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七十七
品味《道德经》七十七

【原文】
天 之 道 , 其 犹 张 弓 欤 。高 者 抑 之 , 下 者 举 之 ﹔有 余 者 损 之 ,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之 道 , 损 有 余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 则 不 然 ,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 。孰 能 有 余 以 奉 天 下 ,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 功 成 而 不 处 , 其 不 欲 见 贤 。
【大意解读】
天 之 道 , 其 犹 张 弓 欤 。高 者 抑 之 , 下 者 举 之 ﹔有 余 者 损 之 , 不 足 者 补 之 。
天地自然的正常规律,就像拉弓射箭,高了就往下压一压,低了就往上抬一抬;紧了就松一松,松了就紧一紧。
天 之 道 , 损 有 余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 则 不 然 ,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 。
天地自然的正常规律,是通过减损多余的,来增补不足的,人间的通常做法则相反,是通过减损不足的,来增益富余的。
孰 能 有 余 以 奉 天 下,唯 有 道 者。
谁能做到通过减损多余来增益天下那些不足的呢?只有得道的圣人能够做的到。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 功 成 而 不 处 , 其 不 欲 见 贤 。
这是因为圣人随缘做事而不求回报,事做成了也不粘着占有,做事也没有要得到别人称赞认同的想法。
【读后略议】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天下万物在阴阳消长中生生不息。
在老子看来,人们却总是喜欢逆天而行,或者说由于不知天道,人们就会不由自主、不知不觉地与天道相背离。
人们的逆天道而行,究其根源,无非就是心的造作,不知“无为”才是天道的根本。
道是不好直白说明白的一件事,老子只好用一些让人看上去差不多能明白的比喻,反反复复讲,但是,人们看了,也还需要慢慢去琢磨,慢慢去领悟,方能体验到道的真滋味。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笑什么?笑人喜欢自作聪明、居功自傲、高高在上。因此,想品尝道的真滋味,至少别做让上帝笑话的傻事情。
须知,修心修身,过犹不及,不着两边,才是真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