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汉》13、君臣好戏

2018-07-03  本文已影响29人  历史学者唐不闻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便邀他上座问他争天下之计,虽然萧何如此推崇,他还是想亲自掂掂韩信的斤两。

刘邦开门见山:丞相屡次推荐将军,不知将军有什么妙计可以教给寡人?

韩信简单道过谢,也直截了当反问一句:您东向争天下的最大阻碍,是不是项王?

刘邦点头称是。

韩信继续追问:论勇悍,大王您与项羽比怎么样?

刘邦默然,大概在想这不是明知故问,要我难堪吗,许久才道:我不如他。

韩信道:在我看来,也是如此。不过我曾经臣事项王,项王为人,叱咤风云,无可匹敌,然而也因此不能信任和合理使用麾下良将,这是匹夫之勇。项王平时对人恭敬慈爱,士卒有疾病,常落泪关照饮食,但一到为有功之士封爵赏土时,却恋恋不舍,难忍割爱,这是妇人之仁。项王霸绝天下诸侯称臣,但不居关中王地,而以彭城为都,又背义帝之约封赏不均,诸侯不平。项王所过之城,无不残灭,百姓切齿痛恨,因此虽然自称霸王,其实早已令天下失望。

韩信又道:若大王您能反其道行之,善用良将,何所不诛?以所取城池封赏功臣,何所不服?以思归之义兵东向作战,何所不胜?

这一番话说得刘邦心里美滋滋。其实刘邦自己也和项羽一起攻城伐地有不短的日子,项羽为人,他没道理不清楚。但韩信头头是道地再分析一遍,与他不谋而合,这才令他觉得萧何并没有推荐错人。

而韩信尚没有说完,急于表现的他接下来又分析了从汉中袭击三秦的可能性。

他道:如今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为关中三秦之王,这三人过去都是秦将,率秦国士卒投降项王以致被坑杀无数,秦地的父老对其可谓恨之入骨。而大王您当初首入关中,约法三章,秋毫无犯,秦民无不希望大王您能为关中王。大王只需举旗向东,三秦可立时而定。

刘邦喜上加喜,于是下令全军所有将领听从韩信的战略部署。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拜将的故事看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呢?

在这几章里,为什么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找出不合理之处,这和《史记》的写作特点有关。我们了解的这段历史描述,文字来源几乎只有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一书。而司马迁能接触到的素材,一方面取自官方记录,一方面是当事人或者其后代的口述。而又因为农民起义军里可能缺乏正式的史官,很多战争期间的东西都需要靠后来的回忆和补录。如你所知,口头的东西往往最容易或语焉不详、或缺漏不全、或添油加醋、或张冠李戴,这也是为什么一个朝代建立前期,特别是战争时候的事情,往往听起来很小说化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要从其中抽丝剥茧,从情理实际出发,尽量去还原事件的真相。

韩信拜将的事情,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使你就是刘邦本人,你会仅仅因为萧何的推荐,就把一个刚从项羽营里过来的韩信,置于从沛县跟着他出生入死到现在的所有兄弟之上吗?

不仅刘邦不可能,萧何作出这样的建议也是不太合情理的。

但刘邦的确这样做了,一向厌恶形式主义的他还隆重其事,大搞拜将仪式,除了韩信的能力以外,刘邦一定有他自己的政治动机。

刘邦的动机是什么呢?他需要解决自己比较棘手的困境。

第一,他想争天下,他不想老死在偏远山区。但是天下刚定他又刚受封赏,如果立刻东归,他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

第二,东归就意味着对项羽的反叛,也意味着要打仗,和章邯打、和司马欣打、和项羽打,而他的军队势单力薄,刚刚还在函谷关被项羽击溃,士气低迷。

这是刘邦最需要靠韩信来解决的问题。

所以你看上面韩信一拜完将,和刘邦谈的几番话是什么意思。

第一是分析刘邦受到的不公,第二是章邯和司马欣在秦地的民意不佳,第三是项羽为人有哪些缺陷。

既然受到了不公,那刘邦出师则有名了;既然章邯不得民心,那东出平定关中秦地则易如反掌了;既然项羽有种种缺陷,那自然有可能和他一较高下了。

为什么我说是刘邦借韩信之口说这些话呢,因为刘邦听到这些话之后的反应是“大喜”,这个反应可太奇怪了。刘邦自己不知道自己受到的待遇不公吗?刘邦和项羽一起攻城略地很长时间,不知道项羽为人怎么样吗?既然刘邦心里都有数,至于这么大喜吗?他大喜的原因,不是在于韩信说出了自己不知道的多么创新的话,而是在于韩信正好说出了自己想听的,并且希望手下众将领也听到的话。

而由韩信,一个一直在项羽营中任事的将领说出这些话,显然比刘邦说要更能激励士气。你看,项羽的手下也都认为我们受到不公,认为项羽必败,你们还怕什么呢?

这才是刘邦郑重其事拜将韩信的主要原因,他太需要演这一场戏来给低迷的士卒看了,别忘了,这个时候,他手下的将领和士卒都在纷纷逃跑。

我们现在再来还原整件事情,就可以了解个大致的来龙去脉了。刘邦和萧何对于如何激励士气,想到了一个拜将的主意,而这时,需要一个人选,既有真正行军打仗的能力,又能有说服性的理由让士兵相信项羽必败,汉军必胜。

来自项羽军中的韩信适时出现了。所谓拜将,只是君臣之间一场默契的戏。

但对于韩信来说,这就是人生最好的机会,也是巨大的挑战。慷慨激昂地献完计策后,他必须立刻全身心地准备好汉军东出的第一仗了,这一仗,也许就决定了他的大将军能当多久,甚至直接决定了刘邦和众人的生死存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