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四大流派

2017-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子火乐_4642

1、精神分析学派,又称“心理动力学派”。创始人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其主要观点认为一切的心理活动的动力并不在于意识表面,而在于被压抑的潜意识层。造成潜意识动力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弗洛伊德和他的后人们也众说纷纭,但归根到底离不开内在的动力基础,故称“心理动力学”。而心理问题和障碍原因,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创伤性事件形成情结进入到潜意识内未被患者觉察,导致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由于形成心理冲突和障碍。同时,由于症状本身满足了患者潜意识里的一些心理需要而得以持续存在。

  精神分析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挖掘这些被压抑的潜意识,使其能够被患者觉察认可,自然释放了被压抑的能量而得以治愈。由于潜意识分析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此精神分析一个疗程的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至少在一、两年以上),故在现代追求快节奏生活的西方不太流行。

2、行为治疗学派。其理论基础是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开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该学派以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为基础,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就是将外界刺激和个体原有的本能行为捆绑在一起的条件反射过程,比如将铃声的刺激和狗看到食物流口水捆绑在一起不断强化,由此形成当狗听到铃声以后也会流口水。早期的行为学派完全否定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不愿意钻研在行为产生过程中的认知变化。之后,华生由于个人原因离开心理学界,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在华生的基础了建立了新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即个体在无意识触发某个行为以后,给予相应的奖励/惩罚,就能增加/减少该行为,由此形成强调个体主动性的新行为主义观点;再往后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又通过实验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即不需要通过针对个体的直接强化,通过社会观察也能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由此行为主义开始进入关注认知研究的时代。

  基于这些理论基础,行为治疗认为一切的心理问题不过是不良的“刺激-反应”联结在一起的过程。只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条件反射就能减少并消除该行为。由此,以20年代开创的“生物反馈法”为开始,创立了行为治疗的各种技术。包括放松治疗、系统脱敏、洪水疗法、厌恶疗法、代币法、去联结法、行为示范法等多种技术。其主要特点就在于简单、实用且效果显著,但前提是必须找到一个需要改变的目标症状(靶行为)才能进行条件反射的操作。只是缺点在于过于强调外在行为而忽视内在认知的变化,往往导致治标不治本。

3、认知治疗。在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争论中自然产生,本身没有明确的创始人。其主要原因是应用了以皮亚杰、维果斯基、凯利等人开创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该学派认为,个体一切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都源自于内在错误的认知系统,使其在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产生了错误的行为和症状。因此,关键在于使患者能够认识到自己观念的错误,并且敢于和不良的观念作斗争、化解、消除它,这样自然就能解决内在的心理问题。

  认知治疗的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1913年9月27日 – 2007年7月24日),在心理学家人称“老妖”。其发明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技术(REBT)一直深受美国人的欢迎。简单来说,也就是通过个体的心理问题症状反应(C)找到引发的事件(A),再推出事件背后的不合理观念(B),同时使个体认识到这一点以后积极与不合理观念展开辩论(D),并且能够使个体领悟到正确的观念(E),同时在行为上能够加以实践并带来新的体验(F),所以REBT的理论称为“ABCDEF”理论。与艾利斯同时代的认知治疗专家还有亚伦.贝克(Aaron. T. Back,1921-),其理论与艾利斯的疗法大同小异,只是针对认知偏误(不合理观念)的干预技术有不同,贝克所使用的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所创的“产婆术”对话方式。

  由于认知治疗到最后离不开行为上的更新,所以后期认知治疗也与行为主义合作演变为“认知-行为治疗”。其特点在于关注患者内在的观念更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针对病灶本源,方便快捷。但缺点在于过份主观,因为“是与非”的评判标准都在认知咨询师自己的手中,往往有时缺乏对患者的足够理解。

4、人本主义学派。创始人为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年4月1日-1970年6月8日)和卡尔罗杰斯(C ·R· Rogers,1902-1987),其所开创的该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当时所有的心理治疗学派都建立在治疗者本身给患者拟定的理论模式中,而罗杰斯认为这是错误的做法,认为精神分析不过是“伤残心理学”,而强调环境干预本能的行为治疗是“幼稚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相信,每一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动力,能够通过自我的力量走出心理疾病的阴影。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问题,是现实环境对其太多干涉和影响,以至于其失去了自我,而心理干预所要做的就是通过非指导性的谈话帮助他认识到自己本身的宝贵,建立自信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故人本主义积极倡导给予人们鼓励、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信心,并由此演变为对美国社会的一场变革,即“人本主义思潮”。包括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概念也是由罗杰斯开创。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没有太多复杂的技术,只是简单地通过表达理解与体贴的“同理心”(empathy)来干预对方。虽然简单,却因为深得人心而后成为所有心理咨询学派的基础。但是人本主义过于追求理想主义,往往缺乏太多务实的精神,其所认为“拥有完美自信的人”在现实中真正实现的极少,故一般很难单独使用该派技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