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瘾”,你了解多少?
知名作家冯唐,曾讲过自己的“戒酒”经历:
当他意识到,过量饮酒对身体伤害很大时,每周“强迫”自己,连续戒酒两天,给肝脏充分的休息时间。
冯唐是一个爱酒之人,年岁大了之后,遇到麻烦事就容易不开心;而喝酒就是一个快乐来源。
喝酒对写文章、对心情都有好处,再加上自我控制,从而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效果。
生活中,有不少爱喝酒的朋友,他们嗜酒如命,一天也离不开酒,这就是所谓的“酒瘾”。
一个人一旦对酒或其他东西成瘾,不加以控制,轻则损害身体,重则会造成妻离子散的后果。
对于酒瘾、烟瘾等成瘾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呢?
知名心理学家沈家宏,在书中《根本停不下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沈家宏拥有30年心理学戒瘾经验,融合4大心理流派,写成这本书。
本书用心理学戒瘾,让你做一个自律的人,夺回生命的掌握权,迎接更美好的自己,重获爱与温暖。
接下来,我为大家分享,书中关于“成瘾”的部分,让我们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成瘾的误区
01.忽略隐形上瘾
作者曾接触过一个健身成瘾的男生。
刚开始,他不断增加健身时间,甚至退掉不少事情。在别人看来,他已经很强壮了,他仍觉得自己瘦弱。后来他一周10次去健身房,要是那天没去,就很沮丧难过。
直到他服用药物增强肌肉和力量,他意识到自己上瘾了。
像这位男生就属于“隐形上瘾”。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看不到带给我们的问题;即便意识到问题存在,也觉得无法克服,这就是上瘾。
02.把上瘾当爱好
很多时候,我们把上瘾和爱好分不清。
拿玩游戏来说,有的说,这是爱好,特别是把游戏作为职业的来说;可有的人说,这是瘾,尤其是父母看到孩子沉迷游戏,学习成绩下降时,认为这是瘾。
爱好与成瘾的区别是,爱好是健康行为,对身心有益;而成瘾带来愉快感受的同时,也会对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带来一些伤害。
所以,区分爱好与成瘾,主要是看有没带来伤害。
行为成瘾判断标准
成瘾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物质成瘾有烟瘾、酒瘾、甜食瘾等。行为成瘾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赌博成瘾、网瘾、游戏瘾、工作瘾、健身瘾等。
那该如何判断这些行为是否成瘾呢?书中介绍了七个判断标准。
耐受性。是指之前等量成瘾物质或等时间成瘾行为,不能再带来快乐,需要增加量或时间,才能获得之前同样的快乐。
戒断行为。就是说,如果你不使用成瘾物质或不进行成瘾行为,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例如心痒难耐、异常烦躁、失眠等。
失去控制。比如说喝酒时,提醒自己不要喝醉,但还会喝醉。
无法减少。比如说戒烟,以前一天抽两包,现在计划一天15根,当你无法做到。
过度关注和强迫欲望。一天大部分时间对成瘾物质或行为过分关注。
对我们身心和社会功能产生损害。损害对象包括工作、学习、人际关系、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明知有消极后果,仍继续。比如说,明知大量喝酒对身体有害,仍然每天喝得烂醉如泥。
了解这些标准,以方便判断,自己是否有成瘾行为。
成瘾的诱因以及应对办法
成瘾的诱因包括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
外部诱因包括人物、地点、事件、物品。
以抽烟为例,先说人物,经常给你递烟的是谁?接着说地点,经过楼下小卖部时,你忍不住进去买烟;再看看事件,你已经戒烟了,一次聚会,朋友又给你递烟,你又不得不抽。
内部诱因包括:
消极感受,比如说害怕、愤怒、焦虑、委屈等。
正常感受,比如说无聊、尴尬、困惑等。
积极感受,风光、自由、兴奋等。
知道了成瘾的诱因,那该如何应对呢?书中介绍了六条关键策略,帮你远离这些诱因。
01.减少与成瘾同伴联系。比如说你正在戒游戏,而你的舍友喜欢打游戏,你就要考虑是否早出晚归,不与他们聚在一起。
02.避开高危地点。就是避开让你接触到,成瘾物质或行为的地方。
03.扔掉成瘾物品。包括虚拟网络物品,比如说封掉自己游戏账号等。
04.分散注意力。刚开始戒瘾时,容易空虚、无聊,给自己找些感兴趣的事,比如说听音乐。
05.讲述成瘾体验和经历。在戒瘾时,难免会有想要成瘾物质的时候,你可以和信任的人讲讲你的感受。说出来时,需求得不到满足感就会降低。
06.与自我交流。当你重新成瘾的感觉成为一股冲动,非常情绪化时,就需要自我对话。比如大声朗诵:“我之前也有这感觉,可以挺过去。”
最后总结
本书从心理、行为、人际关系三个层面展开,教你一步步战胜成瘾问题。
书中有的观点颠覆了过往认知,比如说戒不掉瘾,不是自制力差,而是你忽略了成瘾背后的心理需求,陷入认识误区,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通过本书方法,让你从“根本停不下来”到“停下来”,最终修复创伤、重塑关系,获得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