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哲学之原理(1)
—序—
本文的目的,是为尽可能使那些对自然哲学感兴趣而又不熟悉自然哲学的读者朋友们,能有一个较之以往更加清晰的认识。
为便于明了起见,我感到不得不在论述的过程当中有所重复,而不去考虑文体的优美与否。
对于创作过程而言,我严格遵照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的格言,即形式是否优美的问题应该留给裁缝和鞋匠去考虑,但我不敢说这样已可为所有读者解除哲学概念中的固有难处。
因此,本文篇幅虽然不长,读者仍须具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
另一方面,深感自己学识有限,我在论述经验性哲学基础时对参考书籍采用了继母式的做法,并有意识地沿用部分书中的关键性词汇及论述方式。
尽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不熟悉自然哲学的读者朋友们,不致在阅读本文时感到像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路人。
但我必须严格指出,且必须如实的向读者说明,否则我将承担违背创作者力求真实的严重过失和偷窃者的罪名,接受读者的谴责及自己良心的不安。
同时,作者也期望这篇关于自然的探索短文可以为某些读者带来一次愉快的思考之旅。
最后,恳望读者在阅读本文时能够理性对待他所读到的内容,能够就我所做的工作给予客观评价,有所苛责的同时还请不要忽略他想表达的。
—当代哲学现状及其过往—
阅读本文的读者,想必在做学生的时候就已经知晓哲学了。不论是对古时先贤们的熟悉,亦或是对闻名世界的哲人们的了解,每每被问及时倒也能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来。
但倘若继续追问对于哲学这门学科的感受时,想来多数人都会觉得哲学是那么的既近又远、既美好而又朦胧。
虽没有神学的那种虚无缥缈之感,却也不及科学的实事求是来得更加实在。
如果非要对此种感受做一个总结的话,则难免会让人回想起小时候不小心犯了错,被家里的长辈们追在耳边不停说着大道理时的感觉。
想必这是绝大多数知晓哲学,却又不熟悉哲学的读者们的真实感受。
每当有人谈及起哲学这座宏伟大厦的时候,你们或许会以一种敬多于爱的心情记起这座伟大的建筑。
在这座建筑内高高的书架上,摆放着的是无数先贤们的呕心著作。凭着你们过去的经验,谁要是敢说这些著作是过时且无用的,这些著作应当被归为历史的尘埃时。
你们一定会对此嗤之以鼻,并会毫不犹豫的对此种观点进行最为猛烈的抨击。
可当有人站出来说哲学在宇宙论方面仍具有相当程度的确实性与有效性时,也许你们就要反过来对哲学持以怀疑的态度了。
不难理解,当一门学科无力揭示困扰人们许久的谜题时,便是其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刻。
不论是被人摒弃并被称为是虚无主义的神学,又或是被人安置在某处角落里成为生活教条的哲学,二者的命运大抵是相同的。
似乎只有这样做了,人们才能心安理得的去接受一门新的学科所带来的荣耀。
当然,牢骚与抱怨是无法为一门学科换来发展的。
因此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即便是再冷门的学科也依然会有人驻足侧目,在其有限却并不短暂的生命里为了心中的那份坚持而默默工作着。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很多人在为哲学的发展努力着,并一直致力于哲学的宣传工作,结果却是收效甚微。
对此,每一位致力于传播哲学的人都应当意识到,同时也应避免遵循这一途径以便达到宣传哲学的目的。
在宣传哲学的过程当中,既不能只停留在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层面里一直和读者兜圈子,也不能妄图通过高谈论阔,以用枯燥乏味而又晦涩深奥的专业术语来彰显自己高且深的学问,来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哲学。
更加不能妄图仅凭纯粹的经验,根据已知事实用构造性的努力去发现自然界中的真实定律,这不是街边的套圈游戏,以用纯粹哲学的方式揭示在宇宙论方面所遇到问题的可能性,在当下看来是微乎其微的。
由于过去的人们(如牛顿告诉我们的那样)在研究自然事物方面对事物的自然规律看的尤为重要,现代人则忽略了事物与自然规律的联系,因此我将在本文中致力发展与哲学相关的自然科学。
过去的人们从两个方面考察哲学,其一是对事物进行纯化后的演绎,讲究的是通过心灵上的发展以演绎出事物的运动规律,再就是物质的。
物质哲学囊括自然界里的一切事物,自然哲学也由此而得名。
但由于过去的人们执着于对哲学进行解释,由此产生分歧进而演化出不同的流派,这也导致此后的工作就没那么精确了。
于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就这样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从探索宏观世界转向探索微观世界时,由过去人们心中的真理所揭示的宇宙构造也就变得不那么精确了。
于是那些真理中相当精确的部分即称为自然科学,而不那么精确的部分则统统丢给了哲学。
然而,误差终究不能归因于技艺,而应归因于匠人。
其中精确性差的人就是有缺陷的技工,而能以完善的精确性工作的人才是所有技工中最完美的。
抽象和演绎虽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却属于哲学。自然科学并不告诉我们怎样对事物进行抽象和演绎,却需要先了解它们,因为初学者在进入自然科学之前需要先学会建立事物的联系,然后才能学会怎样运用这些联系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抽象和演绎是问题,但不是自然科学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哲学来解决,而在解决好了之后,则需要自然科学来说明它的应用。
自然科学的荣耀在于,它仅需从别的地方借助极少的原理就能产生今天如此多的成就。
自然科学以哲学的应用为基础,它不是别的,而是普遍适用的哲学中能够进行抽象并通过推理,及经由我们思想能够精确演绎出的那一部分。
因此,这篇短文的宗旨就是论述哲学的科学原理,因为当代哲学想要发展的全部困难在于如何抽象事物并建立联系(逻辑上的),再由抽象事物逻辑上的联系进行推理,演绎其他事物的运动规律。
至此,或许有读者要问,你有什么权利在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里对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而不做丝毫努力加以说明并解释呢?
对此,我的辩护是:针对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所展开的讨论,由此产生的分歧和争论由来已久。
显而易见,这种分歧和争论不会因为某个人或某种流派的观点和说明就会结束。
与其受限于对过去由来已久的问题进行的争论,不如从过去的深井当中跳出来研究新理论。
当然,批判与否定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致力于理论研究的人应当清醒的意识到,努力也许会使理论注定受到致命的打击。
但对于承担这种工作的人来说,我们不应当吹毛求疵地说他是异想天开。实验家的物理经验不能把理论家们的幻想提高到最为抽象的领域中去,所以应当允许他有权去自由发挥他的幻想,除此之外,暂时还没有别的道路可以达到目的。他的幻想也绝不是无聊的白日做梦,而是为求得逻辑上最简单的可能性及结论的探索。
目下,我们暂先搁置这些分歧和争议,以寻求短暂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从而展开联系工作。
然后,我们在后面的论述过程当中将会看到这种联系其实是有限的,届时我们将会讨论这种有限性范围的大小。
注: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欢迎转载引用。
参考书籍:《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爱因斯坦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