都说成「肯定两个人都有错」一样,说了等于没说。
真的想要让孩子感受到公平对待,一件事情该谁负责任多,就该让他多负起一点责任。但要让负起责任这件事,得到支持与鼓励,就像做错固然该被处罚,但勇敢认错若能得到奖励,孩子会无形中培养起更高的荣誉感。
想要打破诅咒,你得了解,如果今天你看到父母很痛苦,你可能会想「是不是我有错」,但在关系中把父母和自己各打五十大板,并不能解决问题。正是这种「每个人都有错」的想法,容易让自己陷入家族诅咒的幻象。
因为即使每个人都有错,那也是每个人各自要承担自己的错,而不是一个人的错,肯定要找个替死鬼才行。
回想一下,是不是在你的家庭中,犯错就会被处罚。但无论你做得再好,你却总是得不到鼓励?若是如此,你得从这个循环中逃开。因为你并不是不好,只是有些人看不见你的好。这对你来说并不公平,因为这不是你的生命全貌。
§小结
家庭会伤人,有时我们无法在家庭中得到我们需要的温暖与爱。这不是我们的错,孩子的力量小,无法跟父母抗衡。在这种不公平的环境中,我们需要的不是继续跟他们寻求他们给不了的东西,而是认清现实,从家庭的裂缝中将枝叶伸展出去,寻找真正能哺育我们的阳光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