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课堂反思

2022-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做个会思考的老师

今天讲《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上通过看图写分数,直观比较出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当然,仅仅靠直观图去说明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还是不够的,于是,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这个图,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说明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吗?

方法一:分子都是分母的一半,所以分数的大小相等。

方法二:转化成除法计算出结果,都是0.5。

学生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两种方法了。不过今天有个孩子说,1/2的分母是2/4的分子,2/4的分母是4/8的分子。所以分数的大小相等。

我还真没有明白她的想法。不过,她的想法让我发现自己出示的这三个分数有问题,如果是1/2=2/4=3/6,也许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是1/3也许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由此想到,教师在备课时,素材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精心设计的。素材或题目首先要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新知,对学生的学习应是一种促进,而不是干扰。

还有一种想法,我也是费了好大才听明白。他说分数的分母虽然变大了,但是分数单位又小了,而分子也变大了,所以大小不变。本来他的表达就有些条理不清晰,再加上他又急于让别人听懂他的想法,越急越说不清楚。此时我慢慢引导他,分母变大,就说明分数单位变小了,分子变大就说明分数单位的个数又变多了,这样一多一少,正好就抵消了,所以大小不变。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常常会被淹没在教师的话语之下,我想有一部分原因应该就是老师根本就没有听懂学生的想法,那么对学生有效的引导也就无从谈起。可问题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不愿听懂学生的想法吗?我想未必,只不过是我们功力不够,没办法了解学生思考的真实路径。有些孩子的想法确实是跳跃的,或者说转瞬即逝的,有时候他们自己对自己的想法也是不太清晰、明了的,此时如果能有老师合理的引导,也许能帮他们捋清自己的思路,从而达成对问题清晰的认识。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却难以帮助学生实现这样的提升。原因在哪里?我想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对每节课,我们是否真正地深入研读和思考了?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们是否做出了充分的预设?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是否真的去思考过它的目的和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