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朗读指导之我见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朗读,还没有形成好的朗读习惯,也没有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在朗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做好示范,让他们习得朗读的技巧,更要把读与学生的生活链接,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理解的同时读出感情。
在教学《鹅》这首古诗时我有了这样的思考。这首诗对于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可以说是他们古诗启蒙的首篇。因为太过熟悉,所以,学生读起来大都脱口而出,虽然能做到有节奏朗读,但是古诗的真正含义却不能深入理解,更做不到有感情、有韵味的诵读。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读出节奏和停顿,更要在读出情感的基础上读好韵味。
怎么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如何让他们在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何能把古诗的感情读出来,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链接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独特体验入情入境地感悟、诵读。
在教学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小朋友,谁知道作者为什么一开口就连说三个‘鹅’字?”学生回答:“他在数鹅。”“鹅好多,他看到那么多鹅很高兴。”这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站在池塘边的作者,也用手指指白鹅连说三个“鹅”字,学生颇有创见性地读出了又惊奇又高兴的语气;读“曲项向天歌”时,让学生一边做低头仰面的动作一边读;读“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让学生把插图上的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边想象边读。这样,学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就在琅琅的书声中油然而生。
低年级的朗读指导,不仅是新授方法,还需要纠错。唱读、拖腔、填字、漏字等都是他们在朗读时最常见的问题。在进行朗读指导时,一定要注意纠正他们错误的朗读方式,让他们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出情感,读出体会。
当然指导朗读的方式也有很多,如范读、分角色读、表演读、一唱三叹读……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文本、依学情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把在课堂上习得的方法在课下得到运用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