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8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第二章:弄权之谋杀与谋反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武则天要杀人了。
易中天:最早被杀的,是王皇后和萧淑妃。
艺凡:怎么杀的?
易中天:武昭仪就下令将两人各打一百大板,然后砍去手脚塞进酒坛,惨死之后又碎尸万段。对此,官修史书几乎异口同声,记载也相当一致,个别细节的不同则微不足道。但,此案可疑。
艺凡:疑点在哪里呢?
易中天:如果这时还没有举行册封大典,当务之急就该是行礼如仪。相反,如果典礼大功告成,则新皇后地位已定,完全可以从容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甚至慢慢折磨两个情敌,着什么急呢?
艺凡:为什么这么着急?
易中天:出情况了。
艺凡:什么情况?
易中天:李治。他在某天突发奇想,竟然漫步来到冷宫,想看看曾经的皇后和爱妃过得怎样。这时的后宫,早已是武昭仪的天下。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囚禁在暗室,门外站着如狼似虎的打手和走狗,仅能糊口的残羹剩饭则从小洞送入。皇帝顿时柔肠寸断。想要宽恕二人。
艺凡:他做不到啊。
易中天:对,要知道,武昭仪在后宫可是布满线人的。这时她该如何动作,就看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了。据正史记载和学者考证,有关事件的时间表是:这年十月十二日,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废为庶人;十八日,百官上表请立中宫,皇帝下诏立昭仪为后;二十日,新皇后奏请褒奖韩瑗和来济;十一月一日,举行册封皇后大典,很清楚,这里面有时间差。
艺凡:哪个时间差?
易中天:时间差有两个。一是十月十二日到十八日,二是十月十八日到十一月一日。后一个时间段相对安全,因为册立新皇后的诏书已下。君无戏言,李治哪能说反悔就反悔?何况这时大家也忙不过来。
艺凡:那第一个时间差呢?
易中天:前一个时间段就不好说了。这时,旧皇后已废,新皇后未立,属于真空期,也是危险期。这时,李治至少可以做到将后位暂时空缺,并立即改善两人待遇。因此《旧唐书》称此事发生在她们“初囚”之日,应该是准确的。事出偶然,又关系重大,就容不得瞻前顾后了。武昭仪只能先下手为强,当机立断斩草除根。但虐杀,则不大可能。
艺凡:嗯,虐杀如果发生在十月十八日前,则此时她还只是昭仪,就不怕吓着皇帝?如果在此之后,则与奏请褒奖韩瑗和来济同时,就不怕两件事反差太大,露了马脚?
易中天:以武则天之沉着冷静,不会干这种蠢事。因此《旧唐书》称王皇后和萧淑妃是被武昭仪派人勒死,更为可靠。
艺凡:动静越小越好。
易中天:这些疑团,还是留给历史吧!不过,此案中倒是未见李义府的身影,只有许敬宗在王皇后被废之后落井下石,提出取消她父亲的政治待遇。武昭仪受到启发,干脆将王皇后改姓蟒,萧淑妃改姓枭。高宗皇帝的见死不救和默许谋杀,不知是否与此有关?但,废太子李忠之死,许敬宗脱不了干系。
艺凡:怎么废掉的?
易中天:李忠不是王皇后的儿子,他的生母卑贱而无名。只是由于王皇后自己没有生育,李忠又是高宗的长子,才被皇后的舅舅联合褚遂良和韩瑗说服长孙无忌和于志宁,稀里糊涂地拥立为太子,从此开始了他坎坷的命运。那一年,李忠十岁,李治二十五岁。
艺凡:这么早就立太子了?
易中天:因为这一年武昭仪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此举从消极的意义讲,是为了巩固王皇后的地位;从积极的意义讲,则是为了对付日益得宠的武昭仪——谁知道她还会生几个!
艺凡:媚娘也真会生儿子。做昭仪时生了李弘和李贤,当皇后时又生了李显和李旦。前面两个都是太子,后面两个都是皇帝。结果除了高祖,大唐皇帝两个是她丈夫,两个是她儿子,其余的都是她孙子。
易中天:武昭仪当然不会不知道褚遂良他们想什么,许敬宗更知道后台老板的心思。因此,封后大典的两天后,他就以礼部尚书的身份提出更换储君。因为依照宗法制度,太子就该是嫡长子。现在武昭仪已是皇后,嫡长子就是李弘。
艺凡:这让所有人都没有话说。
易中天:高宗则回答:忠儿已经多次提出让位了。于是李忠变成了梁王,李弘成为太子。当年稍后,他就被迁到了今天湖北省神农架一带,成为名副其实的落难太子。四年后,一个名叫阿刘的女仆莫名其妙地进京告状,李忠又被废为庶人。庶人李忠被囚禁在废太子大伯父李承乾旧宅,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又在四年后被赐自尽,时年二十二岁。如果不是友爱的新太子李弘出面说情,他甚至无人收葬。
艺凡:这次的打手又是许敬宗。
易中天:罪名也是谋反。看来,诬以谋反真是帝制时代政治斗争的好武器,几乎百发百中。因此,它还会被用来对付另一个人,以便拔去武皇后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尽管那人也曾这样陷害无辜。
艺凡:这个人是谁?
易中天: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且听下回分解,大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