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
-
大企业(500强,BAT等新闻互联网)在老家新开分公司,找机会最好进去,也许不比当下工资差。
-
什么才叫好行业,工资排序靠前的,就算好行业。
-
好领导,好行业,高工资,其实是错的。不管领导好坏,他迟早要逼你做事。领了一年低薪,几次警告想让你有人,没有其他的原因,你的学弟学妹们毕业了,下一波韭菜又可以忽悠,来了又比你听话。
当下或者第一份工资太低,在跳槽措施第一步就是换行业。
- 第一个Offer下周一报到,第二家说下周发Offer,我怎么办?
(也是知道自己在市场的价格)
一,通知第一家(月薪8千),就说家里有事,只能下个月比如12月10号报到;
二,跟第二家(月薪1万2)说下,本周能不能发Offer,同时说下自己“已经有一个Offer在谈大概月薪1万5”,请你们尽快确定要不要我。
三,尽快面试第三家,要价月薪1万8。
以上就是基本的逻辑,但很多人30岁了都不懂,不要说应届生了。
明确未来适合自己的规划,以及下步求职方法。觉得之前没听过这些,比如现在觉得“学历很有用”“岗位不重要”“专业不对口没关系”。
-
HR可以坏到什么程度?
明确HR就是代替资本家用来对付求职者的岗位。 -
可以根据性格找工作吗?MBTI测试真的有用吗?
这些都是没有用的! -
中国只有短期规划
骗子喜欢的手段:性格测试、长期(远景)规划。规划就是个伪命题。
你目前失业状态,或者你是个应届生即将毕业,你是个正常劳动力,你的职业计划应该是这样的:
先找个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行业,然后迅速实现就业,能利用之前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最好,不能也行,先低姿态进去;
熟悉行业之后,增加技能,摸熟行业规律,再在不辞职的情况下求职,实现在职跳槽,达成加薪、晋级、换行。
这第二份工作,才是你真正的工作,可以做久一点,至于多久,5年、10年、20年,得看天时、地利、人和、运气、关系,以及接下来几年的社会变迁和行业迭代,预测不来;
第一份工作,是为了解决迅速回归职场的“在职”二字,在职跳槽比失业求职难度小很多,也更容易获取更好的职位和收入。
工作稳定后,在工作时间之内侧重主业工作的发展、技能提升、行业的熟练程度增长,同时业余开发一两个副业收入,并具备一定的投资理财技能,后两者对工资收入起到补充的作用。
市场风险、家庭约束、政策风险,随时都会发生;加上如下特有客观限制(入学名额、学习条件、参与机会、关系、学历、资历、户口本、身份证、清白、居住证、暂住证、社保城保镇保、养老统筹、公积金、房价、准入制度、本地保护、个税和税收、婚房、学区房、入学名额、医疗、养老,等等),你根本规划不来,你的个性和所谓性格,不名一文,根本没用。你认为自己可以做长久的职业规划,那是因为你误判了形势,你将自己当成了公主和太子,实际上你是个贫民,注意,是贫民还不是平民。
选什么样的行业,能少走弯路?
职场人生
职场人生
-
不受市场待见的职业排行第一:稳定的工作
职场人生 -
不受市场待见的职业排行第二:保险推销员
鼓动消费者为了未来而在当下买单。为了那些低概率小事件的发生的事买单,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
不受市场待见的职业排行第三:房地产咨询
等价于房地产中介,哪怕要模式转型,仍然一片红海。 -
不受市场待见的职业排行第四:电话销售,地推(营销专员)
想想你下一份工作怎么介绍自己。低工资+高提成,拒绝它 -
不受市场待见的职业排行第五:特殊行业和岗位
行业过窄指没有竞争对手的, -
大学你选什么专业?
专业本质来说就是“专一而稳定且老实不翻天的螺丝钉”。填志愿的正解是这样的:学历>学校所在城市>是否985或211>专业。尽量争取更高学历,然后挑选一线城市的大学,再看是否211/985,最后你挑个相对喜欢或者你认为合适且容易就业的专业。 -
工作外也有副业,且在逐渐稳定上涨,综合评估下来,全职工作再去折腾或者跳槽,其意义已经不大了。
主业要努力,工作之外的副业和投资理财,才是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也是时代对我们职场人的要求。
这是与时俱进的方法,毕竟现在的毕业生,跟我们那个时候不一样,工资是买不了房、车,也是解决不了成家立业问题的。
-
最鲜为人知的一点,你可以提前避免不打脸:你30-45岁时所在的大公司要提拔你做总监之时,有俩硬性要求(1,跨部门经验;2,硕士以上学位)。你记住这句话即可!
-
你说这读研期间做啥好呢?玩可以,谈恋爱也可以,但我建议你完成如下三大任务:
1,研一,就开始拓展副业,正常来说研三毕业时副业月入1万,不是大问题;
2,研二,列出三大企业清单总计100家即可(世界500强、中国互联网100强、沪深A股3200家上市公司在你目标就业城市的总部、分公司),从研三前那个暑假开始,校招和社招同时参加,盯着这100家企业猛投1000份简历出去,职位只要你喜欢即可,目的是在最后一学期去其中一家实习,并且获得其中三家给你的全职Offer,毕业前选一家,作为第一份工作去报到。
3,硕士期间2-3年,将英语听说读写练习到熟练,跟老外对话一天没问题。
以上仨任务,完成2,则第一份工作年薪20万;继续能完成3,则年薪30万;加上1,则年入40万;你问仨都不做呢?年薪大概10万,这叫随大流,并为自己贫困一生铺平了道路。
如果你硕士还没毕业,或者有硕士在读好友,这段对他她帮助非常大。
- 25岁时,大概是本科毕业2-3年硕士毕业1年,此时你的绝大多数同学都盯着她他认为的“有前景的行业”“好岗位”“专业对口”,准备第一次跳槽。
你则淡化行业和岗位,只冲着那100家企业投简历,你以好企业为目标来跳槽,核心要素是企业市值。此后你一直维持同城同学等同龄人平均工资的接近2倍,还有时间继续发展和开拓副业,也不需要再跳槽了。
-
决定工资的要素:城市>学历>年限>企业>谈工资>行业>职务>努力>专业对口>兴趣爱好>鸡血。
-
大家参考如上这个顺序,学生基本无一例外,都是从头到尾倒着来,也不知道是被谁洗脑的结果。如果全部反过来,则最终结果就是你一直低薪打工并且还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直到75周岁退休,正好76岁死亡。这就是那80%同龄人的规律,他们代表了大多数,所以大多数人是贫困一生的。
-
你说他们主要的决策错误在哪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本就不是哪一次的选择,而是他她长期的潜移默化。他和她从10岁开始,就相信这个字眼“能力”。能力究竟是什么呢,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你去问25-33岁期间就做了经理总监的师兄学姐,他和她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的,能力决定工资,决定一切!”你有所不知,他们都不好意思告诉你,她和他实际上是个关系户;
你去问34-39岁的人,你跟他们说能力决定工资,他她会跟你说“呵呵”,此时的人有点明白了,但自己事业不好,跟你多说也无益;
你再去问40-50岁的人,你问能力重要不重要?他、她都会劈头盖脸地骂你:“能力算个屁!”
世俗用传统认知忽悠了自己半辈子。
实际上,个人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下,作用是有限的,离开了你所在的单位和公司,你什么也不是,你的能力一文不名,你月薪3万程序猿你从上海杭州回到老家,你试试看你的能力,你能找到的最好月薪大概5-9千不稳定的工作,这是最高工资了,叫做快递员。
人都是七尺动物,没那么大区别,从小你耳濡目染的世俗认知,过分夸大了人跟人的区别
-
他要是真能淡化行业淡化岗位,彻底释放个人在这个城市人才市场中的最大价值,这次跳槽年薪30万也是可以达成的,并且因为侧重了好企业也就是最优质资本家的挑选,未来企业倒闭和自身失业的可能性也大幅减少了。此外,获得加薪晋级的机会也会明显增加,这是最好的。
-
这个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正如李笑来所说:几乎所有的进步,都在放弃部分安全感的前提下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