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是如何创造的

2023-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我爱我家hfy

合上《价值》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平淡无奇,整本书所谈及的内容也都是耳熟能详的大话,这样一位大牛不可能如此浅薄。心有不甘,我又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信息,收获了一些内容——高考状元、美国耶鲁大学校董(亚洲第一人)、掌管5000亿资金、投资京东一战成名、热心教育事业。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人,他的经验之谈竟然如此“平淡无奇”。

琢磨了几天,我理解的张磊老师的成功大概源于以下三点。

认知、格局和环境。

先说认知。

对于一个道理,每个人的认知不同。比如,“烧红的铁不能摸”,挨过烫的人和没挨过烫的人对这句话的理解肯定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同样是耳熟能详的大道理,在张磊老师的认知里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大多数人则是说一套做一套,所以,知难行易。

认知影响了清晰力,清晰力决定了执行力。

在这方面堪称楷模的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他在《活法》一书中写到: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要正直,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待人要亲切……这些在孩童时代,父母和老师就教导的、作为人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我们在人生历程中自然就会懂的、“理所当然”的规范。遵循这一原则规范去经营企业就行了。

在高人的认知里,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再谈谈格局。

吴军老师说过一句话——格局的大小决定成就的顶点。

《价值》这本书里最不缺的就是格局,不多解释,上几段书中内容,大家品品。

在长期主义之路上,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做时间的朋友。这是整本书开宗明义的一段话。

再看看张磊老师的三条投资哲学——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再欣赏一下张磊老师对“重仓中国”,以及教育和人才的观点。

真正的“重仓中国”,就是要帮助中国制造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真正地在产业中提升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帮助中国制造业占据价值链的最高端。

教育和人才,可能是最长远的投资主题,永远不需要退出。当教育驱动人才和社会蓬勃发展、不断创造价值的时候,在更宏大的格局观里,投资人能够发现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最大化创造价值的超长期主义。

满满的正能量。感觉做人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最后说说环境。

张磊老师从河南驻马店一个地级城市,以河南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接受了中国一流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入职中国五矿集团,见识了蓬勃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并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进入耶鲁大学深造后,有幸结识了投资大师大卫·史文森,自此与投资结下不解之缘;2005年创立高瓴资本赶上了中国风险投资的大好时代。一路走来,环境的作用不言而喻。

这也符合周岭老师在《认知驱动》中对环境作用的推崇:我们要把“借势环境”这4个字牢牢地刻进自己的脑子里,刻意运用这种意识帮自己做出不同于以往的选择和决策。比如当我们在选择就业的时候,即使面临一定的风险,也要主动选择去高手扎堆或有更多学习机会的环境,为未来的跳跃做准备,而不要短视地选择那些薪资高但只依赖体力交换或安逸舒适却没有提升空间的工作。

在认知、格局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张磊老师用了15年从一名打工人一跃成为资本大鳄,细细品来,张磊老师的成功就是长期主义与活在当下的完美融合——始终追随内心召唤,永远脚踏实地做事,这也许就是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