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为什么你懂得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2018-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47260b3fa4e9
《我们这一天》

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很流行,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别人的道理听了许多,别人的故事看了许多,但自己做事时,却依然走自己的老路。

问题的根结在于,我们以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别人的道理,却在行动时依然遵循自己的逻辑,这也就是知和行的不统一。虽然知道,却很难和自己的目标达成一致,做不到知行合一。事情只停留在想的层面上,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所以“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只有行动起来,有计划、有目标,才能达成所愿。

当我们身处一个情境中,其实很难看清楚究竟,所谓“当局者迷”。有时候,我们犯了一个错误,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反而是这个错误成就了你;反过来,年轻的时候就遇到很幸运的事,可能到了年老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没有那件“幸运的事”,你这辈子说不定会过得更好。就好比我们看书或电影时,只能等到结尾才能对剧中所有的人物情节有一个整体的评价,哪些让我们产生共鸣,哪些让我们味同嚼蜡。又好比我们二十岁听一首歌,三十岁再听这首,常用“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抒发感慨,因为这十年的历练让我们懂得了曲中真意。但倘若我们到了生命尽头时,才能够看清楚前面所有事情的对错,再去修正时,会不会来不及呢。

怎么才能既反思自己,又不至于太迟呢?比如你现在要完成一篇文章,如果你不能马上开始写并且尽可能快的完成初稿,那你是没办法对你现在的思路对错、文章优劣进行评估修正的。“拖延症”就是根本不愿意去完成和结束一个过程,你不动笔去写,不把文章写完,只在脑子里想来想去,一会儿觉得这个想法好,可以深入去写;一会又觉得那里很对,一会又觉得可能这个论点根本站不住,最后写出来了,发现压根就不是你想传递给读者的。正确方法是:只有把它先写出来,你才能获得反思的支点,对你的想法进行评估。

所以,要想反思自己,就得迅速完成一个循环。让自己站在下一个循环时看上一个循环,这样才能清楚知道事情做得对不对,才能看清事情卡在哪里。看书写读书笔记,定期写学习文章,做完一件事,习惯性复盘,继续寻找最优方案,这都是反思。能迅速从一个场景、事态中抽身出来,反思自己,我们反思的速度和次数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也能帮我们从容过好这一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犯错不可怕,回避错误,拒绝反思改正才是失败的根源。能让我们过好这一生的,只能是我们从知到行的加速循环,只能是我们的认知能力快速迭代,只能是不断实践,经常审视,快速修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