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孩子才会开始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
我发现很多家长和老师在教养孩子时,都是在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
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玩,不能太晚睡觉......
这就是传统的管教方式的关注点,都是不能做的事情,却没有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告诉孩子,我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所以孩子很被动,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等着父母来教,不敢去尝试,陷入父母给画的“不”的圈圈里,如此循环。
《正面管教》这本书籍提倡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孩子才会开始做出更好的行为。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认真考虑了相关情形,并要求他们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鼓励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尊重,也可以激发孩子的行动力。
我们作为成人,受到尊重的时候会感觉很好,并且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人时的感觉也很好。
孩子也是这样,被动要求做某事的时候往往是抗拒的,而被家长尊重且鼓励的时候,孩子则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另外,教给孩子要做什么,是我们家长把焦点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放在对孩子的伤害上。
当我们专注于解决问题时,孩子潜移默化的会被影响,遇到事情他才可能不被问题所限制,而是去寻求方法。
在寻找方法的过程中,他会主动与他人相处,合作与试错。当他再次面对一个挑战时,他就拥有了一个主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工具。
也许,他们在下一次遇到事情时不能处理的很好,但是他们会从中学习。毕竟,我们大人也不一定能在第一次尝试中就能学会一些技能和方法。
所以,不要限制性的经常对孩子说你不能做什么?而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要以尊重的态度,去鼓励、启发孩子:你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但是,大多数家长在育儿上会有一个执念:人要先受到伤害,才能更有收获。他们普遍认为必须通过伤害孩子才能教给他们分辨对与错。
有句话说:己所欲,施于人。你觉得自己喜欢被伤害的感觉吗?你觉得自己在被伤害的情况下就能学到成长的技能吗?
既然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不要通过这个方式施以孩子。
当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有一点点的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如此。你会发现,一旦我们专注于解决问题时,和孩子的权力之争就会大大减少。
那具体要教给孩子做什么呢?就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犯错误的时候,让孩子看到我们是如何处理的,让孩子感受它是如何被对待的。
可以自问:
第一,你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你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当孩子这样问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
孩子将来才可能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手,并且能想出许多很有创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来。
毕竟,我们教养孩子需要强调的是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为问题付出代价。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