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24晨间日记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或许大早上提这个有点沉重,毕竟一辈子都在做的事,紧靠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就想解释清楚,或者靠完成一件事就得到答案,确实有点无稽之谈,同样无法令人信服。这句话来自《活着》,稻和盛夫著。我们活在这世上最想要得到什么?财富还是幸福,快乐还是健康,有意义还是有作品,名誉还是权利等等,这些东西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在追寻的过程中,选择的手段和路径导致结果和人本身产生的分歧,从而演变成形形色色的人,活得丰富多彩。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单纯地学习技术,而不去修心理学,我会变成什么样子的人。为什么好多人得到一些名利后,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提升技术,反而会对心理或者做人更加在意。心理或者说有关修身方面的书从来不乏有人阅读,并被大众所喜欢接受。都说人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宝藏之地,指导一个人行为习惯的要靠大脑,大脑的反应机制又取决于心理,那么心理产生在哪儿?心理是大脑的产物吗?支配我们活动的是习惯,还是大脑中的另外一个我,还是单纯的生理反应,与其他都无关系。这里有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谁也不知道第一个打开开始开关的人是谁,反正历史的车轮是没用刹车系统的,要么快,要么慢,要么亡,至死方休。我们是活不过那么久,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好好想想我们剩下的时光该怎么过为好,毕竟活着才是一切可以累计的基础,才有高楼平地起的希望。
日记应该是记录生活的点滴,而不仅仅是自己随性所欲的一个宣泄场。如果非要让我分享自己平日里的情节,我很难拿出一个像样的事情来说,一切并不值得,每件事都基本和喝水一样自然简单,事情没有比喝水更加自然,好像已经安排好了出场顺序,等待的只是时间问题。早起醒来就是拿出手机,写一篇晨间日记,写完基本半小时过去了,接着就是起来锻炼,卡着时间做几组俯卧撑就又到了下一个节点,背单词吃饭,一切都在八点之前完成,从没有越过它,因为这里面还有工作限制的因素,八点是一个界限,开始一天的起跑线,前面所做的都是赚到的。其实我每天的工作并不太累,只是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出去走走的限制较多,导致宅在家里的时间很多,不能与人很好的相处,朋友也少的可怜。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当我们辜负的太多的时候,就不会在意辜负本身,反而会破罐子破摔,这就是限制的反作用力,既然做不成最好的,可能就会做最坏的打算,反正平庸是人人厌恶的,存在感只有在两个极端的时候才会被人记住,剩下的都是白费。
今日计划:
1、早起,晨练,写日记,背单词
2、时间管理
3、做8件有意义的事
4、工作
5、学习测绘师
6、阅读
7、自己看着办
计划如果变成一个形式,就变得毫无意义,没人遵守规则,那就是一个无价值的文字堆积而已。没有执行力的计划,就是人前常说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