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职场菜鸟成长记

如何有效学习?这本书带你了解学习的本质

2022-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乔妹读书

最近读了九边的《向上生长》,对个人学习、成长、财富观念方面都有刷新认知。

今天主要带你了解学习的本质,如何有效学习,才能真正向上生长。

我理解的向上生长就是:通过学习,提升认知、习得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相应的财富。

近年来,“躺平”文化盛行,不知什么时候起,“佛系”、“躺平”、“摆烂”这些网络热词引发人们共鸣,成为我们吐槽生活、表达态度的代名词。

躺平是很舒服,但大部分人既没有抵御未来风险的能力,又没有完全躺平的实力。

那我们为什么还不想学习,只想躺平呢?揪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我们为什么爱躺平?

01习得性无助

《选择的悖论》里说:“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缺乏选择的状态,大脑潜意识会慢慢认为做任何事都无法改变现状、改变自身命运,于是会进入一种所谓习得性无助。”

也就是说,大脑长期不做选择,会变得很消极,即使有机会改变,也不会去行动。

反思一下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事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吗?还是完全靠生活逼着你往前走?

作者说:穷人和强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穷人认命,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凑合过吧,又不是不能活了。

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让人越来越消极:怕失败、怕重新开始、怕毫无结果、怕被人嘲笑。

于是不主动选择学习,不主动选择做事,不主动选择寻找出口,不相信未来。

做的事越来越少,手里没资源,行动力自然就差,而且干什么都不顺利,会对信心打击特别大。干脆就躺平,什么也不去做了。

02过太确定的生活

大部分人在三年后就熟练掌握了一个岗位的技能,往后就只是重复,一眼望到头的工作,每天都一样,每年都在立相同的flag。

人生像被剧透的电影,提前知道了明天,已经预知了未来的结果,会觉得生活越来越乏味和无趣,渐渐习惯了舒适区,意识不到危机的存在。

毫无波澜的确定性的未来,也是躺平的重要因素。

03体力、精力有限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们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少,会奔波于老人、孩子、家庭和工作中。

不是不想努力,也不是没有上进心,只是精力不允许,体力上只能懈怠。

没有健身的习惯,体力不支,精力不济,下班后身体完全被掏空,更没有心力去学习了,只能选择躺平。

不怕你一直躺平,只怕你在未来某一天后悔遗憾:我明明可以过另一种生活,却没有在能改变的时候及时行动。

二、不学习会怎么样?

书中说到一个概念——熵增,即所有系统都有一种自毁趋势。不持续输入能量的系统都有走向毁灭的趋势。

为了维持系统需要持续的输入能量,就像我们每天需要吃东西、需要呼吸一样。

这种持续输入的能量,除了物质,还有信息,如果系统不持续输入信息,也会变成灰烬。

就像很多人不再接受新信息,不再接受新挑战,不再学习新技能,自然进入“水往低处流”的不进则退的趋势。

对于成年人来说,持续输入的信息就是知识。

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学习呢?

三、学习方法

01承认平庸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研究发现,优良的遗传基因都有“均值回归”趋势。

比如父母身高非常高,孩子大概率会向正常状态偏移,可能会比正常人高一些,但不会像父母那样,孙子辈会进一步向正常值偏移。

父母个人成就高,也只有30%的概率能遗传给孩子,孙子辈就只有9%的遗传概率。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父母都是博士学历,孩子学习却很吃力,倒数三名。父母特别焦虑,一度怀疑孩子不是亲生的,教育方面更是鸡飞狗跳,差点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一开始就期望太高,孩子永远达不到你的要求,永远受责备,更容易自暴自弃。

后来这对父母听说“均值回归”这回事儿,意识到孩子不是笨,他只是变普通而已。父母也渐渐接受孩子的平凡,不苛求孩子考高分,及格就好,降低预期,慢慢看到孩子有进步就开始鼓励,孩子也逐渐恢复信心,成绩也能达到中等水平。

而父母能赋予孩子最确定的优势就是资产。有钱去培养,有钱去营造利于学习的环境氛,你的孩子就能跑在前面。

就像玩游戏时花钱买装备,自然能帮你干掉一部分人。

绝大部分人的智商和天赋都差不多,绝大部分领域基本都可以通过老老实实训练,通过刻意练习,达到很高的水平。

除非要去做职业棋手或者当数学家,这类工作依赖天赋。

高估自己,高估孩子,就会不屑于做那些本来能做好的事,结果一事无成。

所以要勇于承认父母普通,承认自己普通,承认孩子普通,才能降低预期,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

客观地认识自己,才能踏踏实实练基本功,才能更好的出发。

02学习的分类

学习分为两种:实践和书本。

为什么一些学历低的商人比学历高的打工人赚得多?就是因为商人每天都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积累人脉、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持续学习和思考,时间长了就变得非常不得了。

03没时间学

很多人说自己琐事太多根本没时间学习。每天做一件事,就把起止时间记录下来,看看时间到底用在哪里了。

我们都知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却很少有人愿意记录时间、分析时间。详细方法可以参考柳比歇夫的书《奇特的一生》。

一个人不可能忙到连5分钟都没有,而我们每天只要花5分钟读5页书,一年就可以看365×5=1825页书,约等于9本200页的书!

学会“抢占式”学习,优先守护读书学习时间,先读5分钟书,再去刷D音、逛淘宝、打游戏也无妨啊!

你真的没有5分钟用来提升自己吗?

04读了记不住?

读过的书全忘了,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怎么办?

首先联想发散。

将书中知识与已有经验相联系,在书中写下你能联想发散到的所有事物。

因为人的大脑是“关系型数据库”,你记住的所有东西都依赖大脑里已经有的东西。

书中的例子是:比如一个原始人看到泰坦尼克号,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联想到自己见过的船,将两个事物关联起来,大概能猜出这个东西是一艘型号大一点的船。

通过联想发散,写出你对书中内容的质疑、思考、行动计划、举一反三、感受等,能让自己记得更牢,理解更透彻。

其次,建立整体框架。

大脑喜欢有序、有逻辑性、有因果关系的事物。

可以将读过的书主要内容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按照自己的逻辑顺序搭建书籍框架。

想研究或学习一个领域,先建立起这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再详细了解,填充细节。

比如可以从招聘网站搜你想学习的岗位,了解这个行业领域需要哪些技能,分为哪些模块。

再通过看纪录片、网课、读行业经典教材等来梳理知识框架体系。

最后,注重量的积累。

我们读的越多,学的越多,理解力越强,思考越深入,对各知识间的融会贯通能力就越强,各知识链连接更加紧密,就会记得更牢,激活更多链接,从而派生出更多想法,才会更有创造性。

05学习效果不好,进步慢怎么办?

抓基础、抓核心。

一名长期研究高考真题的老师发现,高考数学如果真弄明白了教科书上的那些东西,正好能够考上本科。

大部分人是狂妄的,既不屑于做书本上的基础题,又不愿意克服难题。而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基础不牢固就无法突破更难的题。

有效练习就是把基础的东西练习足够长的时间。

肯下笨功夫。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越。一本《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值得借鉴。

新手码农,先写一万行代码;练写作,就每天都写,先累计写100万字再说;做数学题,把书本上的基础图反复练习直到非常熟练,闭眼就能秒答。

很多人看不到回报就懈怠了,其实慢着慢着就快了。

比如看不进去书,就老老实实一行一行、一页一页开始读啊,一开始看2页书都费劲,但每天看2页,持续一段时间就发现,看20页只是轻轻松松的事儿。

60%的人“死”在了起跑线上,剩下30%“死”在了临界线之前,只有10%的人能突破那条线拿到回报。

就看你能否忍受慢启动,熬过那段无人问津的冷板凳时光,你就战胜了大多数人。

06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微习惯。每天给自己定下微小到不可能失败的目标。

比如每天只练1个字,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读1页书,降低目标难度,就会大大提升行动力,同时增加成就感,当习惯一旦养成,自然而然会增加练习量。

但无论你的练习量增加到了多少,依然给自己设立微小的目标。只要完成,只要不中断,就是成功的学习。

最难的就是开始行动,一旦开始了,就会停不下来。最后一段时间先养成一个习惯。

目标追踪。让你的成就可视化,将你完成的目标放大贴在醒目的地方。

比如每天完成一个微习惯后,就在日历上打勾,或者发朋友圈、微博记录完成目标的感受和天数。看到数字一天天增长,也是一种正向反馈和鼓励,自然更容易坚持。

四、在内卷的时代,如何应对35岁危机?

书中提到三个观点:

01好好锻炼身体

书里提到所有的心理问题本质上都是生理问题。

睡眠不好、免疫力低下、脾胃不好等身体因素都会导致我们情绪低落、容易暴躁、职业表现不佳。

而好好锻炼身体不仅可以改善心理状况,而且可以增加我们的“续航能力”,有更旺盛的精力和更持久的专注力,自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保持锻炼的习惯,到35岁上有老下有小时对工作也不容易产生懈怠,无论职业道路上发生了什么,都有心力去重新开始。

02主动提前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不确定性

当你安于现状时,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等到35岁竞争力变弱,很容易被取代。

我们过着太确定的生活,很容易感到乏味和躺平。

所以抱有危机感,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提前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不确定性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实践学习,主动学习一些专业技能,每天不断地解决问题,来让自己的核心能力逐步提升。

也可以通过书本学习,每天输入不同的信息,让认知改变行为,扩展能力边界,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

03成为内容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其实很多时候你会感觉到职业倦怠期、行业不景气等问题,你是知道的,但你不愿意接受,所以拖着不作为。

如果发现了问题,需要果断操作,克服心中的恐惧,不要等着和船一起下沉。

只有主动出击,提前做准备,好运才能开始出现。

我们花时间刷抖音、看文章、刷综艺本质上都是在消费别人生产的产品,再输入别人给的信息,变相地为别人的内容付费。

从现在开始,你要成为一个内容生产者,主动输出。

可以写文章、发布短视频、写一门课、甚至直播游戏等。

找到自己的老师、贵人为自己引路指点,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擅长的领域,你只有去主动寻宝,才有可能碰到宝。

踏踏实实扎根一个领域,给自己五年期限,日拱一卒,勤勉谦逊,就不怕没饭吃。

了解信息差:永远有比你知道的多的人,也永远有比你懂得少的人。

所以你生产的内容一定会给一部分人带来价值,只要能为这一部分人提供价值,他们就会为你生产的内容付费。

把自己当做笨鸟,不偷懒也不耍机灵,只要老老实实去做,未来的你一定价值不菲。

未雨绸缪要趁早。35岁时,危机就在那里,逆风翻盘的机会,也就在你现在的手中。

你觉得越来越丧,想改变这种状态要赶紧动起来,去冒点小险、去犯点小错才能进步,让自己宁可滑向焦虑,也不做丧尸。

要明白宏观形势跟普通人的关系并不是特别大,经济下行时期也总有人能抓到机遇,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你?

大部分人都是普普通通,喜欢偷懒又有没多聪明,你只要稍微努力下,瞬间就可以超过70%的人。

你没有成为顶级上流人物,但在慢慢向上生长,也可以过得还不错。

用书里的一句话结尾:“社会实在是太大了,你觉得有很多竞争者,事实上又没有竞争者,你唯一的竞争者就是你心里那个好逸恶劳的小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