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的逻辑模型及思考框架

2015-11-24  本文已影响90人  aienau
  1. 项目管理历史
    在冷戰的史普托尼克危機(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前,項目管理還沒有用做一個獨立的概念。在危機之後,美國國防部需要加速軍事項目的進展以及發明完成這個目標的新的工具(模型)。 在1958年,美國發明了 計劃評估和審查審技術(PERT),作為的北極星導彈潛艇項目。與此同時, 杜邦公司發明了一個類似的模型成為關鍵路徑方法(CPM)。 PERT 後來被工作分解結構(WBS)所擴展. 軍事任務的這種過程流和結構很快傳播到許多私人企業中。

  2. 專案管理的系統原理
    根據控制系統的原理來看,專案管理是一種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的機制。「迴路」是資訊循環的管道,用以傳送不同的訊息,以進行「目標設定、監視、分析、評估、及調整」的控制功能。

在專案管理的控制系統中,具兩個最主要的迴路,亦即「計畫迴路」和「控管迴路」。所謂的「計畫迴路」就是:「專案的計劃是依據策略專案管理、群組專案管理及專案技術流程活動的需求及限制條件來擬定的。相對的,策略專案理與群組專案的計劃,也需要依據現有專案的執行現況及未來計畫來擬定。」這種傳遞相互作用及相互關聯訊息的回饋機制,正是迴路主要的功能。

所謂的「控制迴路」就是:「當專案計畫擬定後,就成為專案技術流程活動執行及控管依據標準。於是,當專案開始進行時,所有的專案技術流程活動執行的現況將被持續的「追蹤紀錄」,並彙整成可有用的資訊來「分析差異」,亦即比對「實際執行結果」與「原來計畫標準」的差異程度。接著,根據分析出的差異結果來「審查評估」可能的問題衝擊及解決方案,以決定是否應採取任何調整(regulating)的行動,包括「更新計劃」,或「更正行動」兩種,以確保專案的順利進行,或提早中止以避免損失。」

在專案管理控制系統中,兩個迴路所傳遞的訊息必須是及時(timely)及動態的(dynamic),亦即要和外在環境隨時保持互動的反應,如此才能讓所有系統內部所有組成分子間互相作用的結果維持在最佳的狀態。而這也正是專案管理的主要目的,亦即透過專案管理機制的有效運作來促成專案技術流程的有效運作,並產出符合專案目標的最佳成果及效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