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另类的传记——初解《苏东坡传》
高一八班宋旻昊
苏东坡和达▪芬奇,被称为东西方的两大千古一遇的全才。一个是画家、发明家、解剖学家、机械师;一个是书法家、诗人、政治家、思想家……既是全才,他们头上的名号多得我在这里已经无法列举了。
但不知是不是因为达芬奇是外国人,而我又学识甚浅的缘故,我对达芬奇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的作品、他的能力上;而苏东坡,我想每一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对他的人格魅力有所了解。苏东坡是全才,却不是因为他的“才”被历史记住,而是以一个“失败却从未倒下的失败者”的身份,以自己的品性,在历史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以英文写成的,林语堂的这本书是写给外国人看的。由此可见林语堂把苏东坡当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文化符号,是可以代表中国古代文人品性的典型,是可以向外人展示的民族的骄傲。苏东坡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可见一斑。
记得初中参加区的团课,课上提到我们少年面对生活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其中就对比了三个人:屈原、陶渊明、苏轼。屈原固然伟大,但面对不可挽回的亡国,他不敢面对失败。自杀,看似勇敢,其实何尝不是一种懦弱呢?若是项梁也向他一样,怕是没有“百二秦关中属楚”了。陶渊明一样用隐居来逃避现实和失败。唯有苏轼敢于直面生活,调到杭州就建苏堤,调到广州就引泉水,实在在黄州无事可干吧还发明了东坡肉。于是最后得出结论:唯有苏轼值得一学。
所以,苏轼的伟大就伟大在他的失败,伟大在他失败以后的那种心态。倘若苏东坡的政途一帆风顺,再怎样作为,也不过是宋濂魏征一样的贤臣明君,一番佳话,远不及现在的影响。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苏东坡传》中大篇幅的笔墨花费在了对苏东坡的心里活动和解读评价上了。反倒是很多史实有所忽略,不像一般的传记了。比如说描写王安石这个同时代的伟人,林语堂说他的政策是急于求成,说他提拔的人是奸邪小人。其实现在看来,王安石的观点比苏轼的“天下之财不在其官便在其民”要先进了数十甚至百年,尽管改革效果不好,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林语堂对苏东坡是有偏爱的,他的这本《苏东坡传》,并不仅仅是要展现苏轼的一生,更重要的是展现出苏轼的心灵、人格的魅力。
这或许就是林语堂的独特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