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版资治通鉴【334】王莽时期的名士。2019-01-01

2019-01-01  本文已影响445人  华杉2009

3、

太师王舜自从王莽篡位后,患上心悸病,病情逐渐加重,本年逝世。

4、

王莽为太子设置师、友各四人,级别都是大夫。以前任大司马马宫等为师疑、傅丞、阿辅、保拂,这是四师。前任尚书令唐林等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这是四友。又设置师友、侍中、谏议祭酒各一人,六经每一经设置祭酒一人,一共九个祭酒(相当于首席顾问),都是上卿待遇。

派使者奉玺书、印绶、安车、驷马去迎接龚胜,拜他为师友祭酒。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三老(掌教化的乡官)、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行义(掌道德教化,引导人民行仁义)、诸生等,浩浩荡荡有一千多人,到龚胜所居的里弄去,致送诏书。使者希望龚胜出来迎接,站在门外等了很久。龚胜称他病重,把床放在西侧,南窗之下,头向东方,朝服拖绅。(龚胜是大儒,他这个生病的仪式,是《论语》里讲孔子的规矩:“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生病了,国君来探病,这是很大尊荣。躺床上起不来,但是头朝东躺,因为古人室内以西为尊,国君进来,站在西边。不能穿着睡衣见国君,起不来穿朝服,就把朝服盖在被子上,再把绅,就是代表身份的束腰的大带子搭在上面,表示对国君的尊重。)使者把安车、驷马拉到院子里,拿着玺书、印绶进屋来,对龚胜说:“圣朝未尝忘记先生,国家制度的制定,还没有完成,等待先生来主持,希望先生能教我们该怎么做,以安天下。”龚胜回答说:“我一向愚昧,加以年老多病,命在旦夕,如果跟随使君进京,一定会死在路途上,没有万分之一的益处!”使者要挟劝说,甚至要强行把印绶系在他身上。龚胜坚决不接受。使者只好向王莽汇报说:“如今盛夏暑热,龚胜正在生病,气虚,可以等到秋天凉爽的时候再出发。”王莽下诏许可。使者与郡太守,每隔五天就上门探视一次,对龚胜的两个儿子和门人高晖说:“朝廷虚心诚意,用封侯的礼节来迎接先生,就算是有病,也可以先移居到政府宾馆,以表示将要应召起行的诚意,这样,一定能为子孙留下封邑。”高晖等人将使者的话带给龚胜。龚胜知道自己推辞没有用,对高晖说:“我受汉家厚恩,无以为报,如今年老,随时入土,我怎么能以一身事二姓,九泉之下,怎么和旧主相见呢?”龚胜于是吩咐他们准备后事,说:“衣服只要能包住身体就可以了,棺木只要能包住衣服就可以了,既葬之后,不要随俗再给我动冢土,植柏树,建祠堂!”语毕,再不开口饮食,历时十四天而死。死时,已经七十九岁了。

当时的清高名士,还有琅琊人纪逡(qun)、齐郡人薛方、太原人郇(xun)越、郇相、沛郡人唐林、唐尊,都以通晓儒经,行为严谨,显名于世。纪逡、唐林、唐尊都在王莽朝廷为官,都封侯,身份贵重,历任公卿之位。唐林数次上书谏正,有忠直节操。唐尊则总是穿着破衣破鞋,有虚伪之名。郇相为王莽太子的四友之一,病死,太子派使者送上丧服,他的儿子攀着棺材说:“父亲临死有遗言,师友赠送的,不要接受。而父亲的官职,正是皇太子之友,所以不能接受。”京师的人对此都很称道。王莽派安车去迎接薛方,薛方对使者辞谢说:“尧、舜在上,下有巢、由,如今明主正要推崇尧舜的盛德,小人我愿意守箕山之节。”使者将他的话汇报上去,王莽受用,不再强召他。

华杉注:

薛方的话十分高明,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他所知道或推崇的道理来应对他。王莽宣扬尧舜之道,薛方就找到巢父、许由两个典故。巢父、许由都是传说中尧时期的高士,尧邀请他们出山为官,甚至说要把天下让给他们,两人都隐居起来,坚辞不受。许由隐居在箕山,所以薛方说他愿守箕山之节。

薛方拿出这一套说辞,他就不是不给王莽面子,而是通过“心理咨询”,成就王莽的尧舜之德了,所以王莽很受用。这比龚胜绝食而死好太多了。

巴甫洛夫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射,因应刺激信号,而做出的行为反射,刺激信号的能量越强,则反射越大。龚胜铁了心不依从王莽,但是他担心如果自己直接拒绝,或者以自杀拒绝,都会刺激王莽,遗祸子孙,所以用绝食十四天来制造“自然死亡”,减弱刺激信号的强度,让王莽放过他的家族。薛方则找到另一种刺激信号,让王莽做出“悦其言,不强致”的行为反射。

当初,隃麋(yu mi)人郭钦为南郡太守,杜陵人蒋诩为兖州刺史,也以廉直为名。王莽做摄政皇帝的时候,郭钦、蒋诩都称病免官,回到故乡,足不出户,死在家里。哀帝、平帝时期,沛国人陈咸因为通晓法令,担任尚书。王莽辅政之后,对汉家制度,更改很多,陈咸心里反对,等到何武、鲍宣被诛杀,陈咸叹息说:“《易经》上讲:‘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我可以走了!”于是辞职回家。等到王莽篡位,召陈咸为掌寇大夫(掌司法),陈咸称病,不肯应召。当时他的三个儿子陈参、陈钦、陈丰都在职为官,陈咸让他们都辞官回家,闭门不出,仍然按汉朝历法祭祀。有人问他缘故,他说:“我的祖先怎么知道王氏历法祭祀的日子呢?”陈咸并将家里的律令、书籍、文件,全部收起来藏在墙壁夹缝里。

又有齐郡人栗融、北海人禽庆、苏章、山阳人曹竟,都是儒生,也都辞官回家,不为王莽政权服务。

华杉注:

“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这句话很重要,就是说,见到事变的迹象,马上就要行动,而不是再等等看。所以陈咸看到王莽行为异常,马上就辞职回家了,而不是等到他篡位之后,篡位之后辞职,就成了公然对抗了。

这背后的道理,还是一个选择问题,你是追求不败,还是追求战胜;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是追求损失最小化;是放弃可能的利益,还是避免可能的损失。这就跟炒股一样,你是看到涨得太疯狂了,肯定会崩盘,就赶紧退出,后面的钱不赚了。还是觉得还没到顶,再等等看。

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做到很难,因为人都有侥幸心理,不愿退出止损,他总想再等等看。

班固评论说:

从春秋列国卿大夫,到汉朝的将相名臣,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失去名节的,太多了。所以清高节操之士,尤为可贵。但是,都大多只能修治自己,不能带动他人。王商、贡禹的才干,高于龚胜、鲍宣。但是,守死善道,龚胜确实是做到了。贞而不谅呢,薛方的行迹比较接近。郭钦、蒋诩,跳出污秽,和纪逡、唐林、唐尊的作为,那是大不相同了。

华杉说:

班固的评论,守死善道,贞而不谅,都出自《论语》。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守死善道,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你学了这道,就要践行,按这道去做,死而后已。所以你不能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掌握,那就不是坚持原则了。我就行我的道,除非我死了,那才能停止,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动摇我。龚胜就做到了守死善道。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朱熹注解说:“贞,正而固也。谅,则不择是非而必于信。”君子守正道,不守小信。刘宝楠《论语正义》解读说,谅,是信而不通,固执而不知变通,反而沦为贼道。君子以义制事,要合乎正道,而不必为小信之行。薛方忽悠王莽,就是“君子贞而不谅”。

华杉版资治通鉴【334】王莽时期的名士。2019-01-0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