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张素民《我的读书经验谈》
读书是为了启发思想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读的越多,学到的知识也越多,同时我们脑海中产生的思想、灵感也就愈多了。
又因为一个人一时的思想,也都是受他当时所读书籍的影响,所以当我们在读书中吸收作者观点的时候,要拥有自己的判断,去芜存青。
张素民先生认为,凡是喜欢读书的人,一定都是在享受着读书所带来的乐趣;不喜欢读书的人,也必定认为读书是一件特别苦的差事。所以我们要想爱读书,则必须先要创造出对于读书的兴趣。
而培养读书兴趣的第一大要点,就是“求了解”。读任何一本书,如果我们发现完全读不懂,那怎么也不会对它产生读下去的兴趣。
读一本书最基本的就是就是需要识字了,如果连文字不认识,弄不懂它所代表的含义,那自然就谈不到文章的内容了,所以最开始,我们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将基础打牢。
文字弄通,随后便是弄懂整本书的内容了。这就需要我们从浅入深,从小到大,依次学习。即先读教科书,把相关学科的基本术语和基本原理弄懂,然后再去寻找一切有关的专门书籍来读,如此才能循序渐进的掌握更多的知识。
懂了文字,又理解了内容,那读起书来,自然就会感觉到乐趣了。然而我们很多人自从离开校园之后,在放下课本费同时,也放下了读书这件事。
故而,培养读书兴趣的第二大要点,便是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对于我们所爱读和所能读的书籍内容,每天都去读个一两个小时,时间一长,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了;一日不读,就会觉得不舒服了。
读书能让我们了解知识,而后又养成了一种习惯,那么对于读书的乐趣自然就增加起来了。
但多读书也不是意味着什么书都读,我们的兴趣也不能是对所有书都有的,所以第三要点便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类书读。
读书也要读好书,普通的书只能增加一些信息,而不能启发思考;而一些经典名著里面不仅富含了大量的思想、经验,就连遣词造句也不是普通书可以比拟的。
而一个人对于读书的多和少,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与否,其实都和读书的方法有关。
张先生认为,所谓读书的方法,第一便是指书本的选择;也相当于读书的一个具体的目标和指南。
就一门科目来讲,我们应该知道关于这么科目的重要章节是哪些,应该知道哪几部书足以代表某一个学派的学说,或某人的哪几部书足以代表他的某一种学说。
而这样读书,我们便可以从宏观到细微,整体的了解学习一个科目或一个种类的知识,并综合整体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二个方法则是指读法。有的书籍是每一段,每一句都是要仔细阅读的。如初学时所用的教科书及一些必读的经典名著,必须完全的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产生自己的思想。
而有的书籍,只需要读一两章就可以了。如普通参考书之类的,只是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对于某个问题的疑惑或是不确定时,用于验证和参考,如此得出自己的结果。
关系我们自身职业的书籍,我们大多人还不是很喜欢去读,更谈不上关于职业以外的读书了。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平时的各种消遣,结果也只是滥费光阴,消磨志气而已。
所以我们不仅只是从事职业,更要去研究关于那种职业的知识,以改进自己的能力;还要在职业以外,挑选所感兴趣之类的书籍去读,以当作消遣,扩充见闻,增加我们的思考能力。
正如张先生所提倡的“人人都要以学生自居,都要努力读书”;我们都要养成终身学习,终身读书的习惯,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超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