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犹如登山
演讲稿 让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代序)
时间追溯到09年元月六日,淘书的时候,在南阳一个卖旧书人家里,见有一个文件夹,装有14份五一年邓小平、贺龙签发的二野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一见之下,大为惊喜(语速稍快):我惊的是,时间过去了58年,而这14份烈士证,却没有送达烈士亲人手中;我喜的是,我幸运地淘到的这14份烈士证,非常有文献价值,我们常常说,新中国的建立,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五星红旗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但这些只是抽象的概念,而这些烈士证却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的见证,是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见证。并且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烈士证向我们昭示,生命的可贵,和平的可贵。在一些人看来,牺牲是一个士兵永恒不变的宿命,也是一个士兵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还有多少人会怀念那些为了赢得今天和平的环境、幸福的生活,而牺牲了的英灵呢?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崇尚忠义的民族,如今的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可能性随时存在,必要的时候,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否能够像革命先烈一样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维护祖国的安全,民族的尊严呢,如今的80后,90后,00后们难道不再需要爱国主义的教育了吗。如果需要,这些烈士证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呀。 用手抚摸着这些用先烈生命换来的烈士证,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和不安,它虽是一张张薄薄的纸,但它是烈士生命的凭证。这些烈士证是1951年签发的,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用手捧起这些纸张发黄的烈士证,用手捧起这承载着烈士生命的,沉甸甸的纸。60多年的历史啊(高声有感情地读),60多年的岁月,60多年的烟尘,却怎么也遮掩不住,烈士那鲜活的生命!
那一天,我满怀着得到珍宝的喜悦心情回到家中,向妻子梁金丽,女儿杨子介绍了烈士证的情况,并一张张展示给她们看,她们的激动让我感动,我有个幸福快乐的家,一家人总有着一样的心跳。我讲述了烈士证上的信息,她们听后深受感动。女儿杨子虽然是一个女孩子,却对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很感兴趣,崇拜英雄。爱看央视的防务新观察,军事纪实,以及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座的朋友们,你们看过电影集结号吗,《集结号》是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建国初期为题材的电影,主要剧情为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下令以集结号为令撤退;惨烈的战争中,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他们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3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外,47人全部阵亡;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队改了编号,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求索,他要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是否吹响的真相。集结号的战争场面非常惨烈。那么,集结号的教育意义在哪里呢,我认为集结号向社会呐喊,安抚先烈英灵,为牺牲者讨回荣誉,记住该记住的,珍惜该珍惜的,这就是集结号带给我们最大的教育意义。
女儿看了《集结号》后,特别景仰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民族的解放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当听了我的讲述后,她当即决定和父母一起寻找烈士的亲属,做生活中的谷子地,为这些烈士圆回家的梦。妻子梁金丽向我建议:你应该赶快寻找烈士的后代,让烈士英魂回家,把烈士证送到他们亲人的手中。因为这些烈士证在你手里,仅仅是藏品,如果送到烈士亲人的手中,就是一个生命回家了,就是一份亲情回归了。妻子厚重质朴的话语,暖暖地让我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赶快行动起来,为烈士找家的信念。
自从淘到这14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我昼夜难眠,寝食不安,下决心要找到烈士家人,我在妻子梁金丽,女儿杨子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对每份烈士证上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根据烈士证上的内容,写出烈士证简介,并对烈士证上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如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等信息,制成革命英烈名录。妻子梁金丽把烈士证、革命英烈名录、烈士证简介进行了复印,作为寻找烈士亲人的资料,然后着手收集资料,我查阅了南阳县地名志、《南阳县志》等南阳文史资料。在整理资料过程中,我发现,当年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反复调查、寻找,但由于姓名不对、地址不详、资料不全、战争时期部队番号多次变化、解放后行政区划变更和村庄迁移等原因,致使这14份烈士证一直未能送到烈士亲属的手中。
于是,我按照烈士证上提供的烈士籍贯,开始调查寻找。还通过多种形式查访,如发动亲朋好友调查打听,打电话询问。在新浪网上开了为烈士找家的博客,把烈士名录登录在博客上,逐日写一篇博客,提供信息,寻找烈士的亲人。并把新浪网上的博客,贴在南阳吧上,扩大寻找的范围,在网上寻找烈士亲人。
漫漫寻亲坎坷路,执着查访不觉苦。在寻找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不少烈士籍贯一栏的信息相当模糊,大多只写了南阳县人。再加上烈士家属的搬迁,村落名字的变化,烈士的亲人,有的已经故去等原因,为烈士寻亲犹如大海捞针。但这些困难没有让我退缩,决定迎难而上,为了扩大寻找的范围,我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时间,带上简单的午饭和开水,到原南阳县周边村庄进行寻访。甚至骑车到社旗、邓州等地的偏远乡村去调查,行程二万余里。累了,放好自行车在路边歇歇;渴了,喝几口自带的白开水;饿了,打开妻子为我准备的饭盒,匆匆吃上几口。
后来,我感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应该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和媒体的力量,来共同寻找烈士的亲人,共同掀起一场更大范围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在女儿、妻子的陪同下,走进南阳晚报社,诉说了我们的愿望,开始借助媒体的力量为烈士寻亲。 09年8月4日,《南阳晚报》在头版头条以通栏大标题,刊登了题为《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导读,并在第6版,刊登了题为《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马上到了,杨连山和女儿联手本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的报道。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河报,南阳市电视台,河南卫视都市频道,情感密码,驻马店电视台,天中晚报,教育时报,东方今报,河南文史资料,南阳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四、五十篇次的报道,南阳市民政局,和2区民政局,发动各乡镇、民政所的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去,仔细摸排。南阳一些商家在卖场内,每天也定时用喇叭宣读为烈士找家的信息,这是一场爱的接力,这是一场情的传递,大爱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争相给我和报社打电话提供相关线索,介绍背景资料。南阳市三初中已退休的李长海老师,提供了南阳县周边村庄变迁的情况。卧龙区宣传部外宣办主任熊运彬多次打电话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并到十四中采访我,把采写的文章发表在东方今报上,还把文章和照片发在网上进行寻访。 09年8月5日,《大河报》A9版,刊登了题为《南阳教师要为烈士找家》的报道。同时,南阳电视台也播出了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的专题节目。就这样,为寻找烈士亲属的工作出现了转机。因为这一份份的爱,为烈士找家的路在山穷水尽之时,突然柳暗花明了。
8月7日上午9点,我接到了南阳晚报记者于欢打来的电话。他说,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的消息见报后,南阳市高新区七里园居民,赵永全打来电话说:烈士赵明山应该是他的亲大伯。听到这个好消息的那一刻(充满感情地高声),我激动万分,泪如泉涌,180天的四处奔波,180天的望眼欲穿,180天的翘首期盼,180天的执着坚守,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都在这一刻如鲜花般绽放。今年69岁的赵永全,祖籍是南阳市高新区高王庄村苗庄,其父叫赵昆山。我们赶到后,赵永全说:“我从小就经常听父母念叨大伯赵明山的事。因为家贫,大伯于1946年外出逃荒。后来,有人说他当解放军了,也有人说他死了……我父母在世时经常提起他,说他早晚都会回来的。我母亲是在今年3月份去世的,去世前说得最多的还是大伯赵明山。她老人家说:我们现在生活好了,有吃有穿,还图什么,只是想让自己的亲人叶落归根。”
8月8日上午11点,我和南阳晚报记者、南阳市电视台、采访组一行6人,第二次来到苗庄村,将赵明山烈士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交给了他的侄子赵永全。悲喜交加的赵永全双手接过烈士证,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扑通一声,跪在母亲的遗像前,嚎啕大哭着说:“妈,大伯找到了!58年了,我大伯终于回家了。您的心愿实现了,您可以瞑目了。”当天中午,赵永全和姐姐来到自家的祖坟前,将这一消息禀告已经作古的亲人。此时此刻,我心中的欣慰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久,盛夏的清风又吹来了好消息。8月25日下午,河南省电视台记者窦东杰一行,第三次来到南阳。仍由南阳市三初中李长海老师担任向导,我和寻访组驱车前往内乡县赤眉镇齐营村,寻找齐华针烈士的亲属。
在齐营村,我们找到了烈士齐华针的侄孙齐熙纯。于是,我们在齐熙纯的带领下,乘车前往西峡县田关乡岈子村,找到了烈士齐华针女儿齐伍云的家。齐伍云已经去世,说到齐华针烈士是在确山战斗中牺牲的,齐伍云的丈夫、82岁高龄的李菊令说;“陈赓、谢富治部队打确山的事我知道,为了牵制敌人,发起了宛东战役,陈赓、谢富治决定攻打确山,战斗打哩激烈得很呐,解放军集中兵力,强攻确山县城、西南的一个山头,敌人在山上凭借险要的地势,居高临下,负隅顽抗,解放军战士发起一次次强攻,都没有成功。后来,由于完成了战略牵制任务,咱解放军主动撤出了战斗。打确山那一仗,解放军战士牺牲了两千多人,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战场的树木和小草。我们现在才知道我岳父也是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作为烈士的家属,我感到很自豪,很光荣。在场的人们,听了烈士女婿李菊令的讲述后,无不为烈士的英勇牺牲精神所感动,无不为战斗的惨烈而震撼。我们 确认这里就是烈士齐华针(珍)女儿的家后,我从文件夹里掏出烈士证,走到烈士女婿李菊令面前,双手递给了他。我首先向他解释了这张1951年颁发的烈士证,为什么58年后才迟迟送达的原因,然后对他说:“58年后的今天,齐华针(珍)烈士终于回家了,总算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现在,我双手把烈士证交到你手里,了却了你们一家祖孙三代的心愿,你可要好好珍藏,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让后代人知道,自己的先辈中,有人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一件光荣的事,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当时,窦东杰对齐伍云的孙女李平说:“听说今年你考上大学了,学费得7800多元,还没有着落,你哥哥又正在上大学,家庭经济一定很困难。我给台里联系了一下,帮助你们解决一点儿实际困难。台里答应给你申请一个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指标,后天我带你去洛阳,到捐款仪式现场,给你解决1万元的学费。你和你哥哥都考上大学了,烈士听到这个好消息,也可以瞑目了。”当看到烈士后代眼中的泪水时,我欣慰地感到,世上的情感永远是共通的,人间的真爱,是无处不在的。
9月7日下午3点,我和都市频道寻访组一行前往曹岗村,寻找张文武烈士的家。在张玉峰家中,我们和四位七八十岁的老人进行了座谈。据老人们介绍,张家在解放前,确实有一个外号叫四麻子的人,外出当兵,后来下落不明。1966年,大队曾举行过追悼烈士的仪式,烈士名单中就有张文武。经过认真、反复的筛选、排查,寻访组最终确认张玉峰的四叔(四麻子)就是张文武烈士。于是,我把烈士证双手递给了张玉峰。接过烈士证,张玉峰的心情万分激动,泪流满面,哽咽着说:“58年后,我这个四叔终于回来了,我又悲痛又欣慰。我奶奶因思念四儿子哭瞎了、哭疯了(低缓地),临终时也没能见到她这个儿子。我要到西地奶奶的坟前,告诉她老人家:您的四儿子终于回来了,您的遗愿终于实现了,您也能在九泉之下安息了。”听着张玉峰发自肺腑的哭诉,我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寻亲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我相信有爱就有方向,有爱就有动力。
09年9月17日下午3点,窦东杰一行又来到南阳,我们驱车前往邓州市高集乡沈堂村,调查单华荣烈士的情况。我们先到邓州市民政局说明来意,然后由该局办公室孙主任陪同,来到高集乡沈堂村, 找到单新强, 向他了解情况,单新强说:“我爷爷单风亭兄弟五个,老五单风举有个儿子叫单化荣。我父亲叫单化有,还有一个叔叔叫单化久。民国31年年程,庄稼颗粒无收,我的长辈们没吃没穿,为了活命,逃荒要饭来到沈堂村,没有房子住,就搭了个四处透风的草庵居住,以理发为业。后来,恶霸地主欺辱了我奶奶。为了有饭吃,为了报仇,单化荣就去投奔八路军当兵,临走时发誓说,将来立功了,回来盖房子,报仇雪恨,这样就能有饭吃,有房住,翻身当主人,不受外人欺负。”当天夜里,单华荣就义无反顾地寻找八路军去了。”我们听了,感慨万分道:“这真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啊!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穷人闹革命,受欺压的穷人只有造反,才能翻身得解放,才能成为国家的主人。”
经过到村里找七八十岁的老人调查取证,我们一致认为,烈士单华(化)荣就是单新强的堂叔。于是,我把烈士证交到单新强手中,对他说:“省电视台窦老师一行和邓州市民政局,做了大量调查取证工作,终于确认单华(化)荣烈士就是你的堂叔。58年后,单华(化)荣烈士终于魂归故里了。这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人民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然后,烈士家属、寻访组和众乡亲一起向烈士证三鞠躬,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怀念。邓州市民政局孙主任当即表示,好事好办,特事特办,为烈士的亲属办低保,并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让单华(化)荣烈士含笑九泉。
在为烈士找家的过程中,虽然有许许多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我一直执着地寻找下去。10年3月,南阳市法院丁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他老家有一个大哥解放前,外出当兵牺牲在外,解放后没有回来。我曾去调查寻找,正在进行核实,如有可信的证据,就可以确认了。11年1月,南阳日报、社区新闻版,以用亲情告慰英魂为题又进行了报道。在建党90华诞之际,为烈士寻亲活动再掀高潮。11年7月,社旗县有人给我打电话说:他奶奶的娘家,有一个弟弟在解放前出去当兵,姓平,牺牲在外没有回来。这是个很有价值的线索,我多次去调查,具体情况现在也在落实中。为了让烈士英魂回家,我不会放过任何有用的信息。12年2月,河南台新闻频道驻南阳记者做了一期节目,发动全社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寻找烈士亲人的活动之中。
六年来,累也好,苦也好,我都乐于面对,和这些壮烈牺牲的烈士们比比,我总觉得这不算啥,我不图名,也不求利,只有一个朴实的想法,给烈士亲人送一个确信,圆烈士回家的梦。我只想着这些烈士,他们为了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先烈们面对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他们没有胆怯,没有退缩,脸不变色心不跳,挺起胸膛,为了胜利,为了祖国,血染战袍,壮烈牺牲。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的解放,换来了人民的幸福,换来了新中国的建立。如今,60多年过去了,他们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的英灵在外流浪。如果不利用这个机会,让烈士魂归故里,这些烈士的身世和悲壮的事迹,将成永恒之谜。这是一件让我们后人于心不安,满怀愧疚的事。又想着烈士的亲属,已逝的或活着的,他们60多年的思念和牵挂,又该寄往何处。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有的找到了家,他们的亲人是烈属,享受了应该享受的待遇和光荣。而这些没有找到家的烈士,他们的亲人不是烈属,有的可能解放后划成了地主,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批斗,受了多少委屈。他们无法享受应该享受的待遇和光荣。可是,他们的前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生命都献出来了。这些烈士的亲人,应该享受烈属的待遇和光荣,却没有享受,反而受到冲击批斗,这是多么不公平啊,我为烈士找家,就是要还他们一个迟到的公平。在寻亲过程中,我每到一个村庄调查,都有不止三两个,解放前出去当兵,牺牲在外,没有回来失踪的人,建国已63年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还在医治着战争的创伤。所以,为烈士找家,是时代的良心,是民族的良心,是国家的良心。为了让这些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英烈,魂归故里,让他们能在九泉之下安息,从而实现他们亲属几代人的心愿,我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不辞辛苦地为烈士找家。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到目前,已经找到了南阳籍烈士张文武、齐华针、单华荣、赵明山四位烈士的亲人。这些烈士的亲属们,都不知道亲人当年去干啥了,是健在着,是到了台湾,或者是牺牲了。当我把时隔半个多世纪的烈士证,递交到他们手中,他们悲喜交集,热泪盈眶,听了我的介绍,他们才知道,自己的亲人,是为了新中国建立而牺牲的。是死得其所,无尚光荣(高声地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烈士的崇高献身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烈士们的牺牲精神,才有了共和国的今天,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建国60多年了,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战争岁月,已经渐行渐远。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可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不可缺失啊。许多年轻的一代,对战争岁月愈来愈陌生,为烈士找家,圆烈士回家的梦,岂不是可以唤醒,对那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岂不是可以唤醒人们对先烈们,英勇献身的牺牲精神的景仰,岂不是可以让我们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
随着一位位烈士回到了家里,我为烈士找家的信心倍增。目前,尚有10位烈士的亲人还无法找到。这10位烈士的姓名(和基本情况)是:王春法,任守连,张万全,平玉山,马福才,路占阳,王清生,方长如,丁炳福,徐培进。
王春法 ,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所在部队是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一三一团炮兵连,1947年7月,在木栾店战斗中牺牲,25岁。
任守连,南阳县人;所在部队是第九纵队,第二十七旅第七十九团;牺牲地点是安徽省宿县南周成庄;安葬地是宿县,南周成庄村,西地东头第一排。这个烈士有具体安葬的地点,如果能找到烈士的亲属,可以去祭奠悼念。
张万全,南阳县五保区马营(三马)村人;1947年参军;所在部队是第四纵队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在张庄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 。
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参军时间:不详;所在部队是第六纵队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第三连;1947年5月1日,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只有17岁;若在今天,还是一个大孩子,一个有着灿烂梦想的青春阳光男孩儿。
马福才 南阳县人 1937年参军,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38年4月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
路占阳,南阳县人,是6纵17旅50团3连副班长,1947年12月11日在双柳树战斗中牺牲,年25岁。
王清生,南阳县人,1948年12月参军,是13军38师24团战士,49年12月26日在化兴战斗中牺牲,20岁。
方长如,南阳县人,是4兵团13军39师115团战士,49年4月在渡江战斗中牺牲。
丁炳福,南阳县人,1947年参军,是4纵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48年在河南镇平桐柏庙战斗中牺牲,18岁。
徐培进,南阳县人,参加时间不详,是16军47师139团战士,49年在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
这些烈士中,年纪最大的是任守连烈士,38岁,最小的是平玉山烈士,只有17岁,还有丁炳福烈士18岁,王清生烈士20岁。他们处在花季,正是豆蔻年华。如果生活在今天,还在上着高中,还会在父母面前撒娇,享受着和平幸福的生活,可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牺牲在新中国的朝阳,即将升起的清晨,他们未能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冉冉升起。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着人民的幸福之花;用自己的生命,铺就了通往胜利的革命道路。一想起他们牺牲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华,我的心就禁不住颤抖。在这里,我呼吁各位朋友,马上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共同努力,多方调查,寻找有价值的线索,让每一位烈士都魂归故里,我也会继续执着地寻找下去,为他们回家圆梦。如果哪位朋友发现了这十位烈士的有关情况,请及时和我联系,我的手机号是15203807935(重复一遍),也可以在百度上搜连山藏书,在博客上留言联系。我代表九泉之下的这10位烈士,以及这些烈士的亲属,向大家表示感谢,谢谢大家了,我给各位鞠躬了(鞠躬)。
朋友们,建国已经60多年了,他们,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却没有魂归故里。生活在今天和平幸福中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他们的英魂早日回家。只要还有一位烈士没有回家,我就没有完成心愿,为烈士寻亲的脚步就不会停止。所以,我把今天演讲的题目定为 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2012年4月8日
永远的谷子地
让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
卷一 淘得烈士证
第一节 杨连山其人
杨连山,生于农历1962年6月初3,属虎,河南省社旗县李店镇薛庄村人。父亲杨文兴,一生务农;母亲王金荣,一生最大的事业就是养育了我们姊妹六人。
1970年八岁时,在薛庄大队草庙王学校上小学。当时,学校校舍不够,借用草庙王村西头三间牛屋当教室。正赶上毛主席他老人家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立足于大打,早打,打核战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一上课,学生们手拿家长做的红缨枪,站成一排练冲杀,嘴里喊着杀杀杀。懵懵懂懂的度过了小学。上初中时,一晃可过去了。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开追悼会时,是在下午三点,天星洒着小雨。日本张老师搬了一张课桌,放在教室门前,上面放了她从日本带回来的袖珍收音机,转播追悼会的实况。于是,收音机里传出了华国锋致悼词的声音。1977年9月,考高中是在李店小学举行的,一进学校的大门,迎面一张桌子上,放着带框的华国锋画像。上午语文作文题目正好是,当我站在华主席像前所想到的。考了语文考数学。下午是面试,教办室的王老师问了几个时事政治方面的问题。那一年,我以49名的成绩考上了李店公社高中,取100名。1979年7月7、8、9三天,参加高考。是在青台高中举行的,去时,天下着大雨,就住在高中西边小学教室里,忽然发现一个书包里有一本复习资料,抽出来一看,竟然是在四川工作的大姐寄给我的政治复习资料,不知啥时间有同学偷走了。我重新得到后,时间紧迫,麻利抓紧时间复习。第二天考试时,天放晴了。语文作文题目是,把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改写为记叙文。从此,终生记着了作家何为和他的散文第二次考试。那一年,我考了287分,够大专线了,体检后,复查分数时复查少了。1979年11月考上了社旗师范。所以,我是文革的最后一批受害者,又是恢复高考第三年的第三批受益者。是我所在的社旗县李店公社薛庄大队十年文革后,第一个不通过开后门参军、招工、推荐上大学而靠自己的本领,跳出农门的人。当时,成为四外庄的一大新闻,轰动一时。
1981年7月社旗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分配至李店乡中教历史。1985年9月调入社旗镇三初中教语文。1987年南阳教育学院中文(函授)毕业。1992年9月调入南阳市14中教语文。自参加工作至今,倏忽尔来32年矣。04年河南省教育学院高师本中文(自考)毕业。学业上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靠自学,略知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知识。再加上天资驽钝,用功不勤,年近半百,一事无成。工作上虽然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却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带着镣铐跳舞。大有老黄牛掉进井里,越挣扎往下卡的越紧、陷得越深,下也下不去,上也上不来之感。先后主编了雏鹰、文网、琢玉等校报,编印了文网荟萃、14中校志、文海拾贝和心有灵犀四本书。
本人乃十不极品男人:不吸烟,不喝酒,不喝茶,不打麻将,不斗地主,不赌不嫖不毒,不乱跑,不乱花钱。总之,一言以蔽之曰,吃喝嫖赌毒,一样都不沾。言谈上笨嘴拙舌,谨言慎语;行为上谨小慎微,遵纪守法,安分守己,成天小心过于,走一步一摸鸟。故毫无生活情趣,百无聊赖。唯嗜书如命,如醉如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玩物丧志。自嘲是个书呆子,酷嗜红楼梦,乐此不疲。常著文自误。闲暇之时,常常穿街走巷,出入于废品站之中,来往于贩书人之家,以淘得自己喜爱的旧书而自慰。对四川一位退休教师说的淘到自己喜爱的书,饭都多吃两碗。颇有同感,引为知己。
展望未来,此生休矣。在仕途上,一过42岁都不提了,而我已年过半百了;在桃花运上,对嫦娥一般的美女不感兴趣,平生只爱自己的妻子;在发财上,如果不做生意,只有在梦中发财了;在学术上,天资驽钝,又不用功,难有所成。不过,也很难说。世上的事,谁能说的准呢,也许有一天,条件成熟了,也能弄几本小册子呢。俗语说得好,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
第二节 藏书趣事
人对某种东西的喜爱,往往是天分中就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我对书的喜爱就是天生的,是从小就有的。小时候,就对书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读的第一本书是林海雪原。那时,大姐在青海西宁工作,回来时带回来一本林海雪原。二姐先看。有一天,我找到了。一看就被书中惊险曲折的故事吸引了。从此,就废寝忘食的找书看。上五年级时,从村上薛自鹏的手里借来了水浒传,看的津津有味,终生难忘。上初中时,读了志愿军英雄传、连心锁,至今记忆犹新。上高中时,从每周五毛钱的菜钱中,节省出来点钱,买了一本世界通史,后来这本用菜钱卖的书,不知踪影了。参加工作后,更是好看书。从93年开始,收藏旧书。一日,看日本一个作家写的文章,说把爱好变成能赚钱的事,特别有意思。从96年开始至99年,我淘书,妻子小琴买书。我闲了,也帮妻子卖书,成了一个业余书贩儿。并且于此时开始收集顺口溜,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自知。是局外人无法体验到的。而淘书过程中的许多故事,又是令人难忘的。
一、几十斤马恩列斯毛像
一次,到社旗西大街一废品站淘书,书没淘到,却发现了几十斤马恩列斯毛像,弯下腰仔细翻翻,感觉这些马恩列斯毛像极有收藏价值,因为一种印刷品一旦不再出版,就成为不可再生的珍稀物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马恩列斯毛像就会不断增值,于是我当机立断马上掏钱买下。有一回,在南阳校场路贾家淘书,见有一捆83年的电影海报,想要,却把握不准。心想,又不是文革时期的电影海报,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没有要。回家后,一看藏书报,一张都卖180元。心里那个后悔呀,肠子都悔青了。还有一回在七里园遇见千把斤大炮、机枪制造示意图,没有要。后来有人卖走。网上卖了高价钱。一种东西,一旦不可再生,就具有了收藏价值。听挑高中教辅的老王说,85年他遇见半汽车电影海报,不敢要,只要了十来张糊墙了,如果全要了,藏到现在,几座小洋楼也值。老王还说,有一次,汉画馆往新馆搬家,成箱的汉画像拓片,有几十箱,一张都没有敢要。这就是版本知识和胆识的问题了。有的人见了宝,却不识宝,优柔寡断,没有胆识要,眼睁睁的失之交臂,白白错过。
二、淘到油印袖珍本毛主席诗词
大约是08年的一天,我去废品站淘毛选回来,在一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书,忙弯腰拿起来翻看,是油印的毛主席诗词,封面是梅花图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购买了下来。捡了漏还不敢公开宣扬,只好心里偷着乐,而这种得了宝贝心中偷着乐的感觉特别美妙。
三、邮购外文版毛选
由于痴心收藏毛选红宝书,我经常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浏览。一次,发现网上有人拍卖俄文版毛选。于是,立即参加竞拍,经过一轮轮竞价,终于以不菲的价格拍得了此套书。现在,我已收藏了几十种外文毛选,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语录等。
四、 三千斤文革报纸却没要
97 年秋天的一天,要回老家薛庄看父母,听宝宝她外爷说,社旗河南街一废品站有一屋子旧报纸,二三千斤。你去看看能不能要。我去一看,是社旗党校资料室卖出来的文革报纸,一个月合订一本。有毛主席的我的一张大字报;有批判邓小平猫论的文章;有人民日报社论。我问老板,多少钱一斤?老板说得0.7元一斤。我说,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儿。老板说你来车拉时再说。问了价,骑车子回薛庄了。下午回了南阳。过了一段时间,再去想买时,老板说,一部分有人卖走了;一部分有人卖去糊窑了。我听了,心里后悔不已。遇到自己喜欢的书刊票证,看谁有版本知识和胆识了。有价值的东西,看准了,要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买下来。宁可卖贵,也不可错过。有些事,一旦错过了,就失之交臂;就失去千载难逢的机遇;就真的是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要吃这个包子,没有这个馅了。搞收藏是讲究机缘的,淘旧书就像找老婆一样,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五、借了几本线装书
还是97年秋天,有一次到社旗县河南街唐方公路西边一废品站挑旧书,见屋里有一二十本线装书,是医书和石印的康熙字典,给老板讲,这些书我要了,多少钱一斤。老板说这些医书,有人想要,我都没有给,先不卖。还有十几斤马恩列斯毛著作,后来,马恩列斯毛的书买了。最后,我说那这样吧,我借几本看看。老板倒爽快的答应了。谁知,回到南阳,往书摊上一放,本意是招揽生意,不想卖,偏偏遇见熟人了,非要卖,不卖。借过去看看,这一借没有下落了。这一来,叫人后悔不已,无法还给废品站老板了。等于失信于人。因为失信于人,再也没法去挑书了,断了生意之路。做生意诚信最重要,一旦失信于人,就成了菜瓜打锣,一锤子的买卖,断了生财之道。
六、六毛一斤的旧书
98 年春天,妻子小琴回社旗家里,给我打电话说,你回来一下,在社旗西大街一个废品站,有好多的书,是从新华书店卖出来的。你回来看看,看能不能要。于是,我在星期日回去了,一看,有一些文学书;有一些初中复习资料;有一些文史哲书。给老板说,这些书可要可不要,便宜些吧。老板说,六毛一斤。不能再便宜了。于是,挑了五百多斤,花了300多元。其中,有著名散文作家周同宾的情歌挽歌。
七、淘得二十五史
98 年春上,有一次,骑了自行车回薛庄看父母。归时,拐到校场路,在路北曹家,见屋里有一编织袋书,打开一看,是精装的25史。问女老板,得多少钱?女老板说这书先不卖。我说,不卖算不中,给多少钱也不行,那要不成。后来,又几次去搞价。那一次,老板正装车的,老板终于答应卖了,张口要460元,一狠心,咬咬牙买了下来。成为了镇宅之宝。有一次,还是在路北曹家,遇见挑旧书的小熊,他说,屋里有巴金写给廖华歌的毛笔信。我说,在哪儿。他说,你去翻吧。我在书堆里翻了半天,也没有翻出来,不翻了。事后,后悔不迭,当时为什么不仔细翻找呢。
八、喜得贩书偶记
一次,到校场路贾家挑旧书,只见地上凌乱的旧书中,有一本厚厚的翻开的书,走过去弯腰拿起来一看,是五十年代出版的贩书偶记。精装本,自然旧。粗糙的草纸,发黄的书页,满书皆有沧桑之感。忙和挑的其它书一起购回,一称12斤,1.2元一斤,共18元。有价值的书,流落到废品站,又幸运的到爱书家手中,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又遇见了善心人,又回到了家里,又可以感受到人间的关爱和温暖。而爱书家能得到自己喜欢的书,心中的喜悦和幸福,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藏书也像别的嗜好一样,是可以上瘾的。每得一本喜爱的书,内心无比激动,无比喜悦,无比幸福。她可以刺激人体分泌一种激素,使人兴奋不已。一次次反复的刺激,可以使人一次次地兴奋,一次次地感到幸福。于是,上瘾了。后一次的刺激,必须比前一次的刺激更厉害,才会感到兴奋。
九、挑到采红集
还是在贾家,有一次,在堆满了旧书的屋里翻着,弄的两鬓苍苍十指黑。正翻着哩,猛然发现了采红集。忙拿起来翻翻,一见之下,极为亲切,如逢故知。对此书可谓熟悉极了。96年南阳市成立了红学会,我即加入,所写论文:略论金瓶梅对红楼梦的影响,入选了采红集。书出版后,还专门召开了研读首发式。如今,在此特定的场合,又见此书,犹如走失已久的孩子,又扑入了父母的怀抱。也顾不得询问走失的原因及遭遇了,只顾怜惜哩。忙交钱卖了。
十、购得一百多张文革唱片
一日,去新华东路偏法儿家,见沙发上堆了一堆套有纸袋的唱片。抽出来一张一看,是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唱片。于是,问偏法儿,这些唱片咋卖的,说说价,合适了,只要能接受,一次全买了。偏法儿说,这号东西少的很。现在清是遇不见了,像白头小虫儿(即麻雀)一样少。你要想要了,三元一张,不要算了。我一查,一百多张,得300多元,一咬牙说,我买了。可赶掏钱时,口袋里只有35元,下欠280元,说,明天下午我给你送来。及至第二天,专门去送了钱。买毛选时,常常口袋里的钱不够,赊了帐,过后专程送钱。做买卖诚信最重要,99次诚信,一次没有信守承诺,就失去了信任,以后就做不成生意了。社会上很多人也懂这个道理。但就是明知故犯。这等于是商业自杀行为。
十一、 淘得毛主席、林彪合影
一次,到校场路路北小阎废品站挑书,屋里堆有半尺厚二百多斤的旧书。一翻,翻出了三、四本红宝书,忙抓在手中。这一下,来劲了,连三赶四的挑书,见了抓在手中。放在门外。一会儿,挑有四五十斤毛选、红宝书、文革资料。正挑哩,联合街老孟的儿子也去了,也在那儿挑书。我翻开几本旧书,翻出了二张毛主席和林彪的合影,心中高兴极了。后来,称称,一共57斤,1.2元一斤,共68.4元。装了两编织袋。口袋里的钱不够,先给了18.4元。下欠50元,阎老板只让带走一袋儿,我到民主街东头妻子小琴的旧书摊儿上,拿了钱,给了老板后,又带走了另一袋。一下子能买到五、六十斤毛选、红宝书、文革资料,又买到了二张毛主席和林彪的合影,可谓奇遇了。
十二、珍贵的手抄本:东京事件(又名101个雕像)
07 年秋天的一天,在中州路大涵洞西边乔家废品站挑旧书,正在书堆上乱翻呢,忽然见薄薄的一册日记本,深蓝色的软皮面,翻开一看像是手抄本小说。翻到第一页,题目是东京事件,又名101个雕像。我当时站在书堆上,一页页的翻看。可惜中间有几页残缺,心想,怎样才能补完整呢。回家后,把散开的页面粘粘,残缺的部分只好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补补。然后,又重抄了一遍。
十三、手抄本二百张美人皮
大概是在07年的春上,是双休日的一天,骑了车子,到八一路路北小阎废品站挑旧书,有一捆旧书报,解开一看,有一个蓝色塑皮儿的笔记本。前面记录了文革期间开会的内容,中间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标题是100张美人皮。一看题目,很能吸引人。心想,这可能又是一本手抄本小说。又翻了一阵子,挑不来别的书了,就这一个本。只好给了阎老板一元钱。回到家里,用了几天时间,又录了一个副本。
十四、偶遇手抄本于飞三下江南
有一天,从陈铁岗她婆家回14中,走到中州路11小西边时,见一租书店门口,摆了一百多本旧书。轧好车子,弯了腰,睁圆了两眼,先留心看了一遍,没有可要之书。忽见有一个64开的日记本,拿起来打开一看,是于飞三下江南。抑制着内心的惊喜,问老板,这个日记本多少钱,老板说,二元吧。我说太贵了,一个真薄的日记本,会要了二元?我就是想看看后面的两页民间验法儿。不行了,我把这二页民间验法儿撕下来算了。老板说,那会中。于是,淘了两元买了。心想,还是卖旧书的老板的,一点儿也不识货。这个日记本的价值,全在有手抄本小说上。
十五、邮购外文版毛选
06 年3月份,见藏书报上登有焦作牛智有的售书广告,有一套俄文毛选,要200元。打电话商价,少120元不卖。于是,汇了款,过了一段时间,寄来了,品相近于全新。过了半年,又从他那里邮购了三套日文、英文、法文的毛选,280元。再加上邮费30元,共310元。如今时兴网上购物。网购书本,就像隔山买磨,风险是很大的。但两次邮购毛选,还都达到目的了。由于网络的发达,今后,网上开店成为了一个新的发财渠道,亦成为时尚。
十六、袖珍油印本毛主席诗词
大约是05年的一天,我去废品站挑旧书,回来时,在永安路老张的旧书摊上,是他妻子在那儿卖书,我站那儿看看。忽然发现了一个小本本,忙弯腰拿起来翻看,是128开油印的毛主席诗词。问老太太,这个小本本得多少钱。老太太说,想要5元的,你要要了四元吧。我说便宜点儿吧,3元中不中。老太太说别争竞了这号本,现在不好找。4元吧。我淘了钱,心中高兴得不得了。印象中寒室尚没有这个版本。捡了漏儿,犹如意外得到了珍宝,而这种得了宝贝,心中偷偷乐的感觉,特别幸福,特别快乐。
十七、淘得红宝书
09 年腊月26,在校场路高个儿废品站路边,正要进废品站看看。见一中年妇女推了一个小三轮车,车上有两捆旧报纸,几箱子旧书。我见一只箱子里有一些红本本,一看是毛主席诗词、毛主席语录及毛选一卷合订本。忙抓在手中,问中年妇女,要多少钱。中年妇女说,你说。我说道,我卖旧书,都是论斤的。这真些儿,也没有办法论斤称,不乱说,5元算了。中年妇女说,中啊,啥多少哩,家里还有一些书,要不要。我问,是啥书。要是课本了要不成。中年妇女说,啥书都有。我又问,有没有毛选,要是小说了,找卖旧书的,他们要。因为身上没有带多少钱,也不敢到家里去看书。玩旧书,身上要经常带钱。不然的话,遇见自己喜欢的旧书了,也没有钱买。
十八、巧遇签名本
08 年才过了春节,是正月15前后吧。在仲景路桥上西边小夏的旧书摊儿上,见有周同宾的签名本,抽出来翻翻。问小夏,这个书本得多少钱。小夏说,是签名本,那多呀。有一儿在一个废品站,见有一堆。有的不出名的都甩到一边去了。我说,你咋不都要了的,我收藏签名本。以后见了买下来。说毕,弯了腰,把签名本挑出来,有13本。3元一本,一共是39元。第二天,又去仲景路桥上逛旧书摊儿,见老三的书摊儿上,有郝树声的系列三部曲,亦为签名本,5元一本,都买了。人活在世上,是要干事的,事儿不分大小。只要务着一样,下苦功夫,耐得寂寞。做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必能做出成绩。比如雕刻印章、养花、收藏乡邦文献,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必能做强做大,做到极致,成系统,成规模,也算作出一点儿成绩。
十九、一次购连环画260本
有一年夏天,在家属院大门口,见有一个收废品的男人,问有没有书。他说有些画本,你要不要。我说,拿出来看看。收废品的男人,从车子上拿下来一个编织袋。里面装的是连环画。我倒出来一看。心里高兴极了。表面上装着不在乎的样子,漫不经心的问,有没有武打小说,有没有药书。这些画本多少钱一斤。男人答曰,你看。我说,不给你乱说,都是一块五一斤。中了要,不中算了。男人说,中啊,给你吧。一称15斤,22.5元。回到家里一整理,数数,共260本。一次能淘到260本连环画,令人欣喜不已,可谓豪举。
二十、很喜欢被人叫书筋
有一次,到废品站转了一圈儿,走到中州路卫校东边,在光头老刘的旧书摊儿上,弯着腰看看,淘了两本书。掏了钱,我对老刘说,我买书第一价钱要便宜,贵了我不要;第二书要好,自己喜欢。老刘笑着说,你是书筋哩,光买正版好书。我说啥叫好书。自己喜欢了,就是好书。成天扯空儿的很。花了钱买买,也不看。有钱了,买一把小白菜,这才是生活必需品。
从93年开始藏书,96年5月1日,小琴开始卖书,99年2月又上班,不卖书了。至今已20年了。卖书期间,我负责购书,闲了也帮小琴卖书。是顾问,有时间了问问;没有时间了,就不问了。我用20年的时间,收藏有三万多册毛选、三千多册连环画、三千多册红宝书。另有一些文史哲书、烟标、乡邦文献、文革存折(三千本)、文革书刊和票证。还有书画、五六十年代的资料、老照片、老唱片等等。在收藏毛选方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末集。抓着机会,购了一些毛选类旧书。但由于资金有限,舍不得花钱,又不下功夫,没有到外地去大量的收购,也没有网上大量的买。故没有把收藏毛选这个专题,做强做大,做到最大化。只不过是量力而行,一切随缘玩玩而已,而已而已。2009年11月,南阳第一届读书月活动中,被评为书香个人称号。
附录一 痴心藏书永不悔,细品书香心常醉
1、书中发现新天地
2、夜读不知天已明
3、痴迷藏书成书筋
有人把藏书家分为读书的藏书家和不读书的藏书家二大类,藏书是为了读书,又藏又读是藏书的最高境界,在藏书的过程中,每每淘到自己喜爱的书,我总像与老朋友相晤一样,细细品读,每天结束一天的工作,带着满身的疲惫,靠在床头打开台灯,翻开自己心仪已久的书,就着明亮而柔和的灯光,走进斑斓的书香王国,往往令人流连忘返,沉迷其中其乐融融。受我的影响妻子和女儿也非常喜欢读书,在双休日一家三口每人沏上一杯清茶,围坐在书桌旁,各自读着自己喜爱的书。那浓浓的书香氛围,特别令人陶醉。
如果从75年上小学五年级时得到的第一本藏书林海雪原算起,至今已有35年的藏书历史,面对自己辛苦淘得的藏书,常常感叹时光易逝,好书难读。由于条件所限,收藏的3万多册毛选毛著,3千多册连环画,3千册红宝书和一些自己喜欢的藏书堆在房间里不能书尽其用,我萌发了与有条件的个人,高校和单位合作办展的想法,诚望有合作办毛选毛著展览馆意向的个人,高校和单位与我联系,使这些藏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节 淘得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
09年1月2日,淘书的时候,在南阳一售旧书人家里,见有一个文件夹,里面有8份二野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以下称烈士证)一见之下,大为惊喜,我惊的是,时间过去了58年,而这8份烈士证却没有送到烈士亲属的手中;我喜的是,我幸运地淘到的这8份烈士证非常有文献价值。并且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建国6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烈士把生命和鲜血献给了民族的解放、共和国的建立。可是,他们却不能魂归故里。假如他们九泉之下有知,他们怎能安息;又何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些用烈士生命换来的烈士证,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和不安的。她虽是一张张薄薄的纸,但她是烈士生命的见证,她是烈士为国捐躯的实物。这些烈士证是1951年签发的,到2009年,正好是58年。58年的风雨,58年的岁月,58年的烟尘,遮掩不住烈士鲜活的生命。我按捺着心中的喜悦,向藏主问价。藏主一开始不肯说出价格,第一次没有成交。过了几天,元月6日,我担心别人买走,给藏主的电话询问。藏主约至其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成交,购得了八份烈士证和150多份革命军人证存根。遇到自己喜欢的书刊票证,能入藏是讲究机遇和缘分的。
淘得烈士证后,我寝食难安,心想,这些烈士血洒沙场,为国捐躯。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间已经过去了58年,他们却不能魂归故里。于是,我写了南阳发现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的情况简介,让妻子小琴把情况简介和烈士证复印了一些。在元月8日,我给南阳日报打电话,是一个女记者接的电话,说,你拿着烈士证过来一下。于是,我拿了烈士证和复印的资料,来到南阳日报社会新闻部。一个女记者接待了我。我介绍了烈士证的收藏情况、烈士证上的基本信息、要在建国60年大庆前为烈士找家的心愿。女记者让我把资料放下等通知。出了南阳日报社,我又来到南阳人物杂志社,如此这般作了介绍,一个女编辑说,年内的稿件已编好了,过了年再说吧。我于是等啊等,望眼欲穿,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8月4日,南阳晚报记者作了采访报道。 8月7日,南阳晚报记者于欢和史春雷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市民赵永全打电话说,赵明山烈士是他大伯。联系好了,把烈士证送给他。10点多时,我忽然想,也不知道偏法儿家里有没有烈士证了。于是,我给他打电话,是其母接的,说出去了,一会儿都回来。我说回来了,叫他给我打个电话。过了一会儿,偏法儿打来电话了。我问,前一段我买的烈士证和军人证存根还有没有。他说,还有点儿,你来了再说。我说,我这一会儿就去,你在家等我一会儿。放了电话,下楼骑了车子,从中州路经解放路到新华东路偏法儿家,他又拿出来厚薄不等的7个文件夹。里面有6份烈士证,还有150份军人证存根。坐那儿拍了一会儿,我问他,还有没有,他光笑不说实话。后来说,有的卖给了一个叫姚鹤宇的人了。他贩到外地去了。我问这6份烈士证和150份军人证存根多少钱,他说一共300元。我下决心买了。要玩就玩大玩强,玩到极致。给了他90元,下欠210元。说好下午去还。又到学校家里,拿了上次的六本文件夹。归,12点40了,做了午饭吃吃,开始看两宋风云。然后,整理烈士证和军人证存根。把烂的角用透明胶粘粘。两次共购得烈士证14份、军人证存根309份。淘得这些烈士证和军人证存根后,我仔细翻阅了一遍,开始对每份烈士证上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列出烈士名录,写出南阳发现二野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简介。作为寻找烈士亲人的资料。并根据烈士证上的籍贯,查阅了南阳县地名志、解放前后的老地图。
一天清晨,是双休日在家里,我向妻子梁金丽,女儿杨子介绍了烈士证的情况,一张张展示给她们看,讲述了烈士证上的信息,她们听后深受感动。女儿杨子虽然是一个女孩子,却对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感兴趣,崇拜英雄。爱看央视的防务新观察,军事纪实及战争题材的电影。看了《集结号》后,特别崇拜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民族的解放的献身牺牲精神。当听了我的讲述后,决心和父母一起寻找烈士的亲属,做生活中的谷子地。妻子梁金丽向我建议:你应该寻找烈士的后代,让烈士回家,把烈士证送到他们亲人的手中。因为这些烈士证在你手里,仅仅是藏品,如果送到烈士亲人的手中,就是一个生命回家了,就是一份亲情的回归。
这些烈士证落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发证时间是1951年至1952年,其中,51年的烈士证有8份,52年的烈士证有6份。烈士证表明,除路占阳烈士为副班长外,其余13位烈士均为战士。年龄最大的是张文武烈士,38岁。1948年11月参军,1948年12月4日在赵家山战斗中牺牲。年龄最小的是平玉山烈士,年仅17岁,参军时间不详,1947年5月1日,在汤阴战斗中牺牲。有的烈士参军不到一个月就壮烈牺牲了,如单华荣烈士,21岁,1947年12月参军,1947年12月30日,在确山战斗中牺牲。任守连烈士是9纵27旅79团战士,在安徽省宿县南周成庄村战斗中光荣牺牲,安葬在安徽省宿县南周成庄村西北角200公尺东西地排行第四。方长如烈士是四兵团13军39师115团战士,在1949年4月渡江战斗中光荣牺牲。丁炳福烈士,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四纵豫西分区南阳等地地方武装部队,1948年河南镇平桐柏庙战斗中牺牲,年仅18岁。这些烈士或因地址不详;或因寻找不到亲属;或因资料不全;或因行政区划变迁,没有送到烈士亲人手中。也就是说,直到58年后的今天,这些烈士的亲人,尚不知道他们的亲人的下落,是否健在,生死不明啊。这些烈士的英灵倘若地下有知,他们该有何感慨。他们能在地下安息吗。摩挲着这些烈士证,我的心情是沉甸甸的,既悲痛又不安。如果我们找不到这些烈士的亲人,将这些用烈士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烈士证交到他们手中,如何告慰这些烈士的在天之灵。
附录一 执着为烈士找家的人
09年元月六日,淘书的时候,在南阳一售旧书人家里,见有一个文件夹,装有14份五一年签发的二野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一见之下,大为惊喜:我惊的是,时间过去了58年,而这14份烈士证却没有送达烈士亲人手中;我喜的是,我幸运的淘到的这14份烈士证非常有文献价值,并且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用手抚摸着这些烈士生命换来的烈士证,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和不安,它们虽是一张张薄薄的纸,但它们是烈士生命的实物。这些烈士证是1951年签发 的,到2009年正好是58年,58年的风雨,58年的岁月,58年的烟尘,遮掩不住烈士鲜活的生命啊!我按捺着心中的惊喜,向藏主问价,藏主一开始不肯说出价格,第一次没有成交。过了几天,我担心别人买走,又给藏主打电话询问,藏主约至其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终于成交。遇到自己喜爱的书刊票证,能入藏是讲究机遇和缘分的。
自从淘到这14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我昼夜不安,下决心要找到烈士家人,我在妻子梁金丽,女儿杨子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开始对每份烈士证上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列出烈士名录,作为寻找烈士亲人的资料,并根据烈士证上的内容,写出烈士证简介,妻子梁金丽把烈士证,烈士名录,烈士证简介拿到复印店进行了复印,然后着手收集资料,查阅南阳县地名志,按照烈士证上提供的烈士籍贯开始寻找。还通过多种形式查访,如发动亲朋好友调查打听,打电话询问。在新浪网上开了为烈士找家的博客,把烈士名录登录在博客上,逐日写一篇博客,提供信息,寻找烈士的亲人。并把新浪网上的博客贴在南阳吧上扩大寻找的范围。
寻亲活动很快收到了成效,8月8日,烈士赵明山的证书,被送到南阳市高新区七里园其亲人赵万全的手里;8月26日,烈士齐华针的证书送回内乡赤眉镇齐营。9月24日,烈士单华荣也魂归故里。9月26日,张文武的烈士证,被南阳市新店乡惠庄曹岗的亲人领走。随着一位位烈士回到了家里,我为烈士找家的信心倍增。目前,尚有10位烈士的家人还无法找到,我会继续执着地寻找下去,为他们回家圆梦。只要还有一位烈士没有回家,我就没有完成心愿。
王春法 男 南阳县人25岁 1945年9月参军 15军44师131团炮连战士 在1947年7月木栾店战斗中牺牲
任守连 男 南阳县人 9纵27旅79团战士在宿县南周成庄村战斗中牺牲安葬于宿县南周成庄村西北角 200 公尺东西地排行4
张万全 男 22岁南阳县5保区马营人 1947年参军 4纵13旅38团战士 在张庄战斗中牺牲
平玉山男 17岁南阳县5区石桥房庄人 6纵16旅46团3连战士 1947年5月1日在汤阴战斗中牺牲
马福才 男 河南南阳县人 1937年参军 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 38年4月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路占阳25岁 男 南阳县人 6纵17旅50团3连副班长 47年12月11日在双柳战斗中牺牲
王清生 20岁 男 南阳县人 13军38师24团战士 48年12月参军 49年12月26日在化兴战斗中牺牲
方长如 男 南阳县人 4兵团13军39师115团战士 49年4月在渡江战斗中牺牲
丁炳福 18岁 男 南阳县人4纵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 47年参军48年在河南镇平桐柏庙战斗中牺牲
徐培进 男 南阳县人 16军47师139团战士 49年在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
假如39年前我没有考上师范
我是1979年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我考上了今天看来毫不起眼的师范,但高考是我人生的拐点,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和轨道。
1977年9月,我以四十八名的成绩考上了河南省社旗县李店高中(取100名)。幸亏我凭自己的努力考上高中了。假如没有考上高中,也就没有了我后来的人生故事。因为我家在我所居住的村庄是单门独户,无权无势,父亲又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日里沉默寡言,连一句多余的闲话也不说。何来呼风唤雨,有能力开后门让我走进高中读书的亲朋好友呢?
而我能够考上高中,是得益于我的第一个贵人,初中语文老师班主任李新功的鼓励。1975年上了初中一年级后,浑浑噩噩的可到初二了。秋风渐起的一天下午,放了学,我正要拿着上劳动课的铁铲子回家。李老师在教室门口喊道,杨连山你过来。我胆怯怯地走到李老师面前三尺远处站定,李老师说,你这一段表现不错,纪律学习进步都很大。再加一把劲儿,好好学习,我把你树为班里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我当时听了李老师这一番话,心里激动万分,简直受宠若惊,能得老师如此器重,真是三生有幸。于是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决不能辜负老师的期待。
但是在75年的时候,文革尚没有结束,正反击右倾翻案风呢。全国出了黄帅反潮流,大批师道尊严;唐河出了一个张玉琴,她在英语考试的试卷上没有做题也就罢了,却写了几句顺口溜:我是中国人,不学外国文,不会abc,照样当好革命接班人。受到了班主任的批评竟跳了水库。于是迟群、谢静怡到唐河调查后,把她树为典型。一时间教育界乱成了一锅粥。文革中教育成了重灾区,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考上高中后,二十六个英语字母还不认得我呢,教英语的王老师还得从二十六个字母教起。
当时的教学质量再差,只要努力,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勤奋刻苦,总要比别人进步大些。我在李老师的一番鼓励之后,就努力了,进步了。在懵懵懂懂之中迎来了一九七六年十月的粉碎四人帮。于是文革结束了,一个旧时代终结了,一个新的时代呼啸而来。可是在当时却感受不到呼啸之声。这个百废俱兴的崭新的时代是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到来了,一切都变了个样,这个世界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是日新月异的。
于是1977年七月份就开始了考试上高中,也恢复了高考,我呢就迈进了高中的大门。考上高中仅仅是一个开始。高中是考上了,基础却并没有改变,几乎等于空白。英语是学习二十六个字母,数理化根本就听不懂,在一天天的熬时间之中迎来了1978年,我所在的班里有同学听说了高考,于是报了名。考试结果一出来,有的同学数学考了9分,有的同学物理考了8分,有的同学化学考了15分,那简直惨不忍睹。我可能是不知道报名时间,所以1978年的高考根本就没有报名。
进入高中二年级时,看到班里的同学们都忙着学习考大学哩,我也知道努力了。下了晚自习,把班里的课桌挪挪,空出一片地方,用笤帚扫扫,铺了篙线床铺,就凑在别的同学点的煤油灯前背书。为什么要点煤油灯呢,因为学校为了省电,就统一拉闸熄灯。就是点煤油灯,老师发现了也要干涉,要求统一作息时间内必须睡觉。就是在晚自习后背书时,青台西边连岗村有一个姓刘的同学,拿出了一本红楼梦对我说,我看不懂,你给我读读我好听。我接过来一看是红楼梦的第三册,开篇就是六十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于是就读了起来,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因为看不懂,也因为忙于学习,这册红楼梦就没有看完。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红楼梦,却是以不欢而散分手了。
当时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东北角,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在一次历史考试后,教历史的党云古老师评讲试卷的,他站在讲台上,一笑嘴角就往上翘起,两只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两道缝。讲着讲着,他突然兴奋地说,改一份试卷吃那没有多少分,改一份试卷吃那没有多少分,忽然出来了一个大雷子,吃了98分!那就是杨连山同学的试卷,得提出表扬,班里的同学们你们都学学杨连山吧。我听了又是兴奋又是惭愧,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下次考的更好,让党老师高兴高兴。于是刻苦背书,考试时一次比一次成绩好,也不怕考试了,因为题都会,就像做一次练习一样。
高中生活是很艰苦的,星期日下午上学校时,一个布袋里装十来个母亲蒸的杂面馍,一个布袋里有时装六七斤包谷糁,有时装五六斤白面,用一个短棍担在肩膀上,后面的布袋就扛在背上。到学校后,白面或包谷糁交学校后勤处,换成学校食堂的饭票买饭用。杂面馍放在教室课桌旁边,每天三顿饭前把杂面馍放到食堂门口的蒸笼里,给食堂师傅三分钱或五分钱,在锅上溜溜,下一顿饭前一下课就赶紧去拿自己溜的馍。去晚了,别人错拿走了,就没有馍吃了。吃饭时,一两票买一碗包谷糁汤,啃自己溜的杂面馍,就着自己从家里拿的豆瓣酱。周一周二周三前几天豆瓣酱舍不得吃,吃完了后几天就没有了,只能啃杂面馍。有一回星期五的时候,打开装豆瓣酱的玻璃瓶盖,忽然发现豆瓣酱里面会动,用筷子一搅,里面有白色的肉虫在咕隆,用筷子捣着扔了,豆瓣酱舍不得扔掉,照样吃,剜一疙瘩泯馍上,咔吃一口咬吃了,咔吃一口咬吃了。在学校食堂一天三顿饭大致是早上一碗包谷糁汤,吃一个自己在食堂溜的杂面馍;中午是喝一碗芝麻叶面条,不吃馍;晚饭还是和早饭一样。就这样二年高中生活都是如此。
78年秋期期末,学校放假了,而食堂一学期了赚了钱,食堂师傅买了一头羊宰了,头天晚上煮煮,校长领着几个老师去食堂把肉吃吃。第二天早上,食堂用羊杂碎炖了萝卜,一个学生免费发一勺。期末放假了白面饭票有剩余的,于是奢侈了一回,花三两白面饭票买了一个白馍。蹲在教室窗台下,吃着羊杂碎炖的萝卜和白面馍。那羊杂碎炖的萝卜吃着真香呀,真正是醇香满口,很解馋呀,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羊杂碎炖萝卜。此刻写这些文字时,嘴里仿佛还有着那羊杂碎炖萝卜的余香。后来吃了无数次各种各样的羊肉菜,再也没有吃出过高中时那次吃的羊杂碎炖萝卜的香味。这就是刘秀坐天下后又吃麦仁汤,因为吃不出村姑做的麦仁汤的味道而杀厨师的原因。
当时学校没有自来水,食堂做饭是用油桶放在架子车上到李店街的水井里拉水,学生刷碗则是到校园外的坑里或水沟里刷。高二秋期的一天中午,在食堂买了一碗芝麻叶面条,喝着走着到公路东边的水坑时,面条已经喝完了,于是蹲在水坑边刷碗。谁知道水坑边时间长了,踩的溜溜光,一滑下子,一屁股出捋在水里了,蹲了一屁股泥水,裤子也湿了,这咋办的?又没有多余的裤子可换。于是,干脆脱下来洗洗,又穿上到教室里,坐在最后一排东北角自己的座位上,悄悄的把湿裤子脱下来,用上衣盖着下半身坐那上课,央一个同学把湿裤子拿出去,搭在教室前院子里的一个扯的绳上晾着。正好那一天下午是个阴天,没有太阳,一直到傍晚时,又央那个同学去收回来,一摸裤子还半湿不干呢。也没有办法,万般无奈地穿上,去食堂打饭去了。
过了春节,复习的时间更紧张了。数学也听不懂,作业题也不会做,没有办法了,只好放弃。上数学课就拿了历史地理政治语文课本到校外的麦地头起背书去了。就是靠着死记硬背,考试时史地政治语文成绩还名列前茅呢。有一天早上,在学校东南角水坑东边的麦地边背书后回学校,走到公路边,乍见公路西面地边的小路上,往南走着一个穿军绿裤子白上衣的人,仔细一看是大哥。我忙翻过公路,走到大哥跟前,大哥笑笑地说,我到学校问你的,说到学校外面背书去了。有钱花没有?说着从白上衣口袋里掏出来五元钱递给了我,我伸手接了,心里感激不尽。五元钱现在看来不是个大数目,但是当时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那是很大一笔巨款,无疑于天文数字呢。
春期的时间过的特别快,紧张的复习又使时光飞逝。到四月底,社旗县教育局组织了文史地竞赛,党老师让我参加了,学校去了六人,五人得奖,我考了一个第八名,全县取15名。在得奖的激励下,学习更有劲儿了,也没有什么人指导好的复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于是就拼了命一般地背啊背啊。终于在1979年的高考中,考了278分,暑假的时候到社旗县体检报志愿,十月底录取通知书发下来了,考上了社旗师范,从此跳出了农门,吃上了商品粮,当上了教师。
在走过了三十七年教学生涯后的今天,蓦然回首,反思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可谓平平凡凡,乏善可陈,半生潦倒,一事无成。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出发时豪情万丈,归来是空空的行囊。虽然我有很多后悔遗憾的事,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高考造成的低学历,从来没有后悔过高考前四个月的拼命苦读,我这大半生最不后悔的事就是高考前四个月的拼命苦读。虽然受当时时代社会因素的制约,没有考上大专,没有考上本科,没有考上研究生,没有获得博士,没有在高学历下获得更大的人生舞台。以致在学术上碌碌无为,在仕途上毫无进取,在经济上捉襟见肘。最后悔的是高考后上了师范一下子松劲了,师范的两年时间白白的虚掷了不说。1981年参加工作后,为了谋生,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了苦苦挣扎,整天苦思冥想的就是如何考个好分数,造成学术上毫无建树。在教学的同时,备课时总有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敷衍成篇,投寄报刊,一年写十二篇文章,十年就是一百二十篇,二十年就是二百四十篇,三十年就是三百六十篇,小册子也出版了十数八本了,也留下了人生的痕迹。南阳二中的郭成杰和李怀安老师都是教语文的,有感悟了就写出文章出书。作为一个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几节课,考个好分数,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有自己爱生如子的职业情怀,有自己的学术成就。没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就没有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那何以教学生;没有自己爱生如子的职业情怀,何以立业;没有自己的学术成就拿啥教给学生呢,何以传道受业解惑。最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职业、事业、家业三者的平衡节点,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工作,愧对每个月国家发的赖以养家糊口的工资,没有建立自己事业格局,也没有解决经济问题,受经济制约,不能干自己想干喜欢干的事。一个人在从事谋生的职业的同时,又干了事业,并且解决了经济问题,这样的人生是何等幸运。
假若39年前的1979年我没有考上师范,我的人生之路会是如何呢?我不敢想象,也无法想象。但是,假若我没有考上师范,我的人生之路肯定充满了更多的崎岖坎坷和艰难挫折,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可能在农村连一个老婆也娶不来,孤苦寂寥地做着一个农民。因为我所出身的杨家在薛庄是单姓,户烟小,又没有有权有势的亲戚朋友。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好人,家庭背景限制着我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估计连娶老婆这样最基本的建立家庭的诉求都成了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说不了很有打光棍的可能,你当哩呢。我虽然比我兄弟五妮大一岁多。但他长的膀大腰圆的,正好和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小时候长的又瘦又黑,眼睛又小,其貌不扬,看起来他倒是我哥。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兄弟挨的近,哥哥不容易说媳妇,父母往往尽着好说媳妇的说,就把当哥哥的凉在一边了。在1982年前后,我还没有说好媳妇的,父亲就张罗着给五弟说媳妇了。那一天五弟到学校骑我的自行车,我把车子的锁打开,五弟说,你的袜子也给我一双。我一听生气了,不但袜子没有给,还把自行车又锁了,五弟扛着自行车就要走。后来,我还是开了锁让五弟骑走了。锁自行车,不给袜子这些举动,到底还是心里不愿意父亲先给五弟说媳妇的怨气的流露。因为考上了师范,有了工作,就想着脱离农村,跳出农门,不再干农活了,干农活真的太累人了,太艰难了,不在家受庄上人的欺负了。于是有了娶一个有工作、吃商品粮的妻子的想法。这是我对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设计,是关于家庭建设的初步筹划,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影响了我的一生。事后听母亲给我说,也有几个人家想把女儿嫁给我,背后央人给父母提,父母都没有给我说过,因为父母也知道我想脱离农村的想法。这一点最终也实现了。
我的人生之路总是一步步向上走的。一九八一年秋天分配到了李店乡中教学。一九八五年秋天大哥把我调到了社旗三初中,于是大哥是我的第二个贵人。一九九二年文哥又把我调到了南阳十四中,文哥成了我的第三个贵人。
假若39年前的1979年我没有考上师范,当兵,招工肯定没有我的份。那么,我只能趴在家里干农活儿,费尽曲折,历尽艰辛,花很多钱最终也建立了一个家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干苦拼,生活就在劳累和艰难中熬着。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们的老观念还很作祟。假如命运不济,头胎生个女孩儿,以在农村的老习惯做法,一定会再生第二胎、还是女孩呢,可能还生三胎,再是女孩呢。在老家薛庄陈家,一连生了五个女孩,后来计划生育罚的厉害了,两口俩儿拉着架子车跑到外地去了,就没有过个安生日子。因为八五年左右,正是计划生育政策最严厉的时期,我这个年龄就正好赶上了。当时超生了罚款、犁麦,扒房子。村上有超生的,家里一个柜子都不敢放,都藏在亲戚邻居家里,逼的厉害了,拉着架子车就跑到外地去了,成年不得过个安生日子,村里这样的事例何其多也。有工作就不一样了,生男生女都一样,有两个孩子是个伴儿最好了。如果在农村就不行啊,一家儿没有男孩儿,就没有劳动力干活,连邻居都瞧不起欺负你呢。
假若39年前的1979年我没有考上师范,以我的个性心劲,我会在农村拼命折腾,做个小生意,学个技术,干个小工,挖空心思地挣钱。挣来钱了,娶了老婆,生了三两个孩子,盖了楼房,买个四轮拖拉机汽车什么的。孩子长大了,考上了大学。这时赶上兴外出打工了,就为了孩子结婚花钱,到远方打工挣钱,操持孩子们的婚事。五弟的生活情态就是标杆。
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也没有假若,人生之路是单程票,不可能重走一遍。以上假设其实是杞人忧天,都不会发生的。已经发生了的,才是我真实的人生。虽然平平凡凡,却也心下坦然。回首所走过的路,还是幸运的平稳的,没有大富大贵,也没有大起大落。在人生的诸如考学、工作、家庭、职称、孩子几个紧要的节点上都很顺利。在一些小事上有所失误,虽有很大的影响却无力掌控,没有办法把握得那么精准,这些失误也没有改变我的人生走向,人生的大方向没有出现偏差。比如上文说的没有找到事业节点、限于英语基础太差没有进修研究生文凭、没有改行、到南阳后妻子小琴有经商的机会而没有抓住、1997年学校集资房时没有集(损失了40万)。前三项是关乎我一生的事,后两项是经济方面的事。但是也有三项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小收获,一是从93年起用25年时间,收藏了近四万册毛著红宝书及文史哲方面的书籍;二是收藏了14份烈士证,坚守了十年,写了《永远的谷子地》一书,媒体也跟着报道了十年十余万篇次,浪得了一点儿虚名;三是买了三套房。人生嘛,总要有所选择,有得有失。回顾从前,我的人生舞台小了些,人生的格局也小了些。在中等偏下的天资下,也没有竭尽全力,还是不下板儿造成的啊,应该一直保持着高考前四个月竭尽全力的精神劲儿去干事业,再得到贵人的提携。我相信我的人生会更精彩,更辉煌,成就更大。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悔之晚矣。只要醒悟过来,奋起努力,在一个时间段里竭尽全力去干一件事,一件事一件事的做,不怕慢就怕站,用韧劲持之以恒。做出一点事来,弥补从前虚掷的光阴。想到了就果断地去干,即便失败了,也努力了,拼搏了,人生不留遗憾。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只要做,什么时候都不晚。想到了而没有干,过后明白过来会后悔的。亡羊补牢,犹由未晚。否则此生休矣!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啊啊啊啊。
上天待我已经很好了,我自己更应该惜命惜福,珍惜眼前人,身上衣,碗中饭,手边事。努力做好本分的事,要能够得到的,不异想天开不能得到的。所以我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安分守己,兢兢业业。近来更是学会了乌龟法,该缩头时且缩头,软硬兼施,忍别人所不能忍。能忍的忍了,不能忍的不落不落也忍了。唾面自干的忍耐是人生修行的基本功。
当个教师,凭本事吃饭,关起门子朝天过,不攀比,不胡整,管好自己的人,干好自己的活。比咱强的不眼气,比咱坏的多同情。也不需要阿谀奉承,讨好巴结,无欲则刚,有多少钱买多少盐,干力所能及的事。而教师这个职业又是个良心话儿,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门心思为学生,好好干就是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自有命运。而个人的命运又是与时代、国家的命运密切关联的。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兵荒马乱的年代就出英雄豪杰,出武将土匪,经济建设时期就出企业家,出开发商。一个人的命运犹如一叶扁舟,总是在时代大潮中沉沉浮浮。是时代社会的风浪裹挟着我们踉踉跄跄地前行。
人生犹如登山,向上爬时必须竭尽全力,艰难地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而攀登的高度又决定了你视野的大小,决定了你人生格局的大小。只有攀登到顶峰,才能一览众山小,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人生又如修行,一步步地向前,一层层的升华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达到人生的自由王国,就进入了宠辱不惊,无悲无愁,羽化登仙的喜乐世界。
22南阳晚报报道 杨连山:我是永远的“谷子地”
3年前,他为4名革命先烈找到“回家的路”;如今,他依然奔走在“为烈士寻亲”的路上——
杨连山:我是永远的“谷子地”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立下誓言】 永不停息的“寻亲”脚步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杨连山老师告诉记者,在帮另外4名革命先烈“寻亲”的过程中,他又陆续收到市民转交的6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市民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他更是感到肩头责任之大。
“新中国的建立,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这些烈士证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的见证,是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见证。为烈士找家,是我永不停息的‘寻亲’脚步。”杨连山说。
如今的杨连山依然在路上,因为还有10位烈士等待着“回家”:
①王春法: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所在部队是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一三一团炮兵连,1947年7月在木栾店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
②任守连:南阳县人,所在部队是第九纵队第二十七旅第七十九团;牺牲地点是安徽省宿县南周成庄。
③张万全:南阳县五保区马营(三马)村人,1947年参军,所在部队是第四纵队第十三旅第三十八团,在张庄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
④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所在部队第六纵队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团第三连;1947年5月1日,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年仅17岁。
⑤马福才:南阳县人,1937年参军,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1938年4月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⑥路占阳:南阳县人,6纵17旅50团3连副班长,1947年12月11日在双柳树战斗中牺牲,年25岁。
⑦王清生:南阳县人,1948年12月参军,13军38师24团战士,1949年12月26日在化兴战斗中牺牲,年仅20岁。
⑧方长如:南阳县人,4兵团13军39师115团战士,1949年4月在渡江战斗中牺牲。
⑨丁炳福:南阳县人,1947年参军,4纵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1948年在河南镇平桐柏庙战斗中牺牲,年18岁。
⑩徐培进:南阳县人,16军47师139团战士,1949年在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
共和国的丰碑上永远有烈士们年轻的笑脸,历史会铭记、人民会铭记……
(读者朋友,您若有相关线索,请拨打热线电话13803775389、15203807935,让我们继续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②7
核心提示
3年前,南阳市十四中老师杨连山通过本报为4名革命先烈找到回家的路,现如今,他依然奔走在“为烈士寻亲”的路上。今日,请看本报“重访”系列报道第七篇《杨连山:我是永远的“谷子地”》。
【新闻回放】
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2009年1月,时年48岁的市十四中语文老师杨连山在一堆旧书籍里“淘”出了8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以下简称“烈士证”),带着无限崇敬之情,杨老师毅然决定做现实中的“谷子地”,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苦苦寻觅半年多,但收效甚微,同年8月3日,他求助本报,希望通过南阳晚报为烈士寻家。
随后,在2009年8月4日,本报以《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为题报道此事,推出8篇报道连续追踪。中央电视台、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卫视等媒体积极联动。一时间,卧龙、宛城、高新三区积极配合本报为烈士寻亲,随着民政系统的介入,一组新闻报道已演变成一场全民“红色搜寻”。
历时一个多星期的报道,在带给南阳市民一场精神和心灵洗礼的同时,在本报记者和热心读者的帮助下,4位先烈的“烈士证”被送到烈属手中,魂兮归来叶落归根。这场不断演绎着跨越时空责任感的“为烈士寻亲”的系列报道也被评为2009年度南阳十大社会新闻。
【独家重访】 三年间“为烈士寻亲”路从未间断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3年时光转瞬即逝,再次与杨连山老师面对面,三年时光风霜了他的脸庞,不变的是那依然炙热的情怀。
3年前那场跨越时空、激情四射的寻亲之旅,让杨老师感受了真情,烈士亲属接到证明书后的激动之情深深印在他的心中,他为之感动,愿意为此奋斗终生。
他说,他很感激,首先要感谢南阳晚报的帮助,通过晚报不仅壮大了寻亲力量,同时也结识了很多好心人,让他在“寻亲”的路上一路温暖相伴。
他说,他很欣慰,尽管寻亲的道路异常艰难,但通过寻找的过程,他让更多人特别是80后、90后年轻人接受了一场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
他说,他很感动,今年3月,他被评为“卧龙区第三届道德模范”,并参加了卧龙区学雷锋树新风道德模范报告团,截至11月10日,他已经在市区各单位做了30多场报告,很多人在被他感动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为烈士寻亲”的路中……
他说,他就是永远的“谷子地”,他要通过寻找,让世人永远铭记、永远追忆那段悲壮的历史,让世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此,他专门开通了“为烈士寻亲”博客,通过各种渠道去尽自己的一份力!
23为烈士寻家的日子
南阳市三中教师李长海
读报得知南阳市十四中教师杨连山收藏到八份未送达亲属手中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即民间所说的烈士证),为了寻找六十多年前牺牲的这八位南阳县籍烈士的家人,艰难寻找几个月,收效甚微,于是求助媒体帮助寻找,让革命先烈的英灵能在国庆六十周年前荣归故里。读后我深为杨老师及其家人的精神所感动,决心要为寻找烈士家人做一点贡献。
八位烈士的籍贯资料为:南阳县石桥靳岗人平玉山、南阳县五保区马营人张万全、南阳县上仁村人单华荣、齐华针、南阳县人王春法、赵明山、任守连、张文武。
因我是土生土长的南阳人,平时又爱好在家乡周边游历考察,收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所以对原南阳县及周边的村镇道路、地理位置非常熟悉,并且保存有复制的《清光绪三十年版南阳县分保全图》、《1936年版南阳县区乡镇一览图》、《1942年版南阳县地舆图》等资料,还自编了一本涵盖原南阳县所有村庄的、查找方便的地名手册。为了能有效地参与寻亲活动,我就主动找到参与寻访活动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寻访组的窦东杰、张国超等三同志,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特长,提供了相关资料,表达了自己愿意参加找寻活动的愿望。被寻访组欣然接受,约定为寻访组当向导,为到农村寻访带路。
1、赵明山烈士回家
为烈士寻找回家之路的报道在媒体播出后,家住高新区七里园乡新街的赵永泉即拨打寻亲热线电话“认亲”。
赵先生祖籍高新区崗王庄村苗庄,从小就经常听家人讲大约上世纪四十年代,其大伯离家出走,传说当了解放军,就一直没了消息。赵先生的父亲赵昆山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失踪的胞哥赵明山。赵家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材料,经民政部门和媒体寻访人员共同确认赵永泉家就是烈士赵明山的家。八月八日上午杨连山老师将赵明山烈士的烈士证送到赵家,赵永泉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抱着杨老师久久不愿分开。时隔六十多年,赵明山烈士终于回到了家人的身边。八月十日赵永泉先生向杨老师和媒体赠送了锦旗表示谢意。
2、寻访张万全烈士的家——五保区马营
根据当时掌握的情况,寻访组研究决定先从有相对详细地址的五保区马营找起。我们对“五保区”作了分析,根据历史资料,原南阳县县以下行政区划,不同时期有不同名称,清末称保,民国称区乡镇,从无将数字、保、区连在一起命名的例子,五保区可能是将不同时期的称谓弄混所致,应作为第五区来理解。
因1942年版南阳县地舆图所标注的五区马营,今已划属镇平县,所以我们先从镇平县遮山镇马营村找起。八月十三日上午,我们一到遮山镇马营村,即向多名村民询问,得知该村只有两户姓张的村民,到这两家张家访问得知,两家均无失踪人员。因烈士证上有似是当年查找人员批注的“三马”字样,我们又对三马一说进行了调查,据村民讲,该村是早年由三户马姓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发展至今,故有“三马”一说。我们还访问了今已90多岁高龄,名叫马有德,曾毕业于黄埔军校,1949年起义参加解放军。老人也未能提供与张万全烈士相关的信息。在返回的路上,我谈了“我们可能走了当年查找人员走过的老路”的看法,其他人也有同感,我们预感到寻访可能是很艰难的。
接下来我们又寻访了卧龙区陆营乡马营村,潦河镇宋马营村、蒲山镇大马营村、小马营村,与这几个马营村的高龄村民座谈后得知村里或无张姓村民,或张姓村民中无失踪人员,或虽有失踪人员,但与张万全烈士的资料相差甚远。至此,我们已经寻遍了原南阳县五区及周边所有的马营村,仍未找到张万全烈士的相关信息。为张万全烈士找家的线索自此中断。
寻访平玉山烈士的家——石桥靳崗房庄
因1942年版南阳县地图上在石桥西北方向标注有一个房庄,但该区域现已划属南召县,故寻访组决定寻访第一站为南召县石门乡房庄,到达地图上标注的房庄村的邻村葛花庄村时,才得知房庄已不存在,不知何时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又到石门乡派出所寻求帮助,得知该地区平姓村民非常少,建议我们到皇路店镇郑庄村找姓平的女村支书了解情况,我们到郑庄村找到平支书后得知其娘家卧龙区石桥镇蔡官屯村平姓人家较多,我们就到蔡官屯村寻找线索。到村后我们又找了多名平姓的老人了解情况,但最终未获得任何平玉山烈士的信息。
因“方”与“房”发音相近,所以我们又到卧龙区蒲山镇赵官庄村方庄、火星庙村方庄寻访,还到涉及靳崗并与房庄发音相近的小靳岗村范庄寻访,结果这些村庄历来无平姓村民。
最后我们又寻访了卧龙区谢庄乡孙庄村方庄,到村后才得知这个方庄实际是“房庄”,被地名资料误写成了“方庄”。
这个房庄,地理位置位于石桥和靳岗之间,不同时期曾分别被石桥区和靳岗区管辖过,与平玉山烈士的烈士证上所写石桥靳岗房庄信息完全吻合,应是烈士证上所记载的村庄。但经村中87岁的先应林老先生和多位村民证实,村中从来没有平姓人家居住过。寻找平玉山烈士家的线索也从此中断。
经过两天的紧张寻访,行程数百公里,两三点才吃午饭,八九点才吃晚饭,天热、虫咬、还要走一些很难走的路,受尽辛苦,但收效甚微。省电视台都市频道的三位同志带着遗憾,连夜返回省城。
3、三访曹岗村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英魂,回家!》节目播出后,宛城区新店乡惠庄村委会曹岗村村民张玉峰即与杨连山老师联系,称节目中所讲的烈士张文武即自己失踪六十多年的三叔。
省台寻访组获此消息,即再赴南阳进行核查。八月十七日我再为寻访组带路,赴曹岗村调查。据张玉峰介绍,其三叔叫张文武,小名“四麻子”,在家时一直想当兵,战乱年代离家出走,后便再无消息。多名村民也证实了张文武一心想当兵,曾不止一次用较新的衣服与国民党军队逃兵换旧军装穿,后出走下落不明的事实。由于天色已晚,知情人一时又找不到,失踪村民张文武除姓名和失踪事实与烈士张文武相符外,其他方面仍存疑问。寻访组暂时离村返回市区,决定第二天请民政部门介入调查。
第二天宛城区民政局人员与省台寻访组到村后,一起召集多组不同层次的人员座谈,确定了村民张文武的大致年龄和出走时间均与烈士证记载大致相符。但张离家后的经历和如何参加解放军仍存疑问。即决定下次邀请研究解放战争史的历史专家参加调查。
几天后,历史专家、民政干部、省台寻访组三赴曹岗村,首先找到了失踪村民张文武的儿时伙伴,现已82岁高龄的李经祥老人,老人提供的张的年龄,离家时间等信息均与烈士张文武资料基本相符,还提供了张是跟国民党军队出走的情况。后经历史专家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南阳及周边地区国民党军队驻防调动情况,认定张所在国民党军队后调往山西增援太原,与解放军作战。张应在太原战役中参加解放军,后英勇牺牲,与烈士证记载信息完全相符。民政部门和寻访组一致认定张玉峰家就是烈士张文武的家。
因从张文武烈士的烈士证上发现了似是当年找寻人员批注的李老庄字样,而原南阳县范围内只有安皋镇太清观村一个李老庄,所以在第二三次赴曹崗村之间(八月二十一日)前往该村调查情况,经调查彻底排除了张文武烈士是李老庄人的可能。
由烈士证上所显示的信息,可以知道当1951年烈士证发到地方时,当时的政府工作人员是经过了认真查找的,只是因为烈士证上记载的信息太少而没有找到,况且有的人为了保护家人,参军时还不一定使用真实姓名地址,更给寻找增加了困难。现在条件下找寻起来尚且如此不易,可以想象当时没有交通、通信工具,更无可快速传达信息的媒体,寻找工作是何等艰辛。
4、齐华针烈士荣归故里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英魂,回家!》节目后续报道播出后,寻访组又得到齐华针烈士是内乡县赤眉镇齐营村人的信息。随决定八月二十五日到齐营村寻访。
我们到达齐营村后,在村民指引下,找到现在72岁的齐熙纯老人,据齐介绍,他的祖父兄弟四人,老大齐华墩、老二齐华鑫、老三齐华珍、老四齐华景,烈士齐华针即自已的三爷齐华珍,并且有1998年编辑出版的《内乡齐氏族谱》为证。齐华珍失踪的事实和失踪时间也与烈士证记载相符。正在医院输液的村干部也带着吊瓶到场作了证实。后又到西峡县田关乡岈子村,找到烈士的女婿,现已82岁的李菊令老人进一步做了证实。寻访组认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人们文化程度很低,参军时不是本人填表,而是采用登记的方式,所以姓名中出现同音字应属正常,认定齐华针烈士的家人已经找到,杨连山老师郑重地将烈士证送到李菊令老人手中。李老先生接证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寻访组与齐华珍烈士的后人商定,第二天赴确山烈士墓地祭奠。
第二天按照寻访组负责人窦东杰的安排,由我乘车先赴内乡齐营村接齐熙纯老人及其孙女,又赴西峡岈子村接上齐华珍烈士的重外孙女李萍,一同返回南阳。在高速公路入口与省台寻访组的三位同志及杨连山老师汇合,一同赴确山祭扫烈士陵墓。在烈士墓地,确山县民政局局长介绍了当年确山战役战况及烈士安葬情况,烈士的后人们向烈士公墓行跪拜磕头礼,并取回墓地泥土作纪念。当烈士家人得知有一部分先烈埋葬在竹沟烈士陵园时,又要求到竹沟祭奠。在竹沟烈士陵园,烈士的后人们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向烈士公墓行跪拜磕头礼,寻访组成员也向烈士公墓行三鞠躬礼,表示对先烈们的敬意。
以后活动分两组进行,一组由我将齐熙纯老人及其孙女送回内乡老家,另一组由省台寻访组的三位同志和杨老师带烈士重外孙女李萍到洛阳资助贫困学
子上大学的活动现场,爱心人士张扬当场表示资助李萍上大学的费用10000元。
作为见证人,我亲眼目睹了都市频道找到齐华珍烈士的整个过程,看到电视台记者为烈士后找募捐到一万元学费,协调民政部门为烈士后代办理了低保,我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的社会没有忘记他们,这是一个社会的良心,如果齐华珍烈士在天有灵的话,他一定会含笑九泉!
5、单华荣烈士英魂回家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英魂,回家!》第十一辑播出后,寻访组又得到单华荣烈士的信息,决定九月十七日到邓州市高集乡沈堂村调查核实相关信息。
下午三点半,再次为寻访组带路,赴邓州核查。邓州市民政局办公室孙主任参与了调查,高集乡民政所所长李飞乘摩托车在岔路口等候。我们到达岔路口后即由李所长带路,直奔沈堂村。因沈堂村只一户单姓村民,所以很好找。据单家现40岁的长子单新强介绍,其父亲叫单永有,在世时曾很慎重的给他交待过,他有一个堂叔叫单化荣,战争年代外出参军一直没有消息,不管啥时候军队来人找,要他一定认可。单新强又出示了手写的单家六十代一轮的辈份表证明单化荣系他的父辈,属化字辈。单新强还介绍:单化荣是他五爷的儿子。因单化荣失踪,其五爷由他父亲养老送终。寻访组后又走访了77岁的张德贵老人,得知当年单家老人带领单老大、单老二(名单风亭,单永有之父,单新强之祖父)、单老三、单老四、单老五(即烈士单化荣之父)逃荒要饭到沈堂,后单老二、单老五在沈堂落户,其他人下落不明,至于单老五之子单化荣的情况则记不清了。
以上情况也得到了其他村民的证实,寻访组认为烈士姓名中存在同音字在当时条件下应属正常。邓州市民政局孙主任即表示认定单新强家就是烈士单华荣的家,杨连山老师送交了烈士证书。
高集民政所李所长根据单家的经济状况,当众宣布要为烈士家人优先办理低保,同村村民、民政干部、寻访组成员向单化荣烈士的烈士证行鞠躬礼,表示对烈士的敬意。
单华(化)荣烈士的英魂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
经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英魂,回家!》节目组一个多月的寻访,行程几千公里,为赵明山、齐华针(珍)、张文武、单华(化)荣四位烈士找到了家,也找到了平玉山、张万全两位烈士的烈士证上所填写的村庄,但由于时间相隔太久,许多信息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未查到平玉山、张万全两位烈士本人的信息。已很难为剩下的几位烈士找到自己的家。但是,革命先烈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五星红旗之下,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你们的家。
回顾我参与的一些寻访活动,自己也有许多感动。有太多的单位和民众关注支持寻访活动:河南天冠集团主动为活动提供车辆支援;南阳市图书馆李东黎、张蕾两位副馆长安排相关科室提供资料支持;许多村民主动为寻访活动带路、找人、提供线索、提出建议;更令人感动的是:还有一位残疾人手摇轮椅为我们带路……这些事例充分体现了中原儿女对为新中国建立而献身的革命英烈的崇敬之情,体现了公众对媒体发起的《英魂,回家!》活动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
愿革命英烈英灵安息!
24东方今报报道
南阳教师偶得14份烈士证 八年帮6份“回家”剩下的何时归故里
▶8年前,南阳教师杨连山淘书时的一次偶遇,让他与14份未送到烈属手中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8年来,在他和南阳爱心人士的努力下,帮助其中6名“烈士”找到了家人。剩下的8张烈士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寻找烈属的路已经越来越难。
▶杨连山说,无论有多难,他都不会放弃,直至8位“烈士”都找到家人。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张定有 通讯员 程海舟/文图
淘书偶遇 他与“烈士”结下不解之缘
杨连山,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薛庄村人,在南阳市十四中任教。工作之余,他还爱好红色收藏。
2009年1月6日,杨连山在卖旧书的人家里淘书时,发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有8份1951年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签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烈士证显示了革命先烈的牺牲时间和地点,8名烈士均为男性,籍贯也都是南阳县。
“58年来,这8份烈士证因为各种原因未能送达烈士亲人手中。”杨连山说,他把这些证书以不菲的价格买了下来。翻阅着有些泛黄的证书,杨连山一遍遍在内心想象着充满硝烟的战场上,烈士们那鲜活的形象。
本想收藏 女儿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
这些烈士证一共三联,一联军队发证时撕下来存根保留了,还剩两联,这一联是让地方政府的民政部门保留的,但现在还连成一个整体,说明烈士证没有发到烈士亲属手中。而在烈士证的背面,也有人留下了一些备注信息,除了一些地点之外,这几张都有一个共同点,上面都有一个“过”字,估计是当时未能找到烈属,就放弃了。
女儿杨子突然的一句话:“为什么不把它们送回家呢?”让杨连山茅塞顿开。正是她的提醒,杨连山才把这些原本认为只是藏品的烈士证,赋予了新的意义。
令这一家人惊喜的是,时隔不久,杨连山再次在那个卖旧书的人家里发现了另外6份烈士证,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样杨连山手头上的烈士证已有14份。和这些烈士证一起买下的,还有300多份存根,按杨连山估计,这些烈士证应该都发放下去了。
种种原因 让这14份烈士证没回到“家”
14份烈士证在经历了58年的飘零后,转到了杨连山的手中,而这一次,它们作为藏品的“命运”被改变了。
杨连山与女儿一起对每份烈士证上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根据烈士证上的内容写出简介,并对烈士证上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如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等信息,制成革命英烈名录。
在整理过程中杨连山发现,当年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反复调查、寻找,因为烈士证背后都做了各种标记。但由于姓名不对、地址不详、资料不全、战争时期部队番号多次变化和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变更、村庄迁移等原因,致使这14份烈士证一直未能送到烈士亲属的手中。
杨连山在自己找了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后,主动联系上当地媒体,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寻找烈士家属。
全民参与 他为了让烈士“回家”想尽办法
2009年8月,经过当地媒体报道后,南阳爱心人士和热心市民提供了各种帮助。市三中的退休教师李长海对南阳老地名颇有研究,将自己整理的老地名材料贡献出来;卧龙、宛城两区民政部门动员基层行动起来,发动各乡镇工作人员深入农村摸排。
为了让烈士证回家,杨连山开了为烈士找家的博客,把烈士名录登录在博客上,尽可能提供详细信息,寻找烈士的亲人。杨连山还利用节假日,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原南阳县周边大大小小的村庄。甚至骑车到社旗、邓州等地的偏远乡村去调查。
“累了,放好自行车在路边歇歇;渴了,喝几口自带的凉白开;饿了,打开妻子为我准备的饭盒,匆匆吃上几口。”杨连山在日记中,记录了寻访的不易。
魂归故里6份烈士证终于找到了“家”
“有个烈士叫赵明山,可能就是我的大伯!”2009年8月8日,卧龙区七里园乡居民赵永泉打来电话,认领其中一张烈士证。杨连山骑车赶到赵永泉家中进行核实。
原来,赵永泉的大伯1945年加入解放军,此后便杳无音信。几十年过去了,赵家人逢年过节仍为赵明山摆上碗筷。
漂泊将近60年,赵明山烈士终于魂归故里!几十年的寻找和牵挂,在家人泪雨滂沱中终于有了答案。看到这一幕,杨连山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杨连山的努力和各级媒体的积极参与下,2009年8月28日,烈士齐华针的家属被找到;9月7日,烈士张文武的家属被找到;9月17日,烈士单华荣的家属被找到;2013年4月,烈士丁炳福和王清生的家属也找到了;6位烈士魂归故里。而每一次集中找到烈属的背后,都与媒体的报道不无关系。
8位烈士 你们的“家”在哪里
现如今,离上一位烈士回“家”已过去4年,剩余的8份烈士证仍被杨连山保存着。每一次接到线索,杨连山仍旧去跑一跑,核实一下情况,但他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希望媒体不要忘记他们,继续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杨连山表示,只要还有一份烈士证没有“回家”,他寻访的脚步就不会停歇。近日,他在一朋友处偶然发现了两张未曾发下去的烈士证,部队和时间上基本一致,应该是同一批。根据烈士证信息,记者整理了如下信息:
烈士刘狗孩,南阳县李庄村人,1947年12月参军,6纵18旅52团战士,1947年12月牺牲。
烈士于连勋,南阳县人,3纵6旅17团战士,1947年7月18日在羊山战斗中牺牲。
8位烈士资料(以下南阳县应为现在的南阳市各县区)
§ 王春法,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15军44师131团炮连战士,1947年7月牺牲,时年25岁,牺牲地点木栾店。
§ 任守连,南阳县人,9纵27旅79团战士,牺牲地点安徽宿县南周成庄村。
§ 张万全,南阳县五保区马营(三马)人,1947年参军,4纵13旅第38团战士,在张庄战斗中牺牲,年仅22岁。
§ 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6纵16旅46团战士,1947年5月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时年17岁。
§ 马福才,南阳县人,1937年参军,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1938年4月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 路占阳,南阳县人,6纵队17旅50团3连副班长,1947年12月11日双柳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
§ 方长如,南阳县人,第4兵团第13军第39师第115团战士,1949年4月渡江战役中牺牲。
§ 徐培进,南阳县人,16军47师139团战士,1949年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请致电本报记者:18303770005
(东方今报)
附记网友提供的线索
烈士刘狗孩,南阳县李庄村人。 ——现在的潦河镇李庄村,车站路向南龙凤路白河岸边,丁奉店西南,刘姓是一大户。 方长如,南阳县人。 ——原南阳县区域方姓几乎都集中在四个村落:现卧龙区陆营镇方营村(朱屯村)、王村乡方营村、卧龙岗办事处方坟村(外郎庄)、宛城区黄台岗镇方湾村。 以上几个村子都比较熟悉,时间不是很久,现在村里老人还会有相关记忆
25南阳教师奔走3年为14位“烈士”寻亲5位已“回家”(组图)
1
烈士证
1
寻思着下一步的寻找之路
第五位“烈士”回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南阳教师杨连山就没有停止过寻找烈士家人的步伐。他自从在旧书摊上淘到14张“烈士证”后,年年奔走在为烈士找家的路上。记者昨日获悉,已有5位烈士先后宣告“回家”,但还有9位烈士没有找到亲人。
记者王海锋特约记者章功/文图
3月6日上午,杨连山又骑着那辆半旧的电动车,一大早就出发了。在南阳市陈铁岗社区,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王翠萍的家。
王翠萍说,她娘家是镇平县侯集乡马券王大队,小时候就听说一个叔叔十七八岁就当兵去了,至今已经60多年过去,没有一点音信。
王翠萍所述的情况,和杨连山掌握的烈士王清生的资料十分接近,但是老人说她叔叔的名字是王连生,名字有出入。
3月25日,杨连山经过反复比对,他最终确认烈士王清生就是王翠萍的叔叔王连生。这是4年中杨连山帮第五位“烈士”找到了家。
旧书摊淘到“烈士证”
今年51岁的杨连山是南阳市第14中学的语文老师,平时酷爱藏书,尤其是红色收藏,经常到旧书摊上淘宝。2009年1月6日,他再次到一位相熟的旧书商人家碰运气时,无意中从旧书堆中发现了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外加300份现役军人身份证明存根。杨连山以1200元的价格,咬牙把8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和300份现役军人身份证明存根全部买了下来,而当时杨连山的工资,每月仅有1000多元。
此后不久,杨连山再去旧书摊淘宝,又买到了另外6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杨连山手中的“革命烈士牺牲证明书”,都是1951年颁发的,左方有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楷体签名,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政治部。每份证明书上都有革命先烈的牺牲时间和地点。证书显示,14名烈士均为男性,籍贯均为南阳县。
有一次,杨连山向女儿炫耀自己新淘来的宝贝,好奇的女儿问清来路和用途后,突然发出疑问:部队已经将14位烈士的证明书存档,但另两联既没有交给烈士家属,也没有在民政部门存档,他们不是还没找到亲人吗?杨连山决定自己先找找看。
从一人寻找到全社会协助
听说父亲要为烈士寻亲,19岁的女儿杨子也参与进来。父女俩按证明书的时间顺序,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牺牲原因一一列出,然后查阅军史、党史和地
方史志,还趁双休日到乡下去实地打探。
最初,杨连山父女下乡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每逢双休日,俩人就整理好干粮和水壶,一大早就出发了。再后来,杨连山不堪劳累,将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先后骑行2万多公里,学校为了支持杨连山为烈士证找家,不再让他担任教学任务,即使这样,最初的半年中,杨连山仍一无所获。杨连山有写日记的习惯,他把寻亲过程命名为《连山日记》,其中有大量这样的细节,记录了寻访的不易。
2009年8月3日,杨连山和女儿走进南阳晚报社,开始借助媒体的力量为烈士寻亲。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证书提到的烈士原籍“南阳县”,早在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时,就被分割划入了宛城区和卧龙区,好多村庄的名字也已变化。当杨连山将资料分别送到宛城区和卧龙区民政部门后,两区民政局立即部署协助杨连山为烈士寻亲。
在寻亲过程中,63岁的退休老师李长海功不可没。他退休前在南阳市第三高中教学,平时喜欢研究南阳的老地名,曾整理出一本南阳老地名的册子。
当看到为烈士寻亲的报道后,翻查《南阳县地名志》和自己整理的地名册子,整理出涉及烈士证上出现的、但已变迁的地名。从此,为寻找烈士亲属的工作出现了转机,这是一场爱的接力,爱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一个月内4位烈士“回家”
“寻亲活动”很快收到了成效。2009年8月8日,烈士赵明山的证书,被送到南阳市高新区岗王庄其亲人的手中;当年8月26日,烈士齐华针的证书回到内乡老家;当年9月26日,张文武的烈士证被居住在南阳城区的亲人领走。
与以上3位烈士相比,2009年9月24日,烈士单华荣的“回家”之路显得更为曲折。“单华荣,21岁,男,南阳县上仁村人,于1947年12月30日牺牲于确山战斗。”没有照片,没有其他资料,再加上烈士牺牲时年龄很小,没有后人,寻亲的难度加大。
2009年9月22日,邓州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发现,该市沈堂村有一户单姓居民,随后确认这户居民就是单华荣烈士的亲人。
爱在这个季节盛开了
2009年8月7日上午9时,杨连山接到了一个电话,南阳市高新区七里园乡居民赵永泉看了报道后,认为其中的一个烈士赵明山应该是他的亲大伯。当天,杨连山骑上自行车赶到了赵永泉的家中。
赵永泉祖籍南阳高新区岗王庄苗庄,其父亲名叫赵昆山。很小的时候,赵永泉就经常听到父母念叨大伯赵明山的事。“大概1945年,大伯忽然走了,有人说去当解放军了,有人说死了,一直到现在仍杳无音信,父母在世时经常提起他,说早晚大伯都会回来的!”赵永泉的父亲30多岁时生病去世,去世前,念念不忘的还是胞兄赵明山。
通过各种线索和细节的认定,杨连山确认,烈士证上的赵明山就是赵永泉的大伯。
在内乡县赤眉镇齐营村,烈士齐华针的女儿齐伍云家,当杨连山将烈士证双手递给烈士女婿李菊令后,同行的其他爱心人士发现烈士后代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而李菊令的孙女李平刚刚考上大学,正为每年7800元的学费发愁。经过众人的努力,给孩子争取了一个救助贫困大学生指标,解决了1万元的学费。
找到的其他几位烈士亲属,只要生活困难的,当地民政部门都会为其纳入低保,以此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也有一些爱心人士看到烈士后代的生活困境,会给他们捐款或者提供帮助。
杨连山说,当看到烈士后代眼中的泪水时,“我已知道爱在这个季节盛开了”。
“4年来,累也好,苦也好,我总觉得这不算啥,为烈士找家,是时代的良心。所以,为烈士找家,我不会停步……”
目前,杨连山仍在奔波寻访余下的9位烈士的亲人。
王春法,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15军44师131团炮连战士,1947年7月牺牲,时年25岁,牺牲地点木栾店。
任守连,南阳县人,9纵27旅79团战士,牺牲地点安徽宿县南周成庄村。
张文武,南阳县五区李老庄人,1948年11月参军,13纵38旅战士,1948年12月在赵家山战斗中牺牲,时年38岁。
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6纵16旅46团战士,1947年5月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时年17岁。
马福才,南阳县人,1937年参军,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1938年4月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路占阳,南阳县人,6纵队17旅50团3连副班长,1947年12月11日在双柳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
方长如,南阳县人,第4兵团第13军第39师第115团战士,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中牺牲。
丁炳福,南阳县人,1947年参军,第4纵队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1948年在河南省镇平县桐柏庙战斗中牺牲,时年18岁。
徐培进,南阳县人,16军47师139团战士,1949年在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
作者:王海锋章功图来源大河网-河南法制报)
26南阳一教师为烈士找“家”九年 六烈士归故里八烈士盼“回家”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郭启朝 通讯员 程海舟 文图
9年前,南阳教师杨连山淘书时的一次偶遇,让他与14份未送到烈属手中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以下简称烈士证)结下了不解之缘。9年来,在他和南阳爱心人士的努力下,帮助其中六名“烈士”找到了家人。
当年,大河报曾连续以《南阳教师要为烈士找“家”》和《两烈士归故里六烈士“盼回家”》报道此事,9年来,寻找烈士的进展如何,烈士回家的路还有多远?大河报·大河客户端和杨连山都不曾忘记。
再次探访,寻人之路还有多远?
3月12日下午,在南阳革命烈士纪念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再次见到了正在这里查找资料的杨连山,寻找烈士的9年时间里,岁月在他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赵明山、丁炳福、张文武、单华荣……”在纪念馆资料室里,杨连山翻看南阳烈士名录时,看到通过他和社会的努力被补录的烈士信息,杨连山陷入沉思中……还有八张烈士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些知情人的逝世,寻找烈属的路已经越来越难,该怎么办?
一次淘书偶遇,让他与14位“烈士”结缘
杨连山,是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薛庄村人,在南阳市十四中任教。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搞红色收藏。
2009年1月6日,杨连山在卖旧书人家里淘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有8份1951年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签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烈士证显示了革命先烈的牺牲时间和地点,8名烈士均为男性,籍贯也都是南阳县。
“58年来,这8份烈士证因为各种原因未能送达烈士亲人手中;但同时,我幸运地淘到的这些烈士证,非常有文献价值,它们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的见证,是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见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杨连山说,当时用手抚摸着这些烈士证,心情有些沉重。
作为一个藏书爱好者,他下意识地感觉这些烈士证意义重大。于是把这些证书以不菲的价格买了下来。买回来的路上,杨连山的内心被这些珍贵的“文物”带来的惊喜充盈着,他把烈士证拿在手中,翻阅着有些泛黄的证书,一遍遍在内心想象着充满硝烟的战场上,烈士们那鲜活的形象。
回到家中,杨连山立刻向妻子和女儿展示自己淘回来的“成果”。杨连山根据自己的分析给她们讲述这些烈士证的珍贵之处,看着看着,妻子和女儿也激动起来。
这些烈士证一共三联,一联军队发证时撕下来存根保留了,还剩两联,这一联是让地方政府的民政部门保留的,但现在还连成一个整体,说明烈士证没有发到烈士后代手中。而在烈士证的背面,也有人留下了一些备注信息,除了一些地点之外,这几张都有一个共同点,上面都有一个“过”字,估计是当时未能找到烈属,就放弃了。
女儿杨子突然说了一句话:“为什么不把它们送回家呢?”妻子梁金丽也说,咱们应该赶快寻找这些烈士的亲人,把烈士证送到亲人的手中,让他们知道烈士的归宿。“妻儿的话突然让我茅塞顿开,只有让烈士证找到家人,才是它们存在的意义。”杨连山说,正是这个提醒,他才把这些原以为只是藏品的烈士证赋予了新的意义。
令人惊喜的是,时隔不久,杨连山再次在那个卖旧书的人家里发现了另外6份烈士证,他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样杨连山手头上的烈士证已有14份。和这些烈士证一起买下的,还有三百多份存根,按杨连山估计,这些烈士证应该都发放下去了。
发动全社会力量让“烈士”找到亲人
14份烈士证在经历了58年的飘零后,转到了杨连山的手中,而这一次,它们作为藏品的“命运”被改变了。
杨连山与女儿一起对每份烈士证上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并对烈士证上的信息进行统计,如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等信息,制成革命英烈名录。在整理过程中,杨连山发现,当年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反复调查、寻找,因为烈士证背后都做了各种标记。但由于姓名不对、地址不详、资料不全、战争时期部队番号多次变化和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变更、村庄迁移等原因,致使这14份烈士证一直未能送到烈士亲属的手中。
杨连身在自己找了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后,想到了媒体,并主动联系上当地媒体,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寻找烈士家属。2009年8月,经过当地媒体报道后,各类信息踏至而来。南阳爱心人士、热心市民,以及卧龙、宛城两区的民政部门都不遗余力的提供帮助。
杨连山还开通了博客,把烈士名录都写在上面,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信息,寻找烈士的亲人,并在各类网站上发帖扩大寻找范围等。为了让烈士回家,杨连山利用节假日,骑自行车跑遍了原南阳县周边大大小小的村庄。甚至骑车到社旗、邓州等地的偏远乡村去调查。“累了,在路边歇歇;渴了,喝几口自带的凉白开;饿了,打开妻子准备的饭盒,匆匆吃上几口。”杨连山在日记中记录了寻访的不易。
六份烈士证回家 还有八份仍无进展
“有个烈士叫赵明山,可能就是我的大伯!”2009年8月8日,卧龙区七里园乡居民赵永泉打来电话,认领其中一张烈士证。带着激动的心情,杨连山骑车赶到赵永泉家中进行核实。原来,赵永泉的大伯1945年加入解放军,此后便杳无音讯。几十年过去了,赵家人对此念念不忘,逢年过节还要为赵明山摆上碗筷。各种线索都证明,赵明山烈士就是赵永泉的大伯!
漂泊将近60年,赵明山烈士终于魂归故里!此时此刻,薄薄的烈士证重如千钧,几十年的思念和期盼,几十年的寻找和牵挂,在家人泪雨滂沱中终于有了答案。看到这一幕,杨连山激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给烈士寻亲,投入再大的时间、精力都是值得的。”杨连山说,这些曾经年轻的战士为了解放全中国而英勇牺牲,让他们的英灵魂归故里,体现的是社会的良知,也是对烈士家人的最好慰藉。
在杨连山的努力和媒体的积极参与下,2009年8月28日,烈士齐华针的家属被找到;9月7日,烈士张文武的家属被找到;9月17日,烈士单华荣的家属被找到;2013年4月,烈士丁炳福和王清生的家属也找到了,6位烈士魂归故里。而每一次集中找到烈属的背后,都与媒体的集中报道不无关系。
现如今,离上一位烈士回“家”已过去将近5年,剩余的8份烈士证仍被杨连山保存着。每一次接到线索,杨连山仍旧去跑一跑,见一见,核实一下情况,但他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寻找的过程就是唤醒群众对革命战争岁月的记忆,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使命,不忘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杨连山说,只要还有一份烈士证没有“回家”,他寻访的脚步就不会停歇。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他们,继续帮助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今年是南阳解放7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特别日子,希望还未与亲人团聚的“南阳烈士”,能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房军
28建党90华诞,真情送烈士回家
14张烈士牺牲证明,见证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献出的年轻生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他们中有的魂归故里,有的却未能如愿,面对亲人翘首企盼,热心市民行万里路,送烈士“回家”。
旧书摊淘到14份烈士证
杨连山是我市十四中的语文教师,好藏书。2009年1月,他在旧书摊上淘书时,购得14份1951年签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这些烈士证都是1951年颁发的,左方有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楷体签名。烈士证中显示,14名烈士都是男性,籍贯均为南阳县。还显示了他们参加工作时间,牺牲时间、地点,所属部队和发证单位等信息。
这些烈士证长约40厘米,宽20厘米,一共三联,右联是军队留存底根;中间一联是政府民政部门保存的存根;左联部分是正联,是交给革命烈士家属的证明书。由于地址不准确等种种原因,当年这些烈士证没有交到烈士的亲人手中。
想帮烈士魂归故里
“我要帮这些烈士魂归故里。”杨连山在淘得烈士证后,了解到这些烈士证对烈士家属具有重要意义,便开始帮助这些烈士魂归故里。他首先对烈士证上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如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等信息,制成革命英烈名录,然后查阅《南阳县地名志》、《南阳县志》等南阳文史资料。在此基础上,杨连山又潜心学习起了电脑知识,并在女儿的帮助下,在网上建立博客,把烈士的信息发在博客上,每日写一篇博文,在网上寻找烈士亲人。
“不少烈士籍贯一栏的信息相当模糊,大多只写了‘南阳县人’”。在寻找过程中,杨连山遇到了许多困难,如烈士家属的搬迁,村落名字的变化,烈士的亲人有的已经故去。但这些困难没有让他退缩,他仍然决定迎难而上,为了扩大寻找的范围,他通过熟人帮忙调查询问;自己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时间,到原南阳周边村庄进行寻访。甚至骑车到社旗、邓州等地的偏远乡村去寻访。有人问他这么辛苦到底图个啥,他说:“就是想让这些烈士早日回家。”
四名烈士结束“漂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杨连山终于有了成效。杨连山说:“2009年的一天,有一位老同志到十四中找到我,他介绍说,他叫张玉峰,家住新店乡惠庄村曹岗,他有个四叔,叫张文武,外号四麻子,1948年外出当兵,后来没有回来,张文武的母亲思念儿子,哭瞎了眼睛,2007年临终时,还在念叨没有大儿子的下落,最后含恨而终。博客上介绍的烈士张文武有可能就是他的四叔。”随后经过杨连山核实,确认1948年11月参军,13纵38旅战士,1948年12月在赵家山战斗中牺牲,时年38岁的张文武确系张玉峰家人,随后张玉峰拿回烈士证并把复印件在烈士母亲的坟上焚化,了却了老人一桩心愿。
“爸妈,大哥找到了!”2009年8月,在烈士赵明山父母的墓前,69岁的赵永泉(系烈士亲人)跪倒在地告慰了老人在天之灵。随后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还找到了南阳籍烈士齐华针、单华荣共四位烈士的家属。其中不少烈士亲属都不知道亲人当年去干啥了,当杨连山把时隔半个多世纪的烈士证递交到他们手中,他们才知道,自己家人是为了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
求助媒体寻找烈士亲属
现在杨连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余下的烈士证亲自送到他们亲人的手中,以告慰烈士英灵。但是,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想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寻访烈士亲人的行动中。近日,杨连山电话联系记者,想在报纸上公布烈士的信息,通过社会的力量让烈士早日魂归故里。
他们还没有“回家”
方长如南阳县人,4兵团13军39师115团战士,1949年4月在渡江战斗中牺牲。
王春法南阳县人,1945年9月参军,15军44师131团炮连战士,1947年7月木栾店牺牲,时年25岁。
任守连南阳县人,9纵27旅79团战士,牺牲地点:安徽宿县南周成庄村。
张万全南阳县五保区马营人,1947年参军,4纵13旅38团战士,牺牲年月不详。
平玉山南阳县五区房庄人,6纵16旅46团战士,1947年5月在安阳汤阴战斗中牺牲,时年17岁。
马福才南阳县人,1937年参军,冀南军区青年纵队2连战士,1938年4月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年岁不详。
路占阳南阳县人,6纵17旅50团3连副班长,1947年12月11日在双柳树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
王清生南阳县人,1948年12月参军,1949年12月26日在化兴战斗中牺牲,13军38师24团战士,时年20岁。
丁炳福南阳县人,1947年参军,1948年在河南镇平桐柏庙战斗中牺牲,4纵豫西分区南阳地方武装部队战士,时年18岁。
徐培进南阳县人,1949年在北赣铁路战斗中牺牲,16军47师139团战士。
杨连山想请亲爱的读者们帮个忙,希望知情的读者拨打18738786323提供相关的线索。让我们竭尽可能为南阳籍的革命先烈寻找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