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技术前端知识

JavaScript Event Loop

2019-02-15  本文已影响80人  一俢

JavaScript 代码的运行机制,主要依靠 Event Loop(事件循环)来实现的,在弄清楚整个机制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如下概念:

一些概念

single-thread(单线程)

众所周知,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至少有一个进程,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程序会开启一个进程,每一个进程都有它们自己的地址空间,计算机会给它分配一定的内存空间(堆内存、栈内存),也会给予它一些 CPU 计算资源,通俗的讲:“进程就是执行中的程序”。那么,计算机资源本身是有限的,如何才能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呢,那么又引出了线程的概念,一个进程会管理至少一个线程,通过对线程的合理调度,来达到高效合理的共同完成多件事情,这就是多线程。

那么只有一个线程的程序就是单线程了。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多线程肯定是比单线程更加的高效,为什么 JavaScript 要设计成单线程的呢?我们先看看多线程和单线程的优缺点:

我相信任何一个语言或者框架的设计者,都会去做相应的平衡,并不是只有1和0之分,我们从应用场景来讲,单线程也好多线程也罢,其实都是可以做到的,或许这也是设计者的偏好吧。

heap(堆内存)

程序中(JavaScript)声明的引用类型(例如:Object、Array、Function)都存放在堆中。它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由系统自动分配和释放。

stack(栈内存)

程序中声明的基本类型(例如:Boolean、Number、String、Undefined、Null),以及主程序函数的执行,都存储在栈中。它遵循先进后出原则,由程序本身来分配和释放。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代码:

function bar() {
    console.log(1);
}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2);
    bar();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3)
});

foo();
eventloop-stack.png

gc(垃圾回收)

JavaScript 中的垃圾回收机制大概有两种:标记清除法和引用计数法。

标记清除法:函数中会声明很多变量,当函数进入执行环境时,垃圾回收器将这些变量标记为“进入环境”,当函数执行结束后,这些变量会被标记为“离开环境”,垃圾回收器会定期销毁并回收这些标记为“离开环境”变量所占有的内存空间。

function foo(){
    var x = 1; // 进入环境
    var y = 2; // 进入环境
}
foo(); // 执行完毕之后 x、y 被标 “离开环境”,将会被回收

引用计数法:它会跟踪每个变量的引用次数,如果该变量被引用一次,那么它的引用次数会被加 1;相反,当引用了该变量的变量,取得了另外一个值,此时该变量的引用被减 1。在反复的加减中,变量被引用的计数会变为 0,此刻说明这个值已经无法访问了,它将会被垃圾回收器销毁并回收。不过这种方式会出现问题:

function foo() {
    var x = {}; // x 引用: 0
    var y = x;  // x 引用: 1
    var z = x;  // x 引用: 2
    var y = {}; // x 引用: 1
}

上面的例子中,x 最后引用计数为 1,它将永远不会被销毁。

timers(定时器)

TODO...

任务队列

前面说过 JavaScript 是单线程的,它是如何去处理这些异步任务和事件呢?主线程执行的时候,当它发现一个异步任务时,会将该任务放入一个任务队列中,当主线程完成当前任务后,才会从任务队列中获取新任务一个一个执行。当然任务队列分两种:

Event Loop

有了上面的概念后,我们再来了解事件循环。在 JavaScript 单线程的设计中,又如何做到一些事件、异步调用、网络请求、io 读取等各种不同的任务操作并且不影响性能的呢?这就由任务队列来管理这么多不同的任务,不同任务队列之间的工作流程和关系,形成了 Event Loop(事件循环)。

前面我们说过宏任务和微任务,任务执行过程如下图:

eventloop-flowchart.png

上面描述的仅仅是宏任务和微任务的执行流程,那么我们纵观整个程序在计算机中的运行过程:

eventloop.png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 Javascript 整个环境的 Event loop。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