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录和印象笔记

2018-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爱拉锋

这是「笔记和文档」系列之二

本文结构


在《用账号管理器管理重要资料》的开头我说到:「日记、摘抄、随笔、资料登记(通讯录、账号管理)、事项管理等等,都属于个人信息管理(PIM)的范畴。」因而相应的密码管理 App、事项管理 App(见《日程和事项管理》和《目标管理》)和笔记 App 都可称为记忆辅助工具。

如果一个人已经养成了使用前两类 App 的习惯,相信他很容易体会到使用笔记类 App 的必要性。用笔记类 App 记录各种内容资料,我们不但可以“清空”脑袋、防止遗忘,还可以通过各种筛选方式调取资料,辅助自己分析和思考。

主流笔记服务的定位差异

笔记类 App 除了系统自带的备忘录、大名鼎鼎的印象笔记,还有微软 OneNote网易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等。

除了备忘录被局限在苹果生态之中,另外 4 个都支持多平台,它们的功能定位有些差异:

备忘录

如果追求轻便快捷,又无需与苹果之外的平台同步,那么备忘录不失为一个优秀的设计。

#1 极速记录

新建备忘录的常规方法是打开 App,然后点界面右下角的

图标,除此之外还有更快速的方法:

#2 轻便而又不失强大

在输入备忘录内容时可以看到,它没有专门的标题栏,这意味着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轻便的便笺本使用。不过,试着点击上下方的小按钮,又会发现简洁的界面背后隐藏着强大的功能。

备忘录编辑界面

跟 Scanner Pro 等专门的扫描类 App 相比,备忘录的扫描功能较弱,但足够让很多用户省掉一个 App。

备忘录也提供了分享面板插件,方便用户从网页或其他 App 中摘录内容。

印象笔记

打开官网可以看到,印象笔记的宗旨是「记录一切」,做用户的「第二大脑」。因此它不是单纯地做用户的笔记本、备忘录、速记簿、摘抄本,而是要做用户的信息仓库,让用户把所有信息都汇聚其中。

#1 界面一览

印象笔记 App 的界面比备忘录要复杂一些,不过仍然很容易掌握:

笔记列表界面 创建笔记界面

#2 信息汇入

在主流的系统、浏览器提供插件,方便用户摘录信息,这几乎是笔记服务的标配。印象笔记不光有优秀的插件,还有海量的第三方支持,因此在信息汇入的便利性上是当之无愧的 No.1。

#3 信息调取

如果用户把所有信息都汇聚到印象笔记中,将会很快堆积可观的笔记数量,笔记与笔记之间的关系链错综复杂。如果用户按传统的分类方式,层层向下建立文件夹,并不时合并、分割笔记,那么为了保持笔记条理,整理和编辑笔记将变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在大量信息汇入的同时免受这样的折磨,就要将笔记看作信息片断,而不是文件;侧重给信息片断贴标签,而不是用文件夹归类。

请参看 Hat_Cloud 翻译的 《正确地使用 Evernote》。

搜索阅读相关教程,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标签体系,此后可以用标签来筛查内容,或者使用印象笔记强大的搜索工具。


题图来自 Unsplash,作者 Brandon Lopez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