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恋读书研习社读书笔记读书行文

2015年4月18日 晨读晚课总结

2015-04-19  本文已影响6821人  王路读者群1
君子兰.jpg
了解晨读活动请戳→《王路晨读晚课群晨读活动须知》

即日起,开始加入前一天晚上同学们做的晚课。何谓晚课呢?晚课是王路先生提出来的,他当时是这么说的:“晚课的难度比晨读的更大;我建议所谓晚课,就是报大家一天的所得所失,曾子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把做事修心的得力处与不得力处在群里说出啦,请大家见证,就是晚课。本群提倡反躬自省,提倡践行,提倡切磋践行中的成败得失。愿大家励力精进!”

请大家按照晚课的要求来进行,尽量避免与晨读重复。

王路先生致晨读晚课群.jpg

4月17日 晚课篇

1 睿睿

《鱼鱼吃了好聪明》

刚才
砂锅在火上咕嘟咕嘟
象是在为宝贝做饭煲汤羹一样
不知为什么眼泪会流了下来
桌上又要忍不住的
要挑出所有的鱼刺才放心
好象你是我的小宝宝
要好好吃饭不要挑食哟
好宝贝儿 不要挑食哟
哪……鱼鱼吃了好聪明
乖了

2 果青

桑迪牛顿TED演讲《自我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自我破碎又重生,它从来没有恒常存在过。

拥抱他类。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主题时,我心想,拥抱他类不就是拥抱自己吗?我个人懂得理解和接受他类的经历很有趣,让我对于“自己”这个词也有了新的认识,我想今天在这里和你们分享下我的心得体会。

我们每个人都有个自我,但并不是生来就如此的。你知道新生的宝宝们觉得他们是任何东西的一部分,而不是分裂的个体。这种本源上的“天人合一”感在我们出生后很快就不见了,就好像我们人生的第一个篇章——和谐统一:婴儿,未成形,原始——结束了。它们似幻似影,而现实的世界是孤独彼此分离的。

在孩童期的某段时间,我们开始形成自我这个观点。宇宙中的小小个体有了自己的名字,有了自己的过去等等各种信息。这些关于自己的细节,看法和观点慢慢变成事实,成为我们身份的一部分。而那个自我,也变成我们人生路上前行的导航仪。然后,这个所谓的自我,是他人自我的映射,还是我们真实的自己呢?我们究竟想成为什么样,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呢?

这个和自我打交道,寻找自己身份的过程在我的成长记忆中一点都不容易。我想成为的那些“自我”不断被否定再否定,而我害怕自己无法融入周遭的环境,因被否定而引起的困惑让我变得更加忧虑,感到羞耻和无望,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就是我存在状态。

然而回头看,对自我的解构是那么频繁,以至于我发现了这样一种规律。自我是变化的,受他人影响,分裂或被打败,而另一个自我会产生,这个自我可能更坚强,可能更可憎,有时你也不想变成那样。所谓自我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我需要经历多少次自我的破碎重生才会明白其实自我从来没有存在过?

那个热衷于归属的自我却到处寻找归属感

我在70年代英格兰海边长大,我的父亲是康沃尔的白人,母亲是津巴布韦的黑人。而想象我和父母是一家人对于其他人来说总是不太自然。自然有它自己的魔术,棕色皮肤的宝宝诞生了。但从我五岁开始,我就有种感觉我不是这个群体的。我是一个全白人天主教会学校里面黑皮肤无神论小孩。我与他人是不同的,而那个热衷于归属的自我却到处寻找归属感。

这种认同感让自我感受到存在感和重要性,因此十分重要。这点是如此重要,如果没有自我,我们根本无法与他人沟通。没有它,我们无所适从,无法获取成功或变得受人欢迎。但我的肤色不对,我的头发不对,我的过去不对,我的一切都是另类定义的,在这个社会里,我其实并不真实存在。我首先是个异类,其次才是个女孩。我是可见却毫无意义的人。

这时候,另一个世界向我敞开了大门:舞蹈表演。那种关于自我的唠叨恐惧在舞蹈时消失了,我放开四肢,也成为了一位不错的舞者。我将所有的情绪都融入到舞蹈的动作中去,我可以在舞蹈中与自己相溶,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做到。

16岁的时候,我遇到了另一个机会,第一次参演电影。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演戏的时候我所感受到的平和,我无处着落的自我可以与那个角色融为一体,而不是我自己。那感觉真棒。这是第一次我感觉到我拥有一个自我,我可以驾驭,令其富有盛名的自我。然而当拍摄结束,我又会回到自己粗糙不明,笨拙的自我。

19岁的时候,我已经是富有经验的专业电影演员,而我还是在寻找自我的定义。我申请了大学的人类学专业。Phyllis Lee博士面试了我,她问我:“你怎么定义种族?”我觉得我很了解这个话题,我说:“肤色。”

“那么生物上来说呢,例如遗传基因?”她说,“Thandie 肤色并不全面,其实一个肯尼亚黑人和乌干达黑人之间基因差异比一个肯尼亚黑人和挪威白人之间差异要更多。因为我们都是从非洲来的,所以在非洲,基因变异演化的时间是最久的。”

自我不过是头脑假想出来骗自己不去思考死亡的幌子

换句话说,种族在生物学或任何科学上都没有事实根据。另一方面,我对于自我的定义瞬时失去了一大片基础。但那就是生物学事实,我们都是非洲后裔,一位在160 000年前的伟大女性Mitochondrial Eve的后人。而种族这个无效的概念是我们基于恐惧和无知自己捏造出来的。

奇怪的是,这个发现并没有治好我的自卑,那种被排挤的感觉。我还是那么强烈地想要离开消失。我从剑桥拿到了学位,我有份充满发展的工作,然而我的自我还是一团糟,我得了催吐病,不得不接受治疗师的帮助。我还是相信自我是我的全部。我还是坚信“自我”的价值甚过一切。

我们身处的世界就是如此,我们的整个价值系统和现实环境都是在服务“自我”的价值。看看不同行业里面对于自我的塑造,看看它们创造的那些工作,产出的那些利润。我们甚至必须相信自我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们不是,自我不过是我们聪明的脑袋假想出来骗自己不去思考死亡这个话题的幌子。

我们最终极的自我就是本源,与万物的合一

但其实我们的终极自我其实是我们的本源,合一。挣扎自我是否真实,究竟是什么永远没有终结,除非它和赋予它意义的创造者合一,就是你和我。而这点当我们意识到现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统一,而自我是种假象时就会体会到了。

我们可以想想,什么时候我们是身心统一的,例如说我跳舞,表演的时候,我和我的本源连结,而我的自我被抛在一边。那时,我和身边的一切——空气,大地,声音,观众的反馈都连结在一起。我的知觉是敏锐和鲜活的,就像初生的婴儿那样,合一。

当我在演戏的时候,我让另一个自我住在我体内,我代表它行动。当我的自我被抛开,紧随的分歧和主观判断也消失了。我曾经扮演过奴隶时代的复仇鬼魂,也扮演过2004年的国务卿。不管他们这些自我是怎样的,他们都在那时与我相连。

我也深信作为演员,我的成功,或是作为个体,我的成长都是源于我缺乏“自我”,那种缺乏曾经让我非常忧虑和不安。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会那么深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为什么我可以从不知名的人身上看出他人的印痕,是因为我没有所谓的自我来左右我感受的信息吧。我以为我缺少些什么,我以为我对他人的理解是因为我缺乏自我。那个曾经是我深感羞耻的东西其实是种启示。

不要被我们内心丰富的空白吓到,这比我们虚构的自我要真实

当我真的理解我的自我不过是种映射,是种工具,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不再让它过多控制我的生活。我学习管理它,像把它带去看医生一样,我很熟悉那些因自我而失调的举动。我不因自我而羞耻,事实上,我很尊敬我的自我和它的功能。而随着时间过去,我的技术也更加熟练,我可以更多的和我的本源共存。如果你愿意尝试,不可以思议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你身上。

今年二月,我在刚果和一群女性一起跳舞和庆祝,她们都是经历过各种无法想象的事情、“自我”遍体鳞伤的人们,那些备受摧残,心理变态的自我充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而我们仍痴迷地追逐着ipod、ipad等各种闪亮的东西,将我们与他们的痛苦、死亡隔得更远。

如果我们各自生活在自我中,并误以为这就是生活,那么我们是在贬低和远离生命的意义。在这种脱节的状态中,我们是可以建设没有窗户的工厂,破坏海洋生态,将强奸作为战争的工具。为我们的自我做个解释:这是看似完善的世界里的裂痕,海洋,河流,石油和鲜血正不断地从缝中涌出。

关键的是,我们还没有明白如何和自然以及其他所有生物和谐地共处。我们只是疯狂地想和其他人沟通,几十亿其他人。只有当我们不在和世界合一的时候,我们疯狂的自我却互相怜惜,并永远继续这场相互隔绝的疫症。

让我们共生共荣,并不要太过激进着急。试着放下沉重的自我,点亮知觉的火把,寻找我们的本源,我们与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我们出生时就懂得这个道理。不要被我们内心丰富的空白吓到,这比我们虚构的自我要真实。想象如果你能接受自我并不存在,你想要如何生活,感恩生命的可贵和未来的惊奇。简单的觉醒就是开始。

3 木心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晨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4 佳佳

今天在菜市场,遇到一个小女孩哭倒在地上……脏兮兮的,然后一个貌似爸爸的男人急不可耐地把她抱起,背走。我们是迎面而过,没有更多细节可以知晓,猜测可能是小女孩(最多三岁,个子娇小),要吃什么小吃而不得的哭吧。让我想起睿睿昨天的晚课。回家后心里还是为女孩伤心。让我想起有些文章里说的,中国人在孩子小的时候普遍对孩子不尊重,高兴就逗你玩,你若惹我不开心,打骂也是该的。不知道为啥挺忧伤的,我为我自己忧伤,因为我很想探索我童年的秘密还未得,我为心灵受苦的孩子们忧伤,因为他们是受伤的天使。

5 段知青

我总结一下这几日听讲座所得。不要轻易去崇拜一个人,当你再接触一个与你所崇拜人圈子相同的人,会发现他们的高明之处有重叠,低端些,是说的话有重复,高端些,是思路一致。换句话说,轻易崇拜别人的人自己水平真的不咋地。 顺便提一下,“谢谢”可以随便说,“对不起”要考虑清楚再说。

6 徐徐

这十几天,心想事成的事情。

〔心想事成〕

1.清明节回家,身份证,学生证,地铁公交一卡通,都丢了。甚至怎么丢的,什么时候丢的,都想不起来。

一卡通,被养老院的一个服务人员捡到。身份证,学生证,被一个同村的人捡到。估计是他看到我的籍贯。他经过多人联系到远在北京的我爸,让我不要着急,不需要再重新办理身份证。〔当时,我爸打电话给我时候,我正要打算坐车回大爷家,让他带我去办理身份证〕。

证件到手,那天赶上了来北京的火车。

〔整个事情发生前后,我没有着急,也没有发愁,还是很悠然,中午还在信和商厦吃了东西,还给姥姥打了电话,告诉她我不回北京了,先去办临时身份证,否则没有办法上车。让她知道我的行踪。〕

丢证件这件事,是有预感的。4号在火车上,曾有一念闪过,我要好好保护我的身份证。。。。是不是这一念?!!?我不知道,也不懂。

2.清明节后,返程的人多。火车上站着人特多。我是无座票,却奇迹般的从石家庄坐到终点。 期间认识一个来自河北邯郸古城的小伙伴,很热情。

3.前段时间,读书群的小伙伴建立了一个小群,当时我一直想问一个问题,可是限于每天讲的内容进度,我不好意思打断,也不好意思开口问。后来,群里的一个小伙伴提了我一直想问的问题,我认真听,细细问,找到了方法。当时像是吃了一顿美味大餐,特别愉快。心想事成。

4.错误周一当做周二。报名了高老师的沙龙。特别想去沙龙,直觉告诉我要去沙龙。但跟同学约好,见面吃饭。两个都想去。可只能去一个。最后选择和同学吃饭。
周一晚上,同学发信息给我说他周二要去平房。吃饭需要改时间。

沙龙,我最后去成了。 心想事成。

5.海淀残联和师兄一起去贴耳穴。完成后,师兄送我一串佛珠,戴在手上不大不小,刚刚好。更巧的是师兄随手送我的平安符上面的动物正好是我的属相。心想事成。

6.昨天,有事,缺200块钱。去银行取的话,是跨行。我还不想跟我爸要钱。下午,就一直再想,怎么办。晚上吃完饭,我爸给我200。〔难道是父女连心?!!我也不懂,反正是心想事成了。〕

7 梵高姑娘

遇到一件事情,无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自己的思维发散,思考在这种环境中,应该如何寻求到想要的解决方案,遇到问题就该解决,而且应该讲方案备成三种,在方案一失效的时候,才不至于慌乱。

8 多啦z梦

同久违的朋友吃饭,发现世界好小啊!转了一圈回来,都是缘分!周末了,好困,开始语无伦次了…就是这样,要学会早睡!

9 笠

18岁以前,我们羡慕成年人的成熟和“自由”,18岁以后,我们羡慕少年人的年轻与朝气。虽然自己在一天一天变老,心智却仍然停滞不前,原本还想着自己还小,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不小了,在“小”学弟和“小”学妹面前,理应更成熟些,事实却是很多时候还不如他们成熟。有时候觉得自己丢了心,不知道自己如何存在于这片天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的,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真正的成熟,应该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辞辛苦去付出的,追求优秀,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可是,越长大,反而越不能自控,不能收心。这是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弊端:每天接触着海量的信息,面对着外界各种各样的诱惑。此时,唯有做到守住本心,在心中坚守一份宁静,才可以过得更自然、充实吧。

4月18日 晨读篇

1 多啦z梦
《神秘的道教法器》

2 木心

顾城诗一首

松枝上,  
露滴晶光闪亮,  
好像绿漆的宝塔, 
挂满银铃铛

刚刚翻阅城的诗集,从前面的几首来看都比较浅显易懂,而且意境很美。他的诗用来朗诵想必听得懂人多一些。

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3 露露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Black night gives me the biack eyes
but I will use it to find the light

昨天看了天地玄黄,断断续续看了一点,没看完,感觉就是身临其境的看,仿佛我就在那个地方,就在那条街道,就在那个人旁边……

4 米芽

《西游记》 第十回

(第十回里,师父、大师兄、二师兄、沙师弟、白龙马、沙师弟挑的行李们,都发生了什么呢……)

5 笠

《天净沙·夏》 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6 有容君

轶事:黄鹤楼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7 睿睿

昨晚说到的洛夫,他是湖南衡阳人,原名莫洛夫,诗人。2001年因诗作《漂木》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他是比很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更名至实归的明朗、深刻、激情又古典优雅的文字工作者。

洛夫先生.jpg

今天就给大家读两首我很喜爱的:《因为风的缘故》,《烟之外》。

因为风的缘故.jpg

《因为风的缘故》

昨日我沿着河岸
漫步到
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
顺便请烟囱
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
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
稍有暧昧之处
势所难免
因为风的缘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赶快发怒,或者发笑
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然后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因为风的缘故》.jpg

《烟之外》

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
而你的名字
已在千帆之外潮来潮去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
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了
六月是一本很伤感的书
结局如此之凄美
——落日西沉
我依然凝视
你眼中的一片纯白
我跪向你向昨日向那朵美了整个下午的云
海哟,为何在众灯之中
独点亮那一盏茫然
还能抓住什麽呢?
你那曾被称为雪的眸子
现在有人叫它

《烟之外》.jpg

整理:睿睿爱半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