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分享

2022-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嫣阳妈妈

李玫瑾一针见血:“新型情感暴力”正在祸害千万孩子,也许你就是这种父母

有这样一个人,是《脱口秀大会》的爆梗女王、北大学霸,上学时考试没下过年级第二;

还有一个人,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十几年来靠“自残”解压,甚至自杀过,自嘲是北大“废物”。

这些反差标签的主人公,是火爆全网的李雪琴。

父母离异的她,从小在被忽视中长大。她的成长经历,也警醒我们:低质量的陪伴,对孩子的认知、社交、学业、情绪都是一种伤害。

特别是最近,哈佛一项研究发现,孩子大脑只有3个发育高峰期:

0-3岁,孩子认知能力不强,靠父母的触摸和视觉加强刺激;

3-6岁,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萌芽,靠父母陪玩益智游戏有效学习;

6-10岁,正式进入学习阶段,对孩子的脑功能进行训练。

发现没?孩子大脑发育的3个高峰期,主战场基本都是在家里,在父母的陪伴里。

哈佛的研究结果更是表明,被高质量陪伴的孩子,智商比同龄人平均高出17%。

比如清华才女武亦姝,爸爸每天下班后关掉手机,陪着她看书、读诗、练字;

“国民媳妇”海清,陪着14岁的儿子,大提琴、画画、书法、游泳金奖拿了个遍,数理化各科成绩,更是不让老母亲操心。

都说陪伴是绝佳的家庭教育,可现实往往是:

没时间:要上班要料理家务,忙完孩子已经等睡了;

没精力:孩子花样求陪玩时,身累心累,只想厕所里玩会手机;

不会陪:就算好不容易抽出时间陪孩子玩会,却被吐槽:“妈妈什么都没陪我做,手机才是你亲孩子吧!”

确实,选择工作,担心错过孩子的成长黄金期;选择孩子,愧疚没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如果你也在为工作和家庭两难全而困扰,推荐你一定要看看张扬的故事。

养娃10年,她和儿子斗智斗勇,也踩过坑、流过泪,幸好最终找对了方向。

温馨提示:育儿育己,不忘初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