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琐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4885853/3f6fe8e88bf71fe0.jpg)
王先生说:“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什么节日都一样,就是放假,除了放假还是放假。”我是“少小离家”的人,细细算来已有20多个中秋节没有和父母一起过,中秋围坐父母身旁吃一顿团圆饭,在月的清辉里欣赏它美丽的姿容对我来说有些奢侈,但这并不妨碍中秋在我心里的重要位置。
小时候家庭贫困,物质贫乏,过节对孩子来说就是吃的节日,与其说是我们盼望过节,不如说是我们期待着吃。但中秋之际正是农村最忙的收割季,父母为了抢收抢种通常顾不上过节,经常是炒一碗肉,烙几个饼就算过中秋节(偶尔也买几个月饼)了。至于赏月经常是顾不上的,当然天公不作美的时候也居多。
大概是1994年,我爷爷把祖产卖给了外姓人,买房的那户人家为了和我们搞好关系,中秋时,给我们家送来了10个小酥皮月饼,那时候的月饼也没有什么包装,只是用一张画着月亮的纸包住饼就行了。但是那月饼散发出无穷的诱惑力,我和弟弟打开闻闻,又放回去,再打开闻闻又放回去……如此多次,从一开始没想着要吃,到掰一点儿皮尝尝,再吃一点儿,再吃一点儿,再吃一点,一会儿一块月饼就没了,抖抖包月饼的纸,缝隙里掉出的削儿,手指上沾的渣儿都被舔干净后,才想到以后爷爷的小院儿再也不是我们家的小院了,才想起都吃了人家的月饼,以后要不要继续恨新来的邻居。
刚来红河的那年,学校的林老师怕我们几个外乡女孩儿,孤独想家,邀请我们去他家过中秋,摆满了桌子的各种水果、糕点、坚果,还有家中热情的老人……很热闹,很温馨,那天我们除了打电话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外,真的没那么想家。王先生经常取笑我说:“你没有遇到我之前,每次过节是不是都干撒撒的呆着,可怜巴巴的,凄风苦雨的……”王先生不知道的是,没有遇到他之前,我遇到了很多热情的人——除了林老师他们,我们经常去吃饭的小店老板,也会在中秋和端午时单独为我们三个四川姑娘做一桌饭菜,佳节虽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也没那么凄凉。
现在吃的越来越丰富,想吃什么食物,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不一定非要到相应的节令。离中秋还有好些天,街边到处都是卖月饼的小摊儿。我认识的一个水果摊主告诉我:“我老公这几天要去石屏拉西瓜、哈密瓜、核桃、花生、板栗来卖了,你来的时候我给你最优惠的价格。”中秋这天卖水果的人多了很多,我还没有到和我相熟的水果摊主那儿,就已经挤出了几身汗。因为过节,街上到处都是人,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也一样多,摩肩擦踵,从农贸市场到人民医院这几百米的路都堵了十多分钟,十年前,在红河堵个车,还要发一条qq说说,现在堵车在这个边疆小县城也成了常态,小城里的人早就习惯了堵车,再不把它当做新闻。
今晨天气特别好,晴空万里,今夜又是一个美丽的赏月夜。祝福所有人花好月圆!
![](https://img.haomeiwen.com/i4885853/6201e99e130b49a2.jpg)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2006年5月20日,中秋民俗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圆月是“女主角”,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团圆节”等等。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人说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与科举考试也有着关系,三年一次的秋闱(乡试),在八月里举行,榜单也叫桂榜,应试高中者,被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进行隆重庆贺,成为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
按照传统习俗,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未归家的亲人,也不能落下,家长会把属于他的那一份月饼认真保管起来,待他们回来时再品尝。今年家中双亲也会为我切一块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