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己《人生感悟ABC》向阳花

十二点半"小费的奥秘

2018-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二屏大叔

                      黄国标

      在空中飞了十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梦幻般的伦敦。当天晚上,女儿女婿安排我们在贝特街上的一家西班牙餐厅吃饭。买单后,我问女婿史蒂文先生:给了多少小费啊?史蒂文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回答:十二点半(12.5%)。

    据传,小费文化就发源于18世纪的伦敦。当时,有一家生意十分红火的酒吧,在每张桌子上别出新裁地放了一个硬币箱,上面写着“To insure promptness”,意思是“为确保快捷”,顾客只要放一个硬币在里面就可以得到快捷的服务。后来,对服务人员支付小费的做法,就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行开来,因为这句话中三个字的首字母不就是TIP嘛。

    然而,让人十分纳闷和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像国内饭店一样,把包括小费在内的所有费用直接算在消费总额里不就行了,偏要在消费小票上将10%~25%的小费另行注明,有时会给客人一种“被迫给小费"的意思,让人感觉有点不爽,如果对餐厅的环境、菜品、服务等还较认可也就罢了,倘若不是非常满意呢,餐厅不就是自寻烦恼、自讨没趣,甚至横生枝节了嘛,我给不给是我的事,你伸手要就不像个事了。

      女儿跟我解释说,与国内的服务业一样,伦敦侍应生等底层人士的底薪收入一般不是很高,小费不仅能有效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而且使他们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小费能让服务人员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工资是顾客给的,而不是老板发的,进而能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为客户提供更为周到、快捷的服务。欧美国家服务业水准较高,“小费"功不可没。

    一语点心梦中人,我们的服务业,不仅仅是服务业,与其绞尽脑汁对员工不断进行“我们在为谁工作"“工资是谁发的"之类的教育与培训,莫如尝试换一种方式,在分配制度或收入构成上,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或许能收到一份意外的收获与惊喜。

      怪不得,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一直呼吁美国政府,建立教育券制度,就是由政府向家长发放教育券,让家长和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期末由学校凭家长交来的教育券,向政府兑换或结算教育经费补贴。这样,就把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权,从政府转移到家长手中。学校原来只要巴结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就行了,现在必须讨好所有的家长和学生。而家长和学生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教书育人的质量,否则,学校再怎么与套近乎家长都不会买账的,这无疑会极大地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体系的市场化。

      原来,小费,不仅是消费者消费品德的体现,而且也是一种对普通劳动者的承与尊重,更是一种“主人"或“雇主"意识的演进与变迁。小费的如此奥秘,倒是人们完全没有想到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