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的优越感带来的孤老一生
上个星期借读的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匆匆看完后,准备今天下午去图书馆还书,中午整理书籍时,发现这本不厚的小说后面居然还有一篇东西,名曰《富家子弟》,只有40面的样子,是一个短篇,于是在照例在睡前捧着书看了起来,结果一口气读完,只睡得迷迷糊糊,梦中似乎听到有人孤老一生的人的哀叹。
“你开始是写具体的一个人,但你却发现不知不觉地创造了某一类人;而当你开始写某一类人时,到头来你发现你什么也没有创造--一事无成。”故事一开头,就吸引了我。这种状态何其相似,似乎是在说我自己吧!
“因为我们都是怪人,藏在我们面庞和声音背后的我们,比之我们要别人认识的,或者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要怪异得多。每当听人自夸他是一个“普普通通,老老实实,心胸坦荡的人”时,我有把握地说他肯定-----八九不离十----有某些不可告的人荒诞事要隐藏。他的这种自我标榜,说自己是什么普通的,诚实的,又是心胸坦荡的,那只是他在提醒自己要把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隐藏好而已。”写到心坎里去了不?几多人性的剖析哦!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写了多部不朽的长篇小说,有《人间天堂》、《美与丑》和《夜色温柔》,对不起,都还没有读过,只是在百度上看介绍时搜到。不过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确实是不错的。而这篇附在其后的,写于1926年的《富家子弟》,据说是是其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故事是非常简单的,讲述了富家子弟安森・亨特的故事。安森出身名门望族,富裕的家境使得他从小就具有一种优越感,他遇到生命中一些事,一些人,特别是本来可以与他相伴一生的女人,因为他可怕的优越感带来的一些东西,让他造成了他孤苦一生的悲剧。由此带来的思考是物质丰富后,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否空虚,是否片面的只追求物质生活。突然联想到这段时间读的另一本书《中国富二代群体调查报告》,书虽然没有读完,但里面写出的中国当前的事实与今天的读的这本小说里的主人公,价值观与人生观又是何其的惊人相似。别人的昨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该怎么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呢?那么这些富二代的明天是不是也会这么孤独了?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生活风格的“齐一化”,存在的疏离化和心灵的“拜物化”,也许真的会孤独一生。
故事主人公安森除了对他的工作十分勤勉,一天工作实足八个小时之外,便是尽情地放纵自己,无休止地出入纽约市上层社会的歌舞宴会,纵酒欢歌,追逐女人。因此,安森的活动场所除了办公室,主要就是纽约市的各种高档俱乐部。偶尔,他也会与他人一起去乡下度假。然而,他们并非是去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去享受那里的自然风光,而仍是出入当地的俱乐部,狂舞狂饮或打桥牌至深夜。
“十八岁那年,安森去纽黑文耶鲁大学上学,这时他已是一个高挑魁梧的年轻人,面容清秀,肤色健康,这得益于他在学校过的有规律的生活”。“他此时二十七岁,体重超标了一点,但绝对说不上肥胖……”“此时安森的衬衣在闷热的天气中湿乎乎地贴在他胖胖的身体上”。“……现在身材略显粗了些,不然他纵情恣意的生活就没在他身上留下什么痕迹”。“他(指波拉的丈夫彼德)无可挑剔的修长身材与安森日益发胖的身材形成明显的对照,安森的这种身材穿着剪裁得略显紧窄的上装更为显眼。”放纵的没有规律的生活再加上长期与大自然的疏离逐渐地畸变了他高挑魁梧的身材,吞噬了主人公的的健康。
这也让他的三段感情最后都没有结果。第一位恋人波拉是一位出身在加利福尼亚的美女,皮肤黝黑,神情肃静。她与安森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安森吃喝玩乐,风流淫逸,狂热地追求享乐,而波拉则思想保守,举止端庄,循规蹈矩。尽管如此,他们相爱了,波拉的真诚与淳朴深深地吸引着安森。然而,他那富家子弟的优越感和高傲自大使得他全然不顾她的感受而继续放纵自己,甚至在约定去拜见波拉的母亲时,他也喝得酩酊大醉,而在波拉表姐面前出尽了洋相。最终由于他屡教不改,时常喝得烂醉如泥而错失了与波拉订婚的机缘。在苦苦煎熬了三年之后,心力交瘁的波拉决定另嫁他人。得知波拉订婚的消息后,安森痛不欲生,此时他才知道自己仍然深深地爱着她。后来在跟波拉的一次偶遇时,作者用了“他全身的神经像触了电似的”,“他的心快跳出来了”等语言来表现出分手多年后,安森对波拉的爱依然是那么的强烈。然而,为了维护他的高傲和优越感,他表面上始终装着若无其事,假装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就连最后听说波拉分娩死亡的消息时也不动声色,让人看不出他感情上有丝毫的变化。
波拉另嫁他人后,一贯倨傲自大、缺乏自知之明的安森认为波拉冷酷无情地把他甩了,他变得更加玩世不恭。正是他的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他与杜丽恋爱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