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智慧想法读书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2019-01-13  本文已影响80人  心智玩家的简书

结论

我们先把结论告诉大家,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为了向人类传承「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在「重叠结果世界」中的人如何训练「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为什么是这个结论,请看我们下面的分析。

理由:

一、源头甲骨文:

中华源头文化中的「源头甲骨文」以及《易经》,都是为人类传承「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心智系统转换」方法用的。

我们现在是从文字的角度去认识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在其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记载语言而创造的。而是为了向后世人类传递「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如何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什么是「重叠结构世界」?心智玩家在这里不重复解释了,因为在心智玩家的头条号里,一直在讲「重叠结构世界」,这个老读者会看得反胃的,新读者请翻看心智玩家的文章。

二、易经:

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完整的人也是重叠结构的,有三层身体,三层意识,

没有经过专门的「心智系统转换」训练,一般人只会用最外面的第一层意识,很少人会使用第二层意识,基本上都不会使用第三层意识。

「源头甲骨文」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让第三层意识能够去感应「重叠结构世界」的运行,这个也就是我们一直以为的「道」。

真正意义上的「道」,人的第一、二层意识,是没有办法认识的,只有依靠第三层意识去感应,才能感应到真正意义上的「道」。

《易经》的作用在于,当一个人还不会使用第三层意识去感应真正意义上的「道」的时候,让TA可以运用第一、二层意识去认识「道」的运行。

所以,后世真正懂《易经》的阴阳家,就会认为“阴为实阳为虚”,而再后所出现的阴阳图,其实就是「重叠结构世界」的动态示意图,只是后世的人都把TA静态化了。

三、老子

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其实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道德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道德经》,是后人在看不懂《老子真经》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当时文字的字义,采用通假、衍文、缺文的方法,对《老子真经》所进行的曲解式的校注。

老子在函谷关是用「源头甲骨文」字义写下的《老子真经》,其内容就是:在「重叠结构世界」中的人如何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以及老子自己按照这种方法进行练习以后的结果与心得。

心智玩家已经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了《郭店楚简·老子甲》,还原出了一部非常完整的《老子真经》的内容。

四、孔子

我们根据现有的传说可以确定,「源头甲骨文」是由黄帝让仓颉创造的。

按照《老子真经》中所记载的方法,练习「心智系统转换」有成就的人,不仅要自己练习,还要在社会中推广,所以作为当时时代的统治者,黄帝也一定会把这种「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在社会中全面、广泛的推广。

孔子所发现、挖掘、推广的「礼乐」,其实,就是黄帝时代用于民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学习、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方式。

儒家经典《大学》就是一本很系统的「心智系统转换」的教科书,《中庸》则是对「心智系统转换」练习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讲解。而《大学》则是孔子对学生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点评以及学生自己练习心得的汇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