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

2022-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sanmaopipi

简单生活,就是活在头脑与心同等开放、什么也不拒绝的状态里。

观察,从中清晰地认识到下一步该做什么;是怀着开放的心态,倾听所有的观点,等待告诉我该怎么做的那个信息。该怎么做成了件十分简单的事,因为决定已经被做出,大家都同意那是个正确的决定、最简单的决定、对最多的人有利的决定、对所有人有利的决定。我仅仅听人们所说的字面意思,而非我认为的它们的意思,因此我永远都在实事求是地待人接物。在那样有辨别力的头脑里,不存在任何问题。

无害的头脑,看不到有害,它只是听从指令,不和现实抗争。

想法的投射,想法投射在头脑里,让头脑发紧,头脑无害,无害的头脑,它只是工具。

想法一个个蹦出来,一个个消失了又蹦出来,又消失了,反反复复,无穷尽也,而头脑发紧也是想法所给下的定义罢了,头脑无害。

当头脑认识自己,它不再认同自己的想法,这留下很多开放的空间。成熟的头脑可以容纳任何想法,它永远不会受到反对或冲突的威胁,因为它知道它不可阻挡。没有要坚持的立场,也没有要保护的身份,它完全不受任何约束。从来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因为本来就不存在任何东西。体悟到它自己的本性,笑声和感恩的泪水便不断地涌出。

我听到各种观点和概念,因为没有可以认同的我,我将它们全部作为“有”接受。经历这之后的一切,经过“无”的洗礼,被删除,又被放了出来。它进入、合成、被删除,出来的是表现为“有”的“无”。当你意识到你谁都不是,你和任何人在一起都很自在,不管他们看上去有多么失望或堕落。知道它自己被解除,明白相遇的永远是我自己,没有我不能进入的苦难。

我听到各种观点和概念,因为没有可以认同的我,我将它们全部作为“有”接受。经历这之后的一切,经过“无”的洗礼,被删除,又被放了出来。它进入、合成、被删除,出来的是表现为“有”的“无”。当你意识到你谁都不是,你和任何人在一起都很自在,不管他们看上去有多么失望或堕落。知道它自己被解除,明白相遇的永远是我自己,没有我不能进入的苦难。

做质疑的那部分,是头脑的中性部分------那中心,它可以把头脑的一极带到另一极。这中性部分,给了那困惑僵化、“我知道”的那极,向头脑的另一极开放自己的机会,那一极有“我知道的头脑”所能理解的、明智清晰、充满爱的答案。这中性部分没有任何动机或欲望,没有应该不应该,它是一座让无限的这一极可以超过的桥梁。当“我知道的头脑”受到正确引导后,它融化在智慧的那一极里,留下的是绝对的清醒、完整和自由。当然,所有这些只是一个比喻,因为只有一颗头脑。说到底,当头脑封闭时,心是封闭的;当头脑开放时,心才会开放,所以如果你想开放你的心,质疑你的思想吧。

头脑喜欢制造冲突,喜欢身份认同,喜欢解决问题,喜欢制造问题。

头脑不会理解和了解,头脑只是工具,想法,我们必须要先相信它,才能看到它,如果不相信它,不会被看到。我们如何接受念头的到来?静心和在当下。没有那个念头,你会是谁呢?

我所相信的与你相关的念头,是属于我的。把念头拿出来摊在头脑里,让自己去看它,我们得到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头脑,一个两极分裂的头脑。理解念头,与念头和平相处。

看见了一个这样的我,一个那样的我,我是谁?

每个人都只存在于你的脑海中。

头脑里的你是谁?头脑里的我是谁?都只不过是想法的编辑而已,而想法没有好坏,对想法的认同才让自我有了意义,谁在认同想法?认同想法的是谁?

觉察到了大脑的状态和感觉,而不去命名,只是觉察就好了。

如果我相信了我刚刚在和你说话,那个就是小我,“我正在和你说话”,那会是一个什么“我”呢?

你不应该,我想改变你,你是谁?你就是我头脑里的画面,你就是我头脑里的世界。我头脑里的一个画面,我是谁?一个过去了的我,而不是现在的我。

我就是那个想法带给自己的感觉,就是被命名的愤怒,嫉妒,比较,情绪,解脱,平和等等,我就是那大脑的发紧状态,我就是被命名的感受,觉知,在。

未知的头脑就是开放的头脑,沉静的体验。看见并体验到念头,对念头的提问是寂静无声的。

是念头让我们痛苦,而不是现实。当这些念头与我们的头脑相遇时,关键在于它们是如何被接受的。最后,我们所想的念头停止了相互争斗,这里就有了一个平衡的心念,它是开悟的更轻松的,它是一种平衡。

知,止。

我知道我在受头脑里想法念头的执着。而不能够停止,一直让自己受伤。

写完头脑里的念头,发现那就是我,当下的现实的我,一个充满嫉妒负面的我,生气的我,我觉察到了它就是我,愤怒的我,头脑发紧不适的被命名的我。

心理上内在的执着。一个人越是执着,依赖性就越强。执着的对象不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观念和实物。

从执着中就产生了依赖,进而产生了抗拒。

执着就是抗拒。我执着于某人或某物。那种执着就是占有;占有就是抗拒,因此,执着就是抗拒。

谁的念头来了?又走了?

为什么人类一味地执着,不仅执着于美丽的事物,还执着于各种形式的幻觉以及数不清的愚蠢念头?

自由并不是非依赖状态;这是一种积极的状态,其中没有任何的依赖。但它不是结果,也没有起因。在我们深入探讨人类为何依赖或陷入执着的陷阱以及所有与之相伴的痛苦之前,必须清楚地理解上面这点。一旦有执着,我们就会想办法培养一种独立的状态——而这恰是另一种形式的抗拒。

自由就在了解执着的过程中,而不在对执着的逃避中。

当心智不再带着那个中心去看时,自我中心的活动就结束了,因而孤独感也不存在了。然后,心智的运作就自由了。通过观察依附与超脱的整个结构、痛苦和快乐的运动,我们就会发现“我”的心智如何建造了自己的荒漠,又自行策划着逃脱。当“我”内心寂静时,既没有荒漠,也不用逃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