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切》
为了某些值得奋斗的目标或为某些值得信赖的人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的经历,往往让人欣喜,对个人事业的成长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文/安妮-玛丽·斯劳特,选自新书《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切》,黑天鹅图书出品。
有关如何保持工作与生活之间合理平衡的建议非常多,甚至可以说形成了小有规模的产业。我也曾建议很多学生将他们的职场生活分成不同的阶段:可以随时加班、随时出差去往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阶段;由于肩负照顾家人的责任或者想减慢生活节奏,做些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阶段。为了某些值得奋斗的目标或为某些值得信赖的人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的经历,往往让人欣喜,对个人事业的成长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这中间,你可以也应该穿插一些短暂的间歇,更好地照顾自己。通常情况下,无视员工的工作成效——用完成工作的速度和质量来衡量工作成果,过分重视员工出勤的情况,实际上是非常糟糕的管理方式。
少就是多,工作得少意味着工作得好。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结论。根据新近的研究,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们每天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时间比从事体力劳动者更短。例如,微软的员工报告说,在一周四十五个小时工作时间中,只有二十八个小时是富有成效的,平均每天六个小时都不到。未来学家萨拉·罗宾逊也发现同样的规律:知识工作者每天从事的劳动应不超过八个小时。因为满八个小时后,他们就开始犯错了。
“工作得更少就会工作得更好”,这种规律尤其适用那些需要创新创意的工作。研究创新的专家们强调非线性思考和即兴发挥能力的重要性。比如,长时间散步,用不同于以往的眼光看待你所处的环境;抽出时间,停止工作,玩耍一番。这些都能提高人们的创造性。专家建议我们应该调整工作日的生活节奏,利用间歇让自己的大脑天马行空地思考。如果没有玩耍的时间,我们绝对不可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将事物联结在一起,而这正是洞察力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