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8传习录心得 薛侃录2
2017-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天大平安
今日研读阳明先生的“立志”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
又曰:“我此论学,是无中生有的功夫。诸公须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树初生时,便抽繁枝,亦须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学时亦然,故立志贵专一。”
“无中生有”即常人没有一定要成为圣人的志向,王阳明鼓励常人立此志向并加强心性修养,以成圣人。这好比无中生有。圣人可努力做到,关键在于立志。《传习录》中的立志,主要指立下‘致良知’之志,即‘去人欲,存天理’,恢复‘无善无恶’的心之本体。
王阳明特别重视“成就自我”。也就是成就自己的理想人格,即“成圣人”。成己必须先有为己之心,为己也就是要以天理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克己就是提高省察克制来改变不符合天理的思想和行为。克己是成己的手段,成己以克己为前提,只有具备为己之心,道德主体才会立志成己,只有提高立志而确立道德目标,道德主体才会由被动遵守道德规范转向主动追求道德理想。“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立志”是成事的前提。
王阳明的立志观强调在道德领域立圣人之志,主张立志要真切、专一,把立志作为成己的前提。针对当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道德理想缺位的现象,立道德之志对每一个道德主体都显得尤为重要,王阳明的“立志”思想对中国当代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