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归因:每一人都可以被看成是业余的社会心理学家,都有一套从其

2022-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米的部落格

1、定义。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

2、行为原因的分类。

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可控性原因和不可控性原因。

3、控制点理论。

美国罗特提出来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理论。

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所以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够对事物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

此类人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成为内控者。

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

此类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成为外控者。

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

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会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他们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面对失败与困难,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他们倾向于以无助、被动式的方式面对生活。这种态度与行为方式显然是消极的。

4、归因原则

不变性原则: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认为人们归因时,通常使用不变性的原则,也就是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

如果某种特定原因在许多情境下总是与某种结果相伴,特定原因不存在,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那么就可把特定结果归结于那个特定原因

折扣原则:凯利提出来的,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当一种结果看起来是由一种以上的原因引起来的时候,将其归结于某一特定原因时,显然需要谨慎行事。

协变原则。凯利指出,人们可通过检查三种特殊的信息来进行归因,凯利的归因理论也隐私被称为三维理论。协变原则被他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

第一,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

第二,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统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第三、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个体从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的协变中得出结论。

5、影响归因的因素

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观察位置、时间因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