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读不尽的《红楼梦》......

读程甲本《红楼梦》前八十回有感

2016-02-23  本文已影响183人  蒋段子

刚读完红楼梦的前八十回,返回去再读第一回,有些体会,记录一下。

曹雪芹不是为了控诉封建礼教,才写下这部巨著

学校的课文里这么写,没想到中华书局编辑部在序言中也这么写,也真是难为他们为了政治正确,揣着明白装糊涂。 作者在第一回第一段就阐述了写作意图,这本书是作者的忏悔录,他觉得愧对父兄师长的教诲,没能肩负起挑起一个家族的重任。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忏悔中,还有面对宿命的无力感

红楼梦中喜欢用预言暗示人物的命运,古代也叫谶。其中,第五回警幻仙子对十二钗的判词最是明显。另外,还有诗词谜语谶,物谶,甚至人名就是谶。比如,被薛蟠打死的双性恋——冯渊(逢冤),凭着一回头从丫鬟变成官太太的娇杏(侥幸)。

开始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取名,后来觉着,这也许就是表现宿命的一种艺术手法吧——你这辈子怎么样,一个名字就决定了。

宿命的调调,“说来虽近荒唐,细玩深有趣味”。其中三味,懂得人自然懂。

忆往昔,愧有余,悔无益,不如恣意

光是忏悔,就不是性格傲岸的曹雪芹了。记得读隋唐历史,隋炀帝杨广明知国本不稳,仍旧纵情声色。有一天,他对着镜子说“我这个头,谁会砍了他?”纵是昏君,也有一派冲天豪气。

曹公也许知道会有这么个结果,但宿命如泥沼,将其裹挟,动弹不得。正如荣宁二公所言,“荣宁二族虽历百年,奈运终数,不可挽回。”

既如此,不如对着晨风夕月,阶庭柳花,敷衍一段闺阁往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