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自我和本我,告别习惯性自我否定!
2023-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棱镜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43144/41d839aacafd4dc6.jpg)
一、概念:
三种意识:
️意识,位于心理结构最表层;
是最直接的感知,比如早上醒来打开窗后,感受到迎面吹来的一阵微风。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
在日常生活中处于潜伏状态,但可以被唤起,比如一些模糊的记忆;口误、做梦也是前意识在起作用。
️无意识,位于心理结构最底层;
无法直接感知,是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比如一些不愿想起的创伤、最原始的欲望等。
“三我”
1本我:是人最原始的欲望,具有“兽性”特征。
遵循愉悦原则和涅槃原则:既追求快乐至上,也具有死亡倾向(如攻击他人、自我惩罚等)。本我就像一个被溺爱的小孩,常常会说:“我就要这么做!”
2自我:我能够这么做
自我来自本我,体现“人性”。遵循现实原则,是受外部世界影响而改变的一部分本我。 自我就像一个仲裁者,判断后才做决定:“我能够这么做。”
3超我:我应该这么做
超我是自我的一部分,包含自我理想和道德禁忌,接近于“神性”。遵循道德原则,对自我和本我进行约束。超我就像一个完美主义者,时常苛责自己:“我应该这么做!”
二、关系
超我通过自我来压抑本我的欲望,自我同时受本我、外部世界和超我三方面的奴役。
当自我与超我关系紧张时,会出现负罪感、自卑感和忧郁症。
当超我太强时,容易苛责自我,顺从他人,唯唯诺诺,也会出现强迫症和抑郁情绪。当本我太强时,言行会不顾社会规范和道德,容易冲动、情绪化、自大。
只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达到平衡状态时,人格的马车才能朝目的地稳步前行。三者中的任意两者失衡,都会造成人格和内心的冲突,严重时就会形成日常生活中的神经症--焦虑、自卑,怀有负罪情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