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散文读书

春天简书(三十一)

2023-09-24  本文已影响0人  倚然君

      当下的晚辈后生,很少有居住破陋房屋,天上刮风下雨,陋室漏风滴雨的切身体会了,可活着的我们这辈人感受深刻。打小时候住的房,普遍都不是砖砌起来的墙,而是竹片编制泥巴抹成的夹壁,使用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出现斑驳脱落。那个时候的住房也很小,一家五、六口、七、八口人,居住面积也不过二十、三十平米。甭以为这样的说法有点夸张,还有不少家庭,连这样的条件都没有呢。那个时候所谓的家,把能够睡的床一安、吃饭的桌一放,余下的空间只能用拥挤不堪来形容了。

      我的上述回顾,并非说的是大众普通,而是居住在大城市、有单位依托的居住境况,应该算是还有房住的不错条件。那个时候哪有水、电、气这么齐备进入家庭,除了有用电限制的电灯进了家庭,用水只有几十家人公用的水龙头、燃料需要几公里外自己花钱购买、搬运回家的煤炭。那个时候为保生产用电造成的停电、因为主水管破旧断裂带来的停水屡屡出现,千家万户时时面对的尴尬可想而知。我的关于住进砖房、搬进楼房的记忆,应该停留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再往后走住的楼房越来越高、越来越讲究,住的概念也在不断丰富延展,。买高层楼房需要有电梯;入住小区绿化、健身设施要好;周边环境要出行、购物、上学、看病方便,还必须考虑私家车停放……如此等等极大丰富了关于住房的认知。现在的家庭人口越来越少,住房面积却越来越大,人均三十平、五十平什么的,早就不是啥天方夜谭。

      社会发生的变化、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几十年光景,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最近总能看到网络上的杂音,津津乐道过去怎么怎么个好,现在怎么怎么的不堪,总有一种难以克制的愤世嫉俗。就我的感受而言,社会发展到如此文明、富有的程度,即便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但芸芸众生过上了好日子不可否认,想让好日子越过越好,也应该是普通百姓的普遍共识,想走穷途末路万万不可。

(本文插图系作者在街区公园随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