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敢一起来玩一把? | 2月份总结
二月份刚好也是处于春节期间,于是电影看得也比较多。有时候在家,一天刷三四部电影,所以不要惊讶我为什么一个月能够看二十多部电影。
一、阅读
选读版是量子学派一些必读书,这个我在上一期总结当中讲到过。我想重点说一下这几本书:
由于某些原因《巨婴国》下架了,虽说这本书有些偏见,比如他很反感孝道,因为他的原生家庭的缘故,但武志红老师的书还是能够提供一些不同的角度,让我们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能够更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更好的跟周围的人相处。他的另一本书《家为何会伤人》我也比较推荐,尤其是为人父母的,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是有多麽荒唐,不过没关系,这并不是你的原因,而是你的家庭给你造成的影响。
《斜杠青年》这本书是Susan Kuang写的,她是第一个把斜杠青年(英文Slash)这个概念介绍到中国的人。我一直有关注Susan的公众号,她出了这本书,我立马就买回来。Susan在书中告诉你怎么成长,怎么开启你的无边界人生。
《好好学习》就是上面成甲老师的书,一上市就霸占了销售排行榜榜首,易仁永澄老师亲自带队解读这本书。他讲到临界知识,脱胎于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上说的普世智慧,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可以试用在很多方面。比如这个星期李笑来老师在专栏上面提到的“并联”、“串联”,这是初中就学过的物理知识。但是在生活中,你是否用到过呢?他在文中是这样说的:
如果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串联”的,即一先一后,那么,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只需要调整一下先后顺序就可以提高效率;
如果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是“并联”的,那么你若是竟然把他们串联起来就不对了--你得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可以并联的任务,然后让它们并行...
很多人把个人成长(给自己打工)和工作(给别人打工)分开来,为什么两个不可以并联呢?
二、电影
《28岁未成年》和《七月和安生》我在一部电影,两种人生中写过。《奇异博士》和《血战钢锯岭》很多人都喜欢看,而且好评不断。《新世界》可以说是韩国版的《无间道》,但是它有高《无间道》一筹。
《新世界》在角色上,没有立场判断,只从人性上去判断。一开始李子成就亲手杀害了一个卧底,作为一个卧底,肯定是要做很多坏事的,这才更符合现实和人性。但是《无间道》中的梁朝伟他都没干过什么坏事,这说明《无间道》的导演是不希望梁朝伟身上有恶的元素,但我们凭借常识都清楚,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其他的诸如信任,卧底和警察根本不可能有绝对的信任。李子成的上司还派了人去监视李子成,这倒让我想起了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但是《无间道》却把梁朝伟和黄秋生描述的跟亲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想想在“文革”的时候,父子母女都能互相揭发,互相批斗,连最亲的人之间都不能做到信任,何况其他呢?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一个天生具有分辨各种气味的人,他没有选择制造好的香水造福人类,为了保留少女的体香而选择杀人。这让我想起了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曾在其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说过的一句话:
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困难得多。大家经常拿这句话来评判百度和谷歌。
三、
昨天突然有一个想法,就是我想组个局,建一个早起打卡的群,取名叫:早起习惯养成群。这个群的一个目的就是帮助培养你的早起习惯。我在看看你能坚持多久?这篇文章中举过很多成功人士早起的例子。
为什么要早起呢?
因为早上是与自己相处的最好时间,可以写晨间日记,可以晨跑,可以晨读...早上还是一天当中唯一完全属于自己,不被打扰的时间。你不是经常说没时间吃早餐,没时间看书,没时间学习吗?这都是借口,你就是懒,还别不承认。为什么不早一点起来呢?早半个小时起来,你就可以给自己做一顿丰富的早餐,下面就是我一个朋友店小二做的早餐,每天不重样。
每次早起,我都感觉自己赚到了,好像一天要比别人多一两个小时一样。如果早起30分钟,一年就多出182.5小时,也就是7天半,10年就是70天,如果早起1个小时呢?早起2个小时呢?
如果一个月用格子来表示的话,按照人均寿命70多来算的话,人的一生也就是900多个格子。如果把过去的时间用黄色表示,那么下面就是我的人生:
看完了这个我很震惊,你也可以回去自己画一画。为了能够比别人拥有更多时间,我选择早起;为了能够更快的成长,我选择早起;为了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我选择早起;为了做更好的自己, 我仍然选择早起。
欢迎关注公众号,在菜单栏有加入早起打卡群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