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耳朵的故事
今天重温一个育儿故事,当然是反面教材,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养啊,那样会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师:话说在清朝初年,北京城郊有这么一家老两口,五十多岁才生下一个儿子。老来得子不容易,
对于这对夫妻来说,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自打“小宝”生下来——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小宝好
吧,老两口就把这个宝贝儿子视为掌上明珠,真可谓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而且
从小就是要什么给什么,即便再难也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哪怕偶尔调皮捣蛋,故意惹大人
生气,父母也是舍不得骂上一句打上一下。于是,小宝就在如此舒心惬意的环境中无忧无虑的为
所欲为的快乐成长着。
跟你们像吗?(笑嘻嘻的问) (大家都赶紧摇头。)
师: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小宝六岁了。这一天他正在外面玩,邻居家的小妹妹拿着一串糖葫芦从
他身边走过。小宝看着糖葫芦有点嘴馋,竟然冲上去一把抢过来就跑了。剩下小妹妹一个人在那
里呜呜的哭个不停。小妹妹的奶奶知道以后,就到小宝家“算账”去了。没想到的是,小宝妈听
了之后,只是简单说了句:“也别怪他,孩子毕竟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奶奶摇摇头,
无奈的走了。晚上小宝回来,妈妈根本没提这件事,只是说:“以后想吃糖葫芦就跟妈说,妈给
你买就是了。”小宝呢,笑嘻嘻的点点头。蹦蹦跳跳的吃饭去了。
八岁那年的一天,小宝在外面玩丢沙包。使劲一甩,没想到正好砸到路过的李大爷的脑门上。疼
得李大爷捂着头蹲在地上站不起来。而小宝见势不妙,捡起沙包调头就跑。过了半天,李大爷才
慢慢的起身,跌跌撞撞的朝小宝家走去,准备找他妈“评评理”。可谁知道小宝妈得知了事情的
经过后,还是说:“也别怪他,孩子毕竟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好了。”李大爷没办法,也只能
叹叹气,揉揉脑袋离开了。
十岁的一天,妈妈带小宝到二婶家串门。小宝看着二婶家儿子小贝的弹弓挺不错,于是就趁着大
人不注意,偷偷的揣在怀里。等小贝回来发现弹弓不见了,二婶怀疑是小宝拿走了,就去小宝家。
谁知路上刚好碰到小宝在玩小贝的弹弓。看到二婶,小宝一溜烟不见了。二婶只好到小宝家跟他
妈说明了情况。可是这一回,小宝妈还是那句话,“也别怪他,孩子毕竟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
好了。”然后告诉二婶,明天我给小贝买一个新的。二婶失望的看了看小宝妈说:“你要是再不
管的话,将来想管都管不了,到时有你后悔的。”于是,只得回家。
本想着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变好。可谁知事与愿违,小宝一天比一天调皮,做的事一件比一件恶劣。
慢慢的,打架,偷窃,抢劫等都开始做了。他也由原来人见人爱的“小宝贝”,变成了人见人厌,
甚至人见人怕的“大坏蛋”。二十岁那年,因为抢劫杀人被官府抓获,被判处死罪,斩首示众。
当消息传到家里之后,他的父亲当时气的突发心肌梗塞死掉了。母亲伤心欲绝哭瞎了双眼。
等到杀头那天,母亲含泪来到刑场。小宝看到了妈妈,大喊道:“娘,你来。儿子有话要对你说。”
母亲边趴边摸的来到小宝面前,哭着说:“我的儿啊,你有什么话就说吧。为娘的不怪你。”然
后把耳朵凑到小宝面前。谁知小宝一伸头,猛的一口,居然交掉了母亲的一只耳朵。顿时鲜血直
流。接着小宝愤怒的大吼:“你不怪我,我倒要怪你。娘啊,我今天落到如此地步,完全是你一
手造成的。如果小时候,我犯了错误,你能骂我打我的话。可能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刚说
完,刽子手手起刀落,小宝人头落地。小宝妈捧着小宝的脑袋回到家,由于身心剧痛半夜里就含
恨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