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花开简文拾贝能感动自己的好文章-收录原创好文章专题

诏安县2023年小学数学专题研训活动小记(10.26)

2023-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尘老师

林慧湄老师带来《落实双减 提升质量——2022-2023学年下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试题分析》

她从质量分析、大题分析、成绩对比和问题分析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这次分析是针对上学期四年级期末检测的。林老师从试卷分析到大小题概况,再到一些特别题目的分析,有整体视角,也有细节分析。最后还进行了问题分析,给出了解决方案。

计算典型错例

林老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
7.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下利。

林老师提出了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林老师最后提出期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每位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第二场,叶建雄老师带来《育人为本,素养为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之变化解读》

叶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课标修订背景,课标20年成果与问题和课标内容调整与思考。

一、课标修订背景:

1.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成为新时代的发展特征;
3.常态化修改,每10年一次;
4.对课程标准的反思与修正。数学教育哲学思想呈现出由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再到二者趋于平衡的趋势。

二、课标20年成果与问题

成果:课程目标逐渐清晰;教学方式逐渐优化;课程结构趋向合理;课程内容逐渐完善。

问题:考试评价与课标要求不一致;.幼、小、初各学段衔接不够;综合实践领域没有得到落实;.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不适应。

小结:为了更好完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2019年修订组专家成员在全国抽取了3250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员,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情况作了调研。“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仍任重道远。

三、内容和意义


1.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2.学段划分:学段细分调整,更关注学生年龄心理特征

3.领域主题:从知识点到主题块,趋向内容整合目标综合

4.课程内容:从学科本位到学生立场,适当增减调整

5.学业质量:从知识技能到核心素养,多元多样评估

第三场是翁新丽老师带来的《依托学业质量标准,落实“教一学一评一致性”》。

翁老师从学业质量标准的意义、应用和以学业质量标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三方面进行阐释。

一、学业质量标准的意义

1.明确具体的评价内容

2.制订可操作的表现性水平层次

3.明晰学生所处的水平

二、学业质量标准的应用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

1.以结构化的知识主题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情境应用当中来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过程中,来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三、以学业质量标准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需要强化考试评价与课标、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结合。教学评一致性,即从整体上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

1.确定教学目标

2.设计学习任务

3.运用评价标准

翁老师把十二册数学的目录进行整理,分析。

最后结合具体课例指导教师如何备课、落实到实践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