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阅今历史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我们误解了马英九

2017-06-13  本文已影响334人  宗麟

八年的总统生涯,活生生把昔日阳光帅气、人见人爱的小马哥,折磨成了面容憔悴、身心俱疲的糟老头。

一心想恢复中华正统,却迫于重压退缩回“一中各表”的乌龟壳里;努力祛除台独,却因受困民粹,在“三不”中原地打转。

10年前与10年后的马英九

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

用这句话来评价马英九以及他所主导的两岸政策,再合适不过了。

他执政的8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8年,也是台独势力膨胀的8年。08年上台时,他被视为中兴民国、阻击台独的英雄,16年卸任时,已经被看作纵容“台独”的元凶、害党亡国的崇祯。喊出终极统一的是他,提出不伦不类的“三不”(不统、不独、不武)政策的也是他。

(一)孤臣孽子

评价马英九,一定不忽略几个关键的细节。

他的父亲马鹤凌是国民党的元老。马鹤凌的遗言中嘱咐儿子“化独渐统,团结合作,全面振兴”。他甚至要求将“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写在骨灰坛上,以敦促儿子无忘父志。

马英九给自己长女取名马元中,次女马唯中。在汉语中,唯、元都含有一的意思。其中的政治意涵不言而喻。

他的哈佛法学博士论文《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是一部从国际法论证钓鱼岛主权归属以及中日莎问题的专著。该书旨在否定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为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论述提供法理依据。

他最喜欢的歌是《古月照今尘》。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莫负古圣贤,效历朝英雄,再造一个辉煌的汉疆与唐土。”

他说一看到俄国人,就想起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丢失的领土。

他曾受蒋经国之命草拟《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条例通过之时,蒋经国已死,他便带上文本跪在蒋经国灵前,含泪撕下,一页一页地烧给蒋经国看,以告慰长官在天之灵。

马英九祭拜蒋经国

可见,这位深受建丰同志赏识,生长在戒严时期的国民党“官二代”,是一位根正苗蓝的国民党人,是忠实的三民主义信徒。虽然他喝过洋墨水,经历了台湾民主转型的整个过程,但其思维模式十分正统。

马英九以后的从政经历也可以证明,家国天下、中华一统的情怀是那个时代以及父辈留给他终身的胎记,也是他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的人生目标。

(二)拨乱反正

马英九曾在几次谈话中说,他如今“作为马总统,做了马同学时就想做的事”。仔细考察,其所言非虚。

08年当选“总统”之后,马英九开始扭转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的去中国化潮流,让台独趋势悬崖勒马。过去八年里我们看到的诸多政策,从两岸直航、开放陆客来台、降低陆生入学门槛、洽签两岸经贸协定、高调纪念抗战、举行“习马会”、开通两岸交流专职机构电话热线开通等,都是这个大棋盘上的落脚棋子。

为了证明日据时期的台湾人不是日本人,寻找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接点,马英九高度评价台籍抗日领袖蒋渭水和李友邦将军。他盛赞蒋渭水先生是民族革命的先驱、民间运动的导师,也是文教改革的推手,甚至说蒋是“台湾的孙中山”。

为了否认“台湾主权未定论”,去除台独的理论基础,他重新解释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以及“《中日和约》”(大陆称《日台和约》),声称根据这一系列宣言和条约,台湾主权已经回归中国,不是无主之地。

为了消除年轻人中的天然独,他下令修改台独教科书。

马英九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都有些瞻前顾后。但在推动事关两岸关系的政策时,却异常果断。为了说服众人,他经常引用蒋经国的一句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

另外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国家主权,民族大义方面,马英九向来不曾有半点含糊。面对钓鱼岛争议,他不顾美国重压,坚称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并痛斥媚日的李登辉出卖台湾、羞辱人民、作践自己。面对南海岛礁争议,他亲赴太平岛宣誓主权。

马英九视察太平岛

在任期间,他谈论最多的就是两岸关系,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并积极从德国的统一中寻找经验教训。

凡此种种,基本可以确定,为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他是尽心尽力的。

(三)夹心饼干

尽管他做了这么多,其社会评价却很有限。在大陆和蓝营内部,他的“三不”政策(不统、不独、不武)被看作是独台的表现,而绿营则毫不犹豫地把“亲中卖台”这顶帽子甩给了他。

马英九受国民党化教育很深,他的言谈举止无不打上了“忠党爱国”的烙印。所以他可以喊出“反共”不“反中”,“反独”不“促统”。他不止一次表达过“和平民主统一中国”的想法,力图在恢复“中华民国”正统的情况下,通过推动两岸经贸往来,人员交流,扩大共识,最终达到和平统一。

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捍卫“中华民国”的法统,声称大陆仍然是“中华民国宪法”上的领土,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这与大陆主张的“一国两制”、我主彼从的设想格格不入,大异其趣。由于实力孱弱,在抢占中国正统的话语争夺战中,台湾处于弱势,所以他不得不在“九二共识”后面加一个“一中各表”来保护自己。

在台湾内部,马英九面临的情况更为麻烦。蒋经国去世后,台独思潮迅速泛滥,并逐步从戒严时期的涓涓细流发展成了席卷社会的主流民意。

马英九经历过无数次的选举。为了选票,他曾花大量的时间与选民互动,甚至长期下乡跑基层,等待问鼎大位的那一刻。这样的经历使他更加直接地接触到台湾社会各阶层的民众,也更嗅到了台湾社会正在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

这对于需要依靠选票上位的马英九来说,是非常尴尬的。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无异于政治自杀。随波逐流,高喊台独,不仅与自己的想法不和,也不见容于国民党内的原教旨主义派。

所以,他提出“三不”政策,称自己是“新台湾人”既是他性格懦弱,乡愿流俗的表现,也是被台湾客观的政治生态逼迫所致。

1998年李登辉为马英九站台辅选

终其执政期间,马英九一直在执行父亲“化独渐统”的遗志,希望实现“和平民主统一中国”的美梦。结果却落入两边不讨好,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大陆官方欢迎“统一”,却拒绝“民主”;台湾主流社会希望“和平”,却恐惧“统一”。夹在对岸的强权和本土的强烈民意之间,坚持执政基本路线的马英九,越到后来越是显得孤独和无奈。

(四)时运不济

靠着妥协和折中,马英九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总统”宝座,成了国民党的共主。

但是有几件事,是马英九始料不及的。

他所力推的两岸交流,经贸互惠,被台湾民众打成亲中卖台。选举中,他承诺只要和大陆在经济上形成高度的利益捆绑,经济必然大幅成长。结果刚刚上台,就遭遇到了08年的金融危机。他所期盼的经济成长不但没有来,还长期在1%、2%的低位徘徊。

由于性格清高,孤傲,他与蓝营众多大佬如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王金平的关系都处得非常的糟糕。特别是与王金平之间的关系极为不妙。为了恼火的是,他和国民党内的一位本土派大佬王金平因为选举,造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多马英九要求立法院予以配合的法案,都因王金平的暗中作梗而功亏一篑。特别是2014年两岸刚刚谈成的服贸协定。盛怒之下的马英九,决定借王金平进行司法关说的机会拔掉王金平立法院龙头的宝座。结果马英九错估了形势,引火烧身,大败而回。

随后太阳花运动爆发,大量学生以反对黑箱服贸的名义,攻入立法院,王金平乐得看马英九的笑话,拒不配合执行清场。

民进党组织的反马游行

马王政争的失利,重创了马英九的政治生命,其民调下跌至不足10%。他最中意的接班人江宜桦因为政争的关系,被迫辞职。

这次宫斗大戏导致国民党的气势落入低潮。国民党的政治对手民进党,不仅坐收马王政争的渔翁之利,还趁机收割了太阳花学运的成果,并在九合一选举中夺得五都,国民党仅勉强保住新民市的地盘。

面对党内要求为败选负责的汹汹民意,马英九被迫辞去党主席。

更为严重的是,国民党从此一蹶不振,在16年的选举中,国民党不仅丢失了执政权,也丧失了在立法院的多数席位。

执政八年,昔日阳光帅气、人见人爱的小马哥被活活折磨成了面容憔悴、身心俱疲的糟老头

到了他卸任的时候,背负超低的民意支持度以及要求他为八年执政道歉的呼声,马英九几乎成了蓝营人见人恨、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

这不禁让人唏嘘,辛苦从政所为何来?

(五)是非功过

如今马英九不在其位了,蔡英文粉墨登场。但台湾仍然坐困愁城,两岸危局,国际博弈,经济停滞,贫富分化,社会撕裂,一个也没有解决。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经验非常老练、手段特别灵活、想象力足够丰富的政治家。马英九是一个学者型的谦谦君子,他做不到,蔡英文也不行,宋楚瑜可能行,但已经老了,不中用了。

现在,无官一身轻的马英九精神了很多,照常天天晨跑,所到之处都有民众要求签名、合影。他还时不时地走入大学校园,化身马教授,和年轻学生亲切互动,当然无论走到哪里,谈论最多的还是他最在意的两岸关系。

热爱运动的马英九

讨厌他的人,如宋楚瑜依然骂他,说可以立一块“马英九葬中国国民党于台湾”的石碑。

《联合报》却说:纵观六十年的台湾政治史,在高层政治人物中,马英九几乎是唯一因人品而创造出政治品牌的人物。

事实上,要做到评论政治人物,特别是像马英九这样一个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政治人物并不容易。一方面,要有历时的眼光,因为当下的对错和未来的功过往往会翻转;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评价对象所面临的内外限制。

平心而论,考虑到台湾地区领导人所面临的诸多不寻常的内外限制,马英九的表现已经及格了。

他小心翼翼地想着恢复心中的正统,但面对强权政治的现实,不得不退缩回“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这个乌龟壳里。他努力排除台独意识,可面对民粹围攻,只好在“三不”政策中原地打转。

总之,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马英九已经做到了他可以做到的极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谈古阅今(tanguyuejin),欢迎关注,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者声明:非经本人授权,不得在任何平台使用该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