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你要的断舍离
我们习惯了买买买带来的乐趣,其实购物带给我们乐趣的是购物的过程以及刚刚拿到手时短暂的喜悦感,同时,我们对于物品的依赖,那是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似乎少了心仪的一件衣物就没办法出门,少了一个厨房小电器饭就吃不香一样...... 然而,每天下班回家,面对着一屋子的物品烦心,喜悦已退,辛苦月供换来的空间都被这些物品享用了,剩下的仅剩烦乱的内心。
一、真正的断舍离是洗涤内心
《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的著作,这一理念,不仅风靡了日本,也影响着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断的意思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是指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是指离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提到断舍离,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干净整洁、空无一物的房间,清透朴素典雅之美;纯色素雅的服装,衣橱里零星几件,却都是主人喜爱的精品;极简风格的小物,体现着主人生活的品味。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开始学着与物品割舍,然而,这种割舍并不彻底,真正彻底的割舍,是割舍掉内心的杂念。
我们之所以需要断舍离,是因为烦乱的内心需要一丝安宁,我们每天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堆砌在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顾及的越来越多,越难以获得孩童般的安宁喜悦。所以,践行断舍离,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物品,而是我们的内心。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感、喜悦感、幸福感,是我们那颗原始且朴素的内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3442/b6097b92befc5034.jpg)
二、心灵断舍离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1.提高沟通能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可提高沟通能力,平常不用讲太多,但一开口便能把握住重点,说的很有意义。
2.学会选择,提高执行力:国歌里有唱,“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对于自身也是如此。我们断掉内心繁复杂念,不良情绪,过分的欲望和追求,心中安静,就能够越来越智慧,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心理和身体轻松上阵,不用刻意练习,执行力自然提高。
3.排解压力和不良情绪:人有智慧、品格好,死了就能成神。这句话不是说聪明和正直,死了能当神仙,而是说通过追求智慧和品格,才是真正的人生追求。我们不用刻意的去整理,去研究断舍离的方法,给心灵留一片净土,我们自然会去丢弃那些用不上的物品、丢弃那些不良情绪、丢弃那些使我们倍感压力和不快乐的念头,回归本源的自我,活的会越来越洒脱。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3442/585a57eb0285e83c.jpg)
三、什么是心灵断舍离?
断舍离做到极致,是净化身心,少欲简求;回归本源,活在当下。
朴素为断
无为是舍
包容为离
一、朴素为断
1.断心机、城府、算计、尔虞我诈,回归如原始人一般纯真朴实的本性,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经历世事少的人,比如孩子,被社会沾染的也少,正如一张白纸,或者一个空房子,安静而祥和;成年人经历世事多了,就像我们堆砌了大量物品的房子,堆的越多,留给自己的物品越少。用繁复的内心装点自己的人生,正如用一大堆物品填满空间有限的家一样,烦乱而无效,给宝贵的生命平添烦恼。只有将其清除,才能使得内心获得自由。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欲望越来越多,想法越来越多。有时候年龄越大,麻烦越多。有的人生怕多说一句话,免得得罪人,活的谨小慎微。有的人满腹怨气,似乎全社会都欠他一个公道,世故和经验,有时候会使人的本性变了质。
2.“断”其知识的雕琢,回归源自内心淳朴诚恳的文化精神。
认知焦虑的时代,人们生怕自己被社会淘汰,生怕别人说自己没学问。大多数人都误解了学问本身,误认为知识丰富即是学问,有丰富的知识变会立于不败之地,就能过上优雅的生活。原始人的文化是通过生活经验逐渐积累来的,通过漫长的进化才有了文化的形成。有了文化,人们生来便开始接受文化的教育,接受知识的熏陶,现在我们所说的文化是这样来的。实际上真正的文化是源自于内心、源自于思想的,而知识的熏陶,如果过分雕琢,反而失去了本性。诚恳、朴实是最好最本真的文化。
3.选择适合自己消费水平的生活,不攀比,不追高。
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就过什么样的生活,不应该有超过自身能力的消费。这不仅要我们去践行,而且要我们从内心祛除这样想法,达到由内而外的坦然。设想,如果每一次想买超过自己消费水平的物品或者无用的物品,必须要在内心挣扎着告诫自己,再买就剁手,这样一来,东西是忍住没买,内心的欲望却越来越多了。“断”的极致状态是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不改其乐。粗茶淡饭,简陋的房间,依然不改坦然快乐的内心,这样高的修养,需要我们减少对物质的追求,减少不必要的攀比、怨恨,减少不良情绪,正视自己,提高自己的内心修养。
这种坦然,是仅需要满足最基础的生存需求,便可以安然快乐的生活。额外拥有的物品和体验,都会视作生活的恩赐,怀着感激、喜悦之心去面对。这样去体验,便不会因为男友的抛弃吃不好丰盛的晚餐,不会因为那个买不起的包包不开心,也不会因为得不到的岗位去怨恨领导的不公......
二、无为是舍
舍即是无为,没有自私的欲望,没有企图野心的境界是无为。摒弃个人欲望,去除杂念、妄念、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是无为的境界。
舍是要告诉我们舍掉既有的有企图的自私的欲望,尽可能无分别的,跳出自我立场,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或者事。对于物来说,是物尽其用,自己使用效率低的或者不用的物品,分享给其他人使用,这个人不管是亲戚朋友或者陌生人,我们都无所保留的分享出去,不留恋物品的归属。对于人来说,不分亲疏远近,能从客观的立场去看待,不偏不倚。对于己,目标是走好该走的路,完成人生使命,回报社会,不过分追求个人所得。以探索人与自然融合的道理为认知的目标,用合于自然的行为去处事,便会活的越来越智慧,越来越喜悦轻松。
三、包容为离
我们所不能容的是所得非所欲,达不到想要达到的标准,便会觉得不完美,有缺憾,怨恨、不满,便会堆积在内心,只有包容这种不圆满,才能跟那些该离开的负面情绪和心理说再见。
曾国藩在晚年为书房命名《求阙斋》,意思就是,人生是要有缺憾,不要求完美。认可遗憾,不完美。人的世界本来就不完美,没有缺憾不是人所在的世界。夫妻之间没有圆满,人世间没有完全理想的伴侣;吵吵闹闹的夫妻,反而可以白头到老。亲人之间也会有缺憾,可能无儿女,可能夫妻会分离,可能子欲养而亲不待......。花开的好,总有凋零的时候,婴孩呱呱坠地,也总有终老离世的一天,人的眼睛鼻子嘴巴眉毛,都没有完全对称的,那我们的内心为何追求完美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83442/af5f4e2beca9526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