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处去,皆可行——同读《谁在我家》第一天
2020-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张荣玺
两年前,有幸跟随雨馨老师走近系统排列,相继在不同场地参加过五次活动。尽管做过案主、当过代表、进行过不同的体验,但将《谁在我家》捧在手上,不得不说依然感觉晦涩难懂。
好在有导师并提前告知我们:“看不懂的就跳过去,因为你会遇到很多专有名词,像“场域”,“系统”,“归属”,“现象学”……你读完本书第一遍之后再回来看就很好理解了,但一开始没有什么基础不必强求全读懂,不懂就跳过去,新版大约到第二章第二节会有些感觉,这之前太抽象,能看懂多少看懂多少,心得就写读懂了什么就好。”
参加系统排列远没有看书这么抽象,第一次接触的感受就是太神奇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再参加,就如序言所描述“类似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总是重复出现”,作为代表,不用认识这些人,也不用被告知关于这些人的事情。有时候代表们会用他们所代表的人的声音说话,或出现这些人所遇有的症状,比如代表们会开始颤抖、或无法站立、无法正常听或看、或泣不成声。这些现象是无法用常规的观念去解释的。2018年8月12日参加系统排列后,还写了一篇心得《爱的序位》发在简书中,今天再读,场景再现,历历在目。
今天看到一段话,感觉与读书的感觉有些契合,“我们读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不知道会遇到哪本书,就突然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发现原来自己的那点儿小心思,竟被很久以前的某一位作家写过。他穿越时空,讲述他的故事,你捧着书,发觉从来没有一个人这样贴近你的心,这样温柔熨帖地跟你说话。”也许,冥冥之中家族里也会有一个亲人一直与我们联结。正如书中所述:我们在生活中参照的脚本,之前已经在我们家族中另一个人身上演绎过了。而我们从这个人身上将它全部承接过来,并且基本上在重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