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百研山民-季汉章藏砚阁
研:即“文房四宝”之一“砚”也。
百研山民者,季汉章先生大号也。季老先生公元1927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书香门第。少年时即参加革命,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在文化艺术部门担任领导,上世纪末离休。他是安徽省著名书法家、收藏家、文博鉴赏家和文房四宝研究员。季先生号:百研山民;堂号:百砚斋(“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为其题写)。曾多次应邀赴日本、香港进行艺术交流、文化讲座和古砚鉴赏。撰有《砚海初探》砚谱和《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卷》字帖等,得到赵朴初、启功等文化名人的高度赞赏。2002年,季汉章捐赠72方古砚台和15幅书法作品给马鞍山市。此后马鞍山市政府在采石矶风景区内的“延园”中投资建设了“季汉章藏砚阁”并为他塑了半身铜像。
2004年10月20日,延园·季汉章藏砚阁正式开馆迎客。免费开放。
下图、延园外景
延园位于马鞍山市西郊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采石矶公园内的翠螺山东麓,是一座清新雅致的园中园。
下图:延园简介:延园位于马鞍山市西郊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采石矶公园内的翠螺山东麓,2004年10月落成开馆,占地3252平方米,建筑风格简洁淡雅。现为展馆,以现代著名古砚收藏家、鉴赏家季汉章先生捐赠的、自汉代以来各时期七十二方名砚及名家书画为陈列重点,充分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图:延园大门
下图: 季汉章藏砚阁 启功敬书
下图、进入藏砚阁一层大厅,迎面就是季汉章先生半身塑像,
背景为大型木雕壁画《赏砚图》,图中阳刻的文字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书《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 前轩书。
下图:书房和文房四宝展览
文房之名,起源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因而被称为“文房四宝”。四宝中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
下图:洮砚
洮砚、又称洮河砚、洮石砚。产于古洮州(今甘肃省甘南自治州临潭一带)洮河中,故名。洮砚石质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洮砚分绿洮和红洮两种,尤以绿洮为贵。唐时洮砚制作较盛,与端砚、歙砚、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宋时,洮砚仍受人喜爱,因取石于深水之崖,得之不易,故十分珍贵。到了明代洮砚制作锐减,后终因砚石难寻,洮砚未能发展。解放后,洮砚获得新生,除开采山崖上的鸭头绿、鹦哥绿砚石外,还深入洮河深底开采名品,重新制作出清新质朴、富有地方特色的洮砚。
上图左侧小图:长方形洮河石砚 右侧:椭圆形“鉴真渡海”洮河石砚
前人对洮砚的评价
洮砚、唐时即为人所重,且历来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好评。唐柳公权在《论砚》中说:“蓄砚以青州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宋赵希鹄《洞天清录》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至,得之为无价之宝。”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一书对洮砚的研究鉴别极为精细,并评到:“此洮河绿石砚也,光细如玉,无少差异,惟不及玉之坚耳。色如新绿、葱翠可爱,真砚中之宝也。”
下图:宋代·仿汉瓦洮河砚
石色绿中见蓝,莹润如璧,似秋露蕉叶初放。砚呈长方瓦形,雕琢简朴,颇为敦厚古雅。截毛竹制成完整盒盖,迄今取放砚时,砚盒仍扎扎有竹声。(长14.5厘米,宽10.7厘米、高3.25厘米)
下图:澄泥砚
澄泥砚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借助于古人制作砖、瓦、陶器之工艺,制坯烧制而成。质地细腻坚实,发墨而不损毫,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自宋以后,取代日渐衰落的山东红丝砚而跻身于四大名砚之列。澄泥砚的制作起源于唐而盛于宋,以唐代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和虢州(今河南灵宝县)为著名制作产地。宋时制砚技术已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制作区域也有所扩大,山西晋城、山东泗水、江苏南通、河北滹沱等地,也以制作澄泥砚著称。明代澄泥砚的制作也达到成熟阶段,行色更趋多样,佳品迭出,清代中期开始衰落。
澄泥砚由于原料、加工以及烧成火候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颜色,常见品类有鳝鱼黄、绿豆沙、玫瑰紫、蟹壳青、朱砂红等。前人品第,以鳝鱼黄为佳,以朱砂红最名贵。
上图小图左:瞿子冶画竹澄泥砚 小图右:李渔铭长方澄泥砚
澄泥砚制法
宋代人已总结出一套澄泥砚的制作方法。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载“作澄泥法,以墐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贮于瓮器内,然后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干,入丹黄团和溲如面,作一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以竹刀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曝过,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蒸之五七度。含津溢墨,不亚于石者。”一共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无不以使其质地坚硬为目的,加之黄丹这一铅化合物,更加强了泥土的强度,经烧、蒸最后一道工序,使泥如石坚,遍体生津,易于发墨,佳砚就这样制成了。
其他砚材
除“五大名砚”之外,全国各地的盛产名砚,如山东出产的淄石砚、田横石砚、薛南山石砚、浮莱山石砚、尼山石砚、徐公石砚、紫金石砚、燕子石砚、鼍矶石砚、温石砚、龟石砚等十余种,总称“鲁砚”。产于东北长白山地区的松花石砚、清代多供宫廷御用,民间流传甚少;宁夏的贺兰山石砚,具红紫二色,紫地绿彩,相映成趣;湖南的谷山石砚、菊花石砚、祁阳石砚、,浙江江山的西砚、开化的衢砚,江西修水的赭砚,河南济源的天坛砚,贵州的思州石砚,台湾的螺溪石砚等。产地众多、品类丰富。
下图:明代:门字形澄泥砚
绿豆沙色,泥质细润。砚额雕琢蝙蝠和翔龙,砚池中尚可看出竹刀刻痕。(长13.1厘米,宽8.45厘米、高1.8厘米)
下图:红丝砚
红丝砚
山东所产鲁砚,以青州(今山东的潍坊、淄博、益都一带)的红丝砚为冠。唐时开采,宋代名盛一时。因砚石中多呈桔黄底红丝纹、紫红底黄丝纹等,丝纹十余层、次第不乱,纹理丰富多彩,石质细润,易发墨不伤毫。宋唐彦猷《砚录》中载:“红丝石华如密致,皆极其研。既加镌凿,其声清悦,其质之华泽,殊非耳目之所见。”红丝砚为鲁砚中的的极品,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唐李石撰的《续博物志》中曾品评道:“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唐代柳公权《论研》中载:“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红丝砚从宋代起因石脉采尽而停产,故传世的实物甚少,以至唐代被誉为“四大名砚”的红丝砚,后来只能以澄泥砚替代。
红丝砚的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旧属青州的临朐县老崖崮,又发现了红丝石的新坑,其色泽、纹理、石质与古代的红丝石无异。虽然探明的储量不丰,但总算是重新面世了。1978年,赵朴初先生在观赏了新雕制的红丝砚后,曾填《临江仙》词赞之:彩笔昔曾歌鲁砚,良材异彩多姿,眼明今更遇红丝。护笔欣玉润,发墨喜油滋。 道是天成天避席,还推巧手精心。天人合应妙难知。刀裁云破处,神往月圆时。
下图:明代:云月红丝砚
石纹华丽,石质腴润,纹理红黄相渗,理黄红丝。红丝似端石马尾纹,因芒颇锐,甚发墨。系天然子石,巧琢浮云、敦厚古雅。(长19.3厘米,宽14.6厘米、高4.0厘米)
下图:古代制砚作坊展示
下图:延园为一口字形建筑,中间为庭院。这是在展厅落地推拉窗内拍摄的庭院照片。
下图:薪传堂书画陈列
下图:陈列室内均为“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弟子及亲属创作的书画作品,未详细拍摄。
下图:本橱窗展出是林散之弟子王冬龄的书法作品
左:对联:春风大雅新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王冬龄扵杭州
中:诗轴: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琼瑶词 王冬龄扵杭州
右:诗轴: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诗 王冬龄扵大坂学堂
下图:延园内庭院景色
下图:延园内庭院景色
下图:从延园出来,去往林散之纪念馆的路边,遍植修篁。让人不由得吟诵苏轼的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沿此路向前约150米,就是被誉为“当代草圣”的书法大师“林散之纪念馆”及墓地。请看下集专文介绍。
全文完
原题:(原创)百研山民-季汉章藏砚阁 2013-07-28 09:44 发表
2018.12.31 阅读(1121)| 评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