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你的,他做他的。怎么才能让孩子理解你的苦口婆心?

2022-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穷查理之路

很多父母都抱怨一批评孩子,孩子就一声不吭,问问他:“知道了吗?”他说:“知道了。”但过了几天,同样的错误再犯一遍,气得父母恨不得揍他一顿。

父母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不尊重父母,把父母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但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的心理还没成熟,很多事情,在成年人眼中是小事,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父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批评,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无法承受的痛苦。为了保护自我,人会自动把无法承受的痛苦排挤到潜意识中。随着把痛苦排挤到潜意识中,关于这件事的记忆也就一起被排挤进了潜意识,孩子就会对这件事失忆,改正也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能冲着孩子大吼大叫。越是恐吓性的教育,越是容易让孩子把这段记忆深深地埋藏起来。

正确的批评方式是什么呢?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有一个教育建议“随时表扬,定期批评”。

不当下批评可以让父母有一个情绪缓冲的时间。人的情绪反应会比理性反应快3-15秒。一看到孩子有错就批评,容易情绪上头,把一件小事吼成一件大事,反而容易让孩子“遗忘”这个错误。

更重要的是定期批评可以让父母有一个准备时间。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做好批评的准备工作,才能让孩子信服,进而改正。

准备工作分为三步:了解事实,错误原因和正确动作。

了解事实

批评前一定要调查事实经过。这样,我们的批评才是有依据的。有理有据,孩子才会信服和接受你的批评。

错误原因

既然这件事值得特别指出,进行批评,那么就一定不是小事。你需要想清楚为什么这个错误很重要,要怎么表达孩子才能意识到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是讲道理,还是讲故事;是用温情感化,还是用恐吓胁迫。

正确动作

批评是为了让孩子改正,因此批评前一定要想好,你要求孩子以后怎么做。把要求拆解成正确的动作,便于孩子执行。

准备好之后,我们就可以进入批评流程。具体有以下五步:

控制环境

正式和孩子约一个时间,大家坐下来,准备好纸和笔,营造正式沟通的氛围。

最好是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大家围坐一起开会。时间久了,大家一坐到那儿,就会有一种正式感,把接下来要说的事情放进心里。

了解事实

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便我们已经自认为了解了事实,批评前还是要和孩子确认一下,事情到底是不是我们了解的样子。因为,哪怕只有一些细微出入,都可能使整件事的面貌发生变化。为了避免误会,我们应该准备一份核查问题的清单,具体的话术是这样的:

第一句,“我对你某个行为不满意,想和你谈谈。”直截了当地发问,让孩子知道你要批评他了。

第二句是,“发生了什么?”让孩子从他的角度把这件事陈述一遍。或许我们原来以为的问题,只是孩子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不过,更多的情况是孩子已经把这件事情给忘了。这时,你调查的事实就能用上了。你可以把自己调查的事实经过叙述一遍,在这过程中,孩子的记忆会复苏,指出其中不一致或者有错的部分。当你们对事情经过的看法一致后,才可以进入下一步。

第三句是,“你怎么看这件事?”孩子看问题比较浅,常常会说“我错了,下次改正”之类的话。这时你千万不要以为他真的认识到了错误,很可能他只是为了敷衍你而认错。

这时候,你就可以用上准备好的错误原因,叙述你的理由,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个错误的严重性。

第四句是,“还有吗?”——你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还有什么我应该知道,但是我不知道的?你还想给我提点什么问题吗?

说不定,孩子会给你一大堆意料之外的惊喜。记住,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如果孩子能给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说明他已经有了成长和收获。

刷新动作

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这很关键,很多父母批评孩子时,只说孩子做错了什么,但不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

一件事情犯错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对的方式可能只有一种。如果你不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他可能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去试错,一次又一次被你批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变得要么畏手畏脚,什么都不敢做;要么随心所欲,反对父母的任何批评。

所以,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具体行为,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对的。

完成重启

每次沟通后,你一定要问:“事情就是这样,你说说你的想法和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吧。”

孩子复述时,可能会漏掉一些信息,你要把其中关键部分重申一遍,加深孩子的印象。

设定反馈点

不要以为你一说孩子就能做好。小孩不行,成年人也不行。

平时,你要时常提醒孩子;在定期家庭会议上,你还要问问孩子在执行中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需不需要父母提供帮助。

如果孩子已经改正了,你就要大力夸奖孩子,让孩子说说他是怎么做到的,加深孩子的印象;如果孩子还是会犯一样的错误,那么你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各个环节,看看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怎么改正?

这样的沟通应该反复进行,直到孩子改正为止。

批评的方法已经讲完了,不过在批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件事情:控制情绪,对事不对人。

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对成年人来说,正常的批评;对孩子来说,就可能太过了。所以,在批评时,需要父母控制好自己情绪,针对事情而不是孩子这个人进行批评。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哦,不是我有问题,只是这件事,我做错了。”

总结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严厉的批评可能让孩子无法承受,因而把这段痛苦的回忆埋藏起来,让错误无法得到改正。因此,父母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随意批评。

在批评前,父母要进行准备,了解事实真相,找出犯错原因,思考改正动作。

准备好后,和孩子正式约一个时间,批评孩子。批评时,首先要向孩子了解事实,和孩子达成事实层面的共识后,再告诉孩子如何改进,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确认孩子已经清楚以后该怎么做,最后定期反馈,帮助孩子彻底改造错误。

请记住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改正,用新的、正确的行为代替旧的,错误的行为,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与教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