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神的迷宫——我今身死,天堂何处遍寻
高二的时候我曾经看过一次潘神的迷宫,曾经印象最深刻就是奥菲莉亚在食人僵尸那里偷吃葡萄而唤醒了僵尸,最后险些被食人僵尸抓住吞噬。终于逃脱的奥菲莉亚,却失去了两个引路精灵。血淋淋的现实涂抹在整个屏幕上,最后留下怅然若失的奥菲莉亚和她即将逝去的王宫。
而这次突然再看潘神的迷宫,突然就觉得,沉重的有点看不下去了,几次暂停,缓和了好久感情,才能接着继续看完了这部充满了神奇魔力的黑童话。而可能就是因为暂停的太多了太久了,反而把时间拖得更长,于是在整整2个半小时里,我都无法控制我感情的在为这个黑童话而内心风寒交加。
潘神的迷宫——我今身死,天堂何处遍寻从最开始,我就知道这不是一部真正意味上正义战胜邪恶,伟大夺取荣耀的神话故事,因为从一开始,它的基调就是悲惨的,一点一点都在预示着悲惨结局即将发生。
我们的主人公,奥菲莉亚,和她的母亲,从城市里来到了农村一个偏僻的地方,为了即将到出生的孩子,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而等待他们的却并不是良辰美景,好酒佳宴,只是一个严厉的,冷酷无情的,近乎变态而内心扭曲的一个军队上尉。他主要的任务,就是为了杀死山里所有的共产主义游击队,告诉他们,这个国家永远不可能人人平等。而他的冷酷无情,也一直在影片中穿插体现着,无论是之前打死只是去偷猎的农夫,还是对敌人的心狠手辣,还是对于奥菲莉亚最后开的那冷酷无情的一枪,都从他手中的枪筒,他的眼神,他的动作,他的话语里体现出来。他是残忍的,对自己和敌人都很残忍,影片中曾经有一个片段,他拿着剃刀对着镜子,突然迅速用刀对准将镜子中的自己的影子的大动脉毫不留情的划了下去。也许从这开始,影片就已经开始告诉我们,伟大的冷酷主义将要开始,也预示着之后他越来越惨无人道,越来越无情的报复和疯狂杀戮。
对于上尉,也许他是其中内心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但我总觉得我无法用语言去很好的表述清楚。他的复杂就在于他过于刻板化,包括他珍重的保存他父亲的怀表,却不允许别人过多的谈论他的父亲,甚至否认他父亲有怀表这件事。支撑他人生的整个目的,就是打败游击队,或许已经变成了一种疯狂的报复。有时候他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有些矫枉过正的去追究那些身边存在游击队的蛛丝马迹。那些革命者的鲜血是因为有他们这些旧地主主义的阻拦而渲染,而这些人的生命,却俨然已经没有了目的和目标,他们只是为了打败游击队,任何游击队都必须死。这才是支撑他的唯一目标,也是因为这个他的存在才有意义,而没有了游击队,他就没有了任何生命价值。
而他却根本没有发现他自身生命价值已经极尽扭曲和畸形的和他的敌人连在了一起。从这点看,这是个注定悲剧的结局。没有人在意这个悲剧如何收场,只在乎他是否在合适的时间收场,宣告理想主义的胜利。这也体现在影片最后的结尾,上尉将自己的儿子交给梅德思,然后说,请告诉他儿子他的父亲的名字和他何时死去。然而话还没说完,梅德思就说不会告诉这个孩子他的名字,之后他就被枪子洞穿了头颅,死得毫无尊严。甚至他脸上那悲壮和祈求的表情都没有来得及出现就死了,这些理想主义的游击队,根本不需要他的祈求和惊讶或是悲痛来凸显他们胜利的果实,他们只在乎他死去,不在乎他何时死去。上尉作为他们的死敌,却并没有被他们嘲讽或是刺激,只是短暂的告诉他不会告诉那个孩子他的名字,就让他去死了。这一种浓烈的悲剧色彩,这个畸形上尉的表态生存价值,已经彻底被剥夺了,所以他的最后的祈求的神情都已经不能为复仇者带来快慰,只想他快些死去,宣告革命胜利。
后方的烈火还在熊熊燃烧,是这些军队的地域,也是这些理想主义复仇者涅槃的天堂。可最后,奥菲莉亚死了。真正的悲剧其实在这里才拉开帷幕。影片接近尾声处,奥菲莉亚抱着她的弟弟在对潘神对话,而上尉站在她的身后,却浑然看不见潘神。在这时候我才幡然醒悟,奥菲莉亚的死去,是真正的悲剧,却也是这部黑童话真正的意图。奥菲莉亚是最后一个相信这些神话的人,当然也是奥菲莉亚的死去,彻底宣告神话在现实生活中的枯萎,将我们又拖入了浓浓的悲伤的现实中。
影片的开始,从奥菲莉亚刚到达这座小村庄的时候,看见一只大虫子,而奥菲莉亚却全然不怕,反而问它,你是神仙么。怎么会有这样丑陋的精灵!而之后出现的潘神,更是刷新了这部片子里魔幻神仙的颜值新高度。这古怪畸形,头上张角,浑身干枯如枯树枝的神竟然就是潘神么?而它和我们平常童话里的神仙的样子不光相去甚远,甚至他还没有一个神最基本的慈悲和宽容心。连影片中梅德思都曾经对奥菲莉亚说要小心潘神。因为潘神不仅仅是管农夫和打猎的神,也是掌管人类欲望的神。
影片中,奥菲莉亚被告知是地下帝国国王的女儿,而国王正在等着她回去,但她要完成三个任务,才能够回到地下王国。奥菲莉亚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对她还未出生的弟弟也这么说。不要管奥菲莉亚的三个任务都是什么寓意,也不要去管为什么被安排在革命之中穿插出现。我只是单单想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想,一个孩子,她怎么会知道什么革命,什么游记,她只知道远离上尉,她亲近梅德思,也是因为她为人温柔,对她真诚善良。她不在乎什么革命,她不知道对于梅德思来说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有多艰难,她只是如她所言“不想让梅德思收到伤害”。如此纯真的孩子的想法。而孩子,有时候确实最勇敢的,因为她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回到属于她的地方去。她曾经不止一次的说到要离开这个地方,所以她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离开这里,去她自己的天堂里去。
奥菲莉亚最可怜的,就是她永远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她希望她的母亲不要受到伤害,可是她却死于难产;她希望离开这里,可是却被抓回来威胁要杀掉她;她不希望梅德思受到伤害,梅德思却因为带着她一起逃跑被发现抓住,她也明白梅德思将要面临什么样的结局;她渴望回到她自己的地下宫殿去,去一个不像现在这鬼地方的天堂生活,可最后却因为没有听从潘神的教导,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偷吃了两颗葡萄而丧失了回归的机会。最后,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奥菲莉亚,只能瑟缩在阁楼里。她才是承受了这部影片所有的悲惨的人,面对这所有的一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或者以一个大人的视角来说,她都是最悲惨的,失去了作为一个孩子所有的仰仗,最后被尘封在阁楼里。这种莫大的悲哀和讽刺,才是黑童话的核心,仿佛这种时候,可以感觉到奥菲莉亚的母亲在教导她的时候说的话“神话都是不存在的,没有人有任何的魔法,没有人有办法能够结束这一切”这一切太难太难了。
影片的高潮,出现在奥菲莉亚被关在阁楼里的时候,潘神又一次来了。这次,奥菲莉亚不同于前几次见到潘神时的那种紧张防备和不敢全然相信的样子,这时候,潘神的出现无疑为奥菲莉亚带来了新的支柱,所以奥菲莉亚才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她紧紧抱着潘神,似乎抓住了最后脱离苦海的救命稻草。
潘神的迷宫——我今身死,天堂何处遍寻潘神的到来,也是为了告诉奥菲莉亚,她还有机会,还能够回到她的王国去。但唯一的机会,就是把她刚出生的弟弟也带到迷宫去。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潘神告诉奥菲莉亚,只有用她弟弟的生命,才能开启重回之路的大门。而这时,奥菲莉亚的选择是放弃了所有的尊贵和荣耀,不愿意伤害她的弟弟。任由上尉从她手中抢回了她弟弟,而等待她的结局就是,一声枪响,然后奥菲莉亚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把一个,纯真的孩子,放在这样一个苦难和悲壮的背景里,去承担所有的痛苦,更是在炙烤我们的心。奥菲莉亚她善良,童真,纯洁,有时候甚至非常勇敢。她没有做错什么,可是人们却一直在用一个大人的角度去考量她,去质问她。从来没有人知道她心里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这种悲哀的无力感就是贯穿影片始末的感情基调。奥菲莉亚她受到的限制太多,甚至没有人愿意原谅一个孩子的错误,而是要她去像个大人一样去思考和做事。只有梅德思会为她唱摇篮曲,也是因为这样,她才会义无反顾的相信梅德思,因为一个怜悯孩子纯真的人,不会做出泯灭良知的事情。
奥菲莉亚的悲剧以她的死画上了句号,临死时奥菲莉亚看到了她似乎走入了真正的天堂,在那里有她死去的父亲和母亲,在那里还有她的王国和子民。还有那放弃她离开的潘神,围绕在她脚下。潘神的出现也为奥菲莉亚的幻想增添了可信度,但这却并不是真的,神话故事结束了,黑童话的结局是奥菲莉亚身死,并没有来到她的王国,她所看到的,只是她心心念念的王宫的幻影。
潘神的迷宫——我今身死,天堂何处遍寻影片最后的结局,是一段旁白,说奥菲莉亚在她的王国里生活的健康快乐,又通过这段旁白,把现实的景象和神话的色彩结合了起来,听上去似乎是个美好的结局。然而是么?这结局只是一个讽刺,并不是奥菲莉亚真的就回到了她的王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因为在影片中,奥菲莉亚的第一个任务是将三颗魔法石塞进一颗大树底端霸占着大树的养分不走的大蛤蟆嘴里,任务上说,只要她把石头塞进蛤蟆嘴里,就能杀死蛤蟆,并且让大树恢复生机。而结尾的旁白兴高采烈的诉说着神话的结局,却将镜头聚焦在大树上,还是光秃秃的一颗死树,并没有出现生机。这也在暗暗说明,这童话结局的旁白,是骗人的。
有人说,奥菲莉亚的弟弟被走投无路的上尉交给梅德思的时候,上尉想说告诉孩子他的名字。这个场景和《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结局惊人的相似。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圣者约翰问他肩上的孩子叫什么名字,而孩子说“我是未来”这充满信仰式的结局,在我看来,并不是导演在暗示着未来的到来,在我看来,这还是讽刺的一部分。在上尉还没说完他的愿望——希望孩子知道他的名字并且知道他什么时候死的时候,就已经被游击队击毙了。这难道不是讽刺么。这种信仰式的结局并没有发生,而是由一颗子弹终结了。这时候我也想要问问自己,革命真的胜利了么?
影片里医生曾经劝说过这些革命者,杀死了上尉,还会有另一个上尉到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之后还有更多的战役等待着他们,他们并没有获得所谓名为“未来”的孩子。这个孩子还是会像其他小明小强一样,要去面对这惨烈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