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首页推荐军迷连载小说

【军旅】汶川震中记忆(6)

2018-03-15  本文已影响73人  披尘掠风

作训参谋,该你上了

我的军旅生涯,最长的阶段是在一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作训参谋岗位上度过的

“五行不定,输的干干净净”,传统作战要素基本构成是敌、地、我、友、天。当然,随着军队机动和对复杂环境适应能力的日渐增强,天地之间诸要素的重要性排位也发生了多次变化。但不论如何,地形——永远是军事行动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侦察——永远是决定军事行动成败的先决条件。

01

5.12最初的时刻,电视机前守候的人们最最关心的是部队有没有到达震中,什么时候到达,以及他们能够带回什么信息。灾情侦察不是运动赛事,比的不是先到后到的名次,而是抢路况、抢时间、抢信息,把灾区的状况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告诸全国乃至世界,让后方集结待命的部队作好行动准备。空降茂县的15名空降兵跳下去后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15个人去干嘛?杯水车薪的去了有什么用?懂的人会知道,他们去干最重要的事——去探路、去侦察,他们传回的情报将关系到统帅机关对全局的洞察和整体灾情的判断,也将对后续的兵力配置、物资调配、灾民疏散等产生关键而深远的影响。

进入灾区之初,我们携带的地图大比例尺的很少,精度无法支撑排班规模的识图用图需要。同时,地图勘测和制图时间甚至比我们这些参谋的出生时间还要早。这样的地图日常用于训练还可以,但沧海桑田的变迁使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到了现地一看,这些地图全是无法使用的老古董。那时全旅只有几部GPS导航机和铱星电话,电台数量不足,几十部通用对讲机在建筑和废墟间通信距离极短,如今任何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提供的导航功能那时还是天方夜谭。一个分队撒出去,明明作业区域只有1公里半径,但废墟阻碍了地形通视,听得见呼喊看不到人,集合人员领个干粮、饮水都会让通信员跑断腿。

救灾之初我的身份比较特殊,一个作训参谋不在机关而在连队,连长、指导员都齐备,还都是我的好哥们儿,营长又是我们作训科出来的老前辈,所以我这个野小子基本不受控制。一会儿在三连跟着排险,一会儿跟着炮连挖排水沟,二连的帐篷搭完了我又跑去物资发放点找一连长要烟抽,几乎就是个自由人。不是我不服从命令,而是那段时间就没人给我下命令,做什么,做与不做都是自己决定,甚至怀疑如果哪天失踪了都会被认为是到其它连队串门去了。

02

第一天救灾时被一堆废墟拦住,百米距离多绕行半小时的经历让我觉得很不是滋味。军队行动不能总靠经验办事,也不能总依靠志愿者和政府工作人员带路,我这个作训参谋是到了该干干自己老本行的时候了。说干就干,我到我当排长时的老连队步兵三连要了个战士做助手——一年后还被我正式“抢”到作训科的邱连方,两人背着挎包、水壶,带上绘图工具就往绵竹市政府的旅游局闯。

掏出军官证简单一比划,“我是救灾部队的联络员,根据救灾任务需要,请你们提供一些绵竹市区的旅游地图”。狐假虎威的给自己编个身份,绕过那些烦人而碍事的程序,心想着只要把事情办成,你管我走的什么歪门邪道。导游图上没有军用地图的经纬度标尺和密位距离,但南北是确定的,实用的细节信息也比军用地图丰富。我们不是要跑坦克装甲车辆,办事找人、寻路问道最需要的可不就是这些生活信息么。

拿着这些图,带着小邱一路靠着指北针和方向感把整个绵竹市来了个走街串巷,沿途搭车问路,走走停停,用10小时时间把绵竹市11个社区1个乡镇的震后临时办公地点、医疗点、物资发放点、水源地、安置区信息尽可能多的标到了导游图上。返回后向营长报告,又到指挥所请科长通知各营、连文书各抄印了一份带走。后来近半个月时间里,部队依靠这些简单的旅游导览图划定了最早的责任区域,明确了各自分工,不必再担心会在废墟中迷路,偌大的破败城市也渐渐变成了头脑里可以自由驾驭的轻车熟路。

03

灾区的一百天里我做了许多事,有时在帐篷小学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在抡镐使锹掘坑挖壕,有时在红会发放点看漂亮姑娘,还有时会去仿古社区几乎完好的教堂里静坐着休息,听那些听不懂却觉得好听的唱诗和咏叹,甚至和哥们儿绕过哨兵到剑南春大酒店临时搭建的板房标间开个房间洗澡放松,疯疯癫癫的我一直都在那个嚣张放肆的年纪里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但要问我到底为救灾作了什么贡献,什么事值得骄傲自豪,我自以为勘察地形标绘地图这事干的最漂亮。

部队回撤研究二等功提名,领导提的最多的是我婚假期间离开妻子自愿归队救灾,还有就是采写了那篇被编入集团军抗震救灾志中题为《严纪律 强素质 树清风 为灾区人民再立新功》的新闻通讯。但我对自己的认可都不是以上,而就是那张图,那是我参谋生涯中标得最潦草却又是最有含金量的一张图。最后的结果,因为年轻浑不吝,觉得自己的服役生涯还长得很,兴许还能当上将军,二等功的荣誉被我当着一众战友不留余地的直接让给了会喊会叫苦的人。父母因为这个问题埋怨我很久,那时的我却不以为然。

尽管事后想来让功多少有些脑子打铁,是你的就该是你的,我一直在力图打破不公正,但“让”本身不也是不公正么?事实也证明直到转业离开部队我也再没有得到这样的机遇,但幸好我有着强大的自我说服,以及不断创造新价值的能力,很快便放下了。在我的观念认知里,我们为很多利益功名所牵绊,但归根结底是和自己的欲念博弈,做了自认为意义非凡的事,所收获的成就感已经足够让自己心安释怀。我为自己的救灾表现打满分,多一分的傲娇我得留着。

军人的价值不在于多辛苦努力,而在于是否值得寄托和信赖。同样,军队不能只是看起来强大,而必须做到武艺精湛、能攻善守,找得到突破口,打得赢攻坚战。能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能把这种坚持贯彻始终,尽管那时的我是个许多人眼中的“屌干部”,但我很骄傲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步兵营的全盛时期,战士在外面打架回来,连长第一句就问打赢了没有?打赢了回去休息,没打赢臭骂一顿,脾气上来了集合部队出去再打。我在后来担任分队主官期间,虽然在更加文明的时代不曾有机会组织“战斗性”群架,但依然利用各种契机刺激士兵保有桀骜不驯的狼性与血性。我知道这听起来很野,但不服输、不服软、不循规蹈矩的部队才有血性,才是刀头舔血能打胜仗的部队,硬碰硬、不做作,我喜欢。荣誉不应是施舍和平衡,一支军队如果不论果敢作风、训练实效和军事成就,而是也学着娱乐媒体打煽情牌,那这支军队谈什么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就都是在吹牛扯淡。

04

一个月后,我和通信科长、机要科长一起从成都市某科技公司领回了第一代北斗指挥机、车载机和手持机。这套原始系统还处在试验论证阶段就因为救灾需求仓促投入使用,定位精度远不如现在的任意一台智能手机,地图信息也简单到不如贪食蛇游戏界面,资源容量小到每隔10分钟左右才能支持一次移动定位,耗电量还贼大。特别是手持机,板砖那么大一块,一个连队一台得专门找个人背着。换是在智能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样原始笨重的东西白送都没人要。但即便是这样一套只有单薄的几颗北斗基础卫星支持的系统所提供的定位和导航水准,也远比我标绘的那张简陋旅游地图要准确许多,无非是个临时救急不得已的手段罢了。当手工地图正式退居二线,电子地图和信息化图上作业逐渐成为解放军指挥军官、士官必修课目的时刻到来时,以此次抗震救灾为契机的军事信息化时代,正以前人始料未及的速度快速到来。

在其位而谋其职是我价值观念里对一个人最务实的肯定。都说人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我却以为人人扫尽门前雪,他人何来瓦上霜。不愧对自己的思想潜力和特点优长,想到就做,一旦开始就一以贯之并争取成功,这是救灾期间我所获得的关键启迪,也成为主导我整个军旅生涯的个人理念,至今也依旧是我的人生信条。

第5章    第7章

总集目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