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 住着一枚故乡
故乡仍旧是故乡,而你留在了远方。
——-——题记
北方平原上的六月,麦子金黄,田野广袤。阳光炙热澄澈,云朵缥缈若无。杨树们站满了田间地头,沟渠里的水淹没稠密的野草流向更远处。偶尔几只麻雀飞过来,掠过眼前的枝头又倏地毫无影踪。麦田与村庄隔着一条河,房舍稀疏破旧,红砖红瓦的房子居多,三三两两的楼房耸立其间。房前屋后是一条条凹凸不平的土路,弯弯曲曲通向这个小小村落的每一个地方。六月喇叭花开了,或粉或白的花朵开在墙角断瓦处,风吹过时,掀起碧绿的叶面;锦葵花也开了,傲然挺立着,硕大的花朵是娇羞的云彩……
她的家就在这仅仅只有几十户的村庄里。门前有一棵粗壮的柳树,她时常贴着树干或是趴在树下的荫凉里看蚂蚁们来来往往,或是手脚并用一点点爬上树去,坐在树杈上,躺在枝干上,看看云,摇着树枝,逗逗树下的猫儿狗儿,无比惬意。有时玩着玩着也会在树上睡着,直到自己醒来,滑下树,又到别处去玩。
那一年她9岁。
之一 割麦子
炎热的六月,空气粘稠,连风都是慵懒的,汗水湿了头发,后背。父亲给了她一把镰刀,这已不是她第一次割麦,早在三年级她就对镰刀这个庄稼工具熟悉至极:割麦子,割稻子,割草,割韭菜……而且锋利至极,一不小心会割伤自己。她戴着一顶草帽,穿着轻薄的长袖褂子,紧紧跟在父亲身后走向麦田。
“如果你不生在这片土地上,你不亲眼看见站在这里的每一棵麦子,这铺沿开来的每一块麦田,你就不会懂得它呈现的美,它饱含的深情。麦穗的梢头挑起的麦芒,闪烁着金色的光泽,每一根麦子在历经寒冬霜降,历经风雨敲打,历经日月润泽,茁壮的根伸向大地的深处,挺拔的身躯迎风向暖,从星点的绿到翻涌的碧浪,到金色的海,梢头毫无保留地奉献出饱满结实的麦粒,这毫不起眼的麦粒,是那个年代的近乎半年的遥遥期盼。”多年之后,她站在这麦田边说起这段话。
一块几亩见方的麦田延伸向南,父母亲弯着腰,拱起的脊背驮着骄阳,驮着蓝天白云,驮着岁月的光。镰刀伸进幽深处的麦子,贴近地面左手揽住麦捆,右手持着镰刀顺势一拉,一声清脆爽落的声音落地而生。一声声,一步步,一镰镰,一捆捆,麦田就这样在镰刀的啃食下一点点裸呈出大地的空旷来。她并不能熟练使用镰刀,一次只能握住两棵麦子,镰刀放进去,轻轻一拉,有时用力过猛,险些割伤自己的腿脚。即便是慢些,但是她也不着急,任汗水流淌,那种所向披靡的感觉倒是有一种蔓延的快意。有时父亲在中途会停下来,休息一会,倒好茶水递到她的手里,喝完水,翻开她脏兮兮的小手,摸摸被镰刀磨出的水泡,问她,疼吗?她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嘻嘻笑着摇摇头。即便是在这样炎热的流火六月,她时常都会在父亲蹲着时从后背趴上来搂着他的脖子,肆意的胡乱搅乱他的头发,而这时父亲在吸烟时会在她不留意间突然对着她吐着烟,看到她躲闪不及的样子,父亲开心得像个小孩子。
割麦子的时间总是格外漫长。她到底是个小孩子,有时熬不住这样的体力劳动,索性丢了镰刀就跑到地头边的树荫下独自玩耍,捉蝴蝶,蹚水,捉小鱼,或是躺在草地上不知不觉睡着了。有时醒来了,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昏暗下来,身上盖着父亲的褂子,便站起来隐隐约约看见暮色里的父母亲,她一遍遍的喊着他们,喊着喊着,夜,就真的来了。
一天的劳作在星光里结束,她紧紧拉着父亲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草丛里的虫子们已经开始嘤嘤的歌唱了。
之二 拉麦子
阳光慷慨地奉献着它的光和热,尽情地灼烧着每一寸土地,每一寸肌肤。父亲黝黑而发亮的脸庞时时挂着汗珠,头上戴着一顶破旧褪色的草帽,后背的衣衫总是被汗湿了一大片。她总喜欢跟在父亲的身后,家前院后,田间场边,有时父亲会佯装训斥她,但她在佯装回家后,又跟上来,如此反复,父亲便也拿她没有办法。拿个口袋,递个水壶,拿盒火柴,拉着锨……所有零碎的“小活”都被她包揽。尤记得麦收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就被母亲喊起床,院子里的拖拉机已经突突的响起来,她便一骨碌爬起穿好衣裤,爬进后面的车厢,去麦田里装麦个子。站在车厢上,拖拉机在地上缓慢的趴着,左拐进入大路 ,右拐进入小桥,一阵加速时,晨风扑入怀抱,清凉而舒爽。路边低处的杨树叶子呼啦啦掠过她的头顶,阳光渐渐从远处树林里点亮着星星点点的光芒。被镰刀收割过的麦田整洁有序,被捆扎好的麦个子一一躺着,就连麦芒上的夜露还没来得及退去。父亲把机子停妥当,从车厢里抽出木叉子,将一个个沉甸甸的麦个奋力挑起,轻盈有利,洒脱利落。而她则迅速地把车厢里的绳子扔出去,随后将父亲挑过来的麦个一一有序平整地摆好。就这样一层层一摞摞,她脚下的麦堆越堆越高,站在上面的小小的她低头看到了原本高高的父亲,忽的就和她一样的小了,小了。就这样,满载着一车金黄麦子的车缓缓地爬出麦田,爬上坡岗,爬上麦场……她坐在晃晃悠悠的麦堆上,半仰着身子看着头顶的天空,看着云朵,阳光洒落在广袤的大地上,那时她觉得自己就是这车上的女王,荣耀加身,权倾天下。
之三打麦场
打麦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喜欢邻里之间相互帮忙,打完你家的,就打我家的,天不等人,抢收是格外重要的。也记不得那次是打谁家的麦子。临近晌午的时候,终于打完了。她或许是累了困了,也不顾火辣辣的阳光,就倒在了麦草垛上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周身灼热难耐,爬起来看见四周噼噼啪啪的火汹涌过来,滚滚的黑烟冲上天空,风搅动着火,火跟随着风,在干燥的麦场上迅疾蔓延着。她赶紧滑溜下麦垛,朝着靠场东面的苹果园跑去,没跑几步,想到自己的一件红色的褂子忘在了麦垛上,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火已经急不可耐的扑过来,她卯足了劲跑进果园。彼时,枝头青涩的苹果在火的灼烧下,散发着浓郁的果香,靠近麦场的果树已经被点燃了。她跑出了很远,顺着田埂回到通往麦场的小桥边。大人们都看着自己家的麦子就这样烧成了灰烬,大概也是难以挽回都只能呆呆站着,叹息着。她忽的想到自己骑的自行车,原来为了怕被家人知道,就把它停在了麦场口处的麦垛边,她奋力跑进去想要去找,那么大的火,大人们也都是躲得远远的,奶奶颤巍巍地拉住了她,训斥着她“不能去!烧完了,不能去!”就在这一刻她哭喊了起来,连同刚刚的惊吓,一并从喉咙里涌出来“我要去,那是我家的车子!那是爸爸的车子!我要进去推出来!”她试图尽力挣脱着,扭打着,嚎哭的声音与这场大火一起燃烧着,直到筋疲力竭,直到声音嘶哑,化为灰烬。
回到家父亲没有说一句话。待大火烧尽后,自行车只剩下了变形的车架子,成了堆废铁。自那以后,它被父亲搁置了在房子西面的巷子里,与杂草共生着。
之四 站立的麦子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分就是如此,想多一些久一些都是千万种的不可能。时光走到某个路口的时候,生死离别是入冬之前最后的一场秋风,风卷着过往的点点滴滴策马扬鞭,一路绝尘而去,空留飘零的落叶。日子渐渐沉寂,无声,一切如往日。一切又不同于往日,日升月落,星来露去,如同没有来过,没有发生过,没有遇见过,没有这样一个人。九四年之后的麦收再无那个熟悉的身影,唯一余留的只剩下反复默念的名字。父亲所给予她的点滴如同微小的麦粒,毫不起眼,在历经了生活的颠簸变故却依旧饱满如初,当一粒粒的麦子聚在一起时,捧在手里沉甸甸的,那便是爱的重量。回想起在贫瘠的岁月里,父亲的双脚一直没有离开过土地,鞋上,脚上,裤腿上都沾带着泥土的碎末。忽而觉得,他是立在大地之上挺拔的麦子,倔强的麦子,金色的麦子。洒落下来的每一丝阳光都是他絮絮的话语,路过的每一阵风都是他温柔的吟唱。
风走过了很久
雪落了多年
麦田依旧在说着
关于碧绿和金黄的故事
阳光在静静听着
日子在慢慢走着
她从田野采下一大把的野菊
抗在肩头
拨开草丛
把一粒粒的虫鸣
装进透明的玻璃瓶
捧着一只红色的蜻蜓
只为了看一看它的表情
在书页里珍藏一片片叶子
直到颜色枯萎成了岁月
如果岁月同意
她愿意把这一切
都举到父亲的面前
告诉他
她的欢喜与忧伤:
她愿意把自己的脸埋进他的手掌
即便手掌上铺满了坚硬的茧
也是云一样的柔软
她愿意攀在他的后背
重新再摩挲着他浓密乌黑的发
每一根发里都是她的家
她愿意将温暖的小手
紧紧兜住他风雪中通红的脸颊
将眉梢上的雪花
一一融化
她愿意为他捧上一杯热茶
她愿意为他唱一支刚刚学会的歌谣
她愿意为他抖落衣衫上的灰尘
她愿意为他摊开洁净的纸,看着他画着
她愿意为他打开一本书,听他读着
她愿意为他夹一次菜,轻轻放进他的碗里
她愿意为他在夏夜里摇着蒲扇
她愿意在他沉默时不吵不闹
她愿意在他嘴里塞进一粒粒莲蓬
她愿意就这样在他的身边
不声不响 悄无声息
……
她更愿意永远长不大
那样的话
他就会永远还在啊 还在啊
那只未完成的风筝还在等待飞上天空
那个编织精美的鸟笼还没装进小鸟的歌声
那张未画完的画眼睛上的光亮还未打磨
那页设计好的图纸还缺少其中的一角
那支没吹完的口哨已经快要吹到春天
那个等待修理的闹钟已经等了太久
那个镜框里还缺少了一张全家福
那个未讲完的故事结尾到底是什么
那个还未老去的人会怎样老去呢
可是
那张日历上的日子
怎么说翻就翻过去了呢
永远翻过去了呢
故乡依旧还是故乡
只是没有了你在时的模样
村东再无麦田
打麦场已经播种了秋季的玉米大豆
镰刀扔进在墙角的阴暗里,锈迹斑斑
家后的磨房里的主人早已坐进轮椅
苹果地里再无苹果树
菜园里再没有瓜果
小桥无流水
蛙声匿荷塘
家中的三棵椿树早已倒下
南墙边的葡萄架连根都已消失了呀
故乡依旧还是故乡
当麦浪再次翻滚时
她独自在这里遥望
而他
却留在了远方
时光把他的名和过去的日子
风干成回忆
在文字里 立一座古朴的碑
爱
是唯一的
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