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拒绝,且不内疚
“这个周五我们要去老家,你与我们一起去吧?”
妹夫在车里当着妹妹的面,对我说
“我不去”我想都没有想,直接拒绝掉
“我们开车去,我要留下来装修房子,她(指妹妹)一个人开车回来不行,你一起去,回来可以帮着一起开车”
“请不要用情感来绑架我”,我有些不开心的说
“不是呀,我们要开车去的,有事情要办”妹夫开始说服我
“你们可以坐车去呀”我坚持着说
“发一个红包”妹夫对妹妹说
“发红包我也不去”我继续坚持说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坚持的拒绝他们的要求
其实我完全可以用另一种口气来表达,先讲自己安排好的事情,时间上冲突;再说实在不好意思,这次不能一起的话(含意就是留着下一次可以去的余地)。
这一次的拒绝源于上一次的经历:
记得在清明节,就是这样的画面。
妹夫也是如上的方式来与我说,让我一起去他们老家,回来和妹妹换着开车。
去的时候一切顺利,在家里办事情也算顺利,在准备回来的前一天,听到妹妹说,我们现在整理东西准备出发。我一脸懵,不是明天才回去吗?
看到妹妹和妹夫的脸色都不太好,我也不好问什么 ,只能抓紧时间整理行李。
我猜测:他们是因为家里的一些琐事出现矛盾了。
我直接把行李箱放到车上,随着妹妹开车出发,一路上试探着问妹妹,发生了什么事情。
妹妹刚开始不说,脸一直阴沉着,我想她的情绪还没有消下去,那就等等吧。
当行驶到半路,妹妹才说了让她不开心的原因。
我听过整个过程后,感觉到“清官难断家务事”说谁都不好。
算了,我就听着吧,先让妹妹把情绪宣泄出来。然后再讨论这个事情的整个过程,让妹妹自己来体会,整个过程中,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可以解决问题,自己还不用生气。妹妹经过讨论后,也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当时她的情绪一下子上来,不想说,只能生闷气,让她感觉很不好。
前些天与小外孙一起帮他的妈妈拿东西回家,因他妈妈要去停车,我们两个就把所有的东西放进电梯里,等着到自家那一层后再一个一个拿出来,再东西放到家里。
小外孙在拿东西时,把自己的玩具上的一个配件给碰掉进电梯缝隙里,拿不出来。
小外孙对自己的玩具是特别珍惜,因为他妈妈讲过,这个玩具很贵,坏了就不再买。
小外孙一下子想起这个话,就特别难过,哭起来,认为自己再也不能好好玩这个玩具了,就让赔他玩具。
我看着小孩子哭也感觉不好意思,就说你网上找找看,有没有单独卖玩具翅膀,如果有我给你买一个。
然而怎么找,都没有找到,想着买一个一模一样的,也没有找到。
后来小外孙被回来的妈妈答应购买其他玩家给哄好了。
我以为这个事情解决了,谁知道过几天小外孙就要让我赔他一个一模一样的玩具。多次出现后,我就小外孙说:“咱俩个一起聊聊,那个玩具是怎么丢的翅膀好吗?”
“是你让我拿东西,我才把我玩具上的翅膀弄掉的”小外孙气呼呼的说
“你可以拒绝我啊”我看着他说
“我说了拿不住,你还是让我拿。”
“你可以不拿啊!”我耐心的说
“你拒绝我就可以了,先保护好自己的东西,我请你拿的东西等你有余力时再拿。”我继续慢慢说到
小外孙看看我,好像懂了。
谁知道过几天又再一次提起这个事情,我知道他的心里还是不能接受玩具翅膀丢失这件事。
就这一次与他讨论,这一次把他的妈妈也叫上。
整个过程与上次基本相同,后来小外孙的妈妈说“你的目的是什么”
“我就是想让小外婆给我买一个玩具”小外孙坚持道
“可以,等你过生日时,给你买一个玩具。”
“先说好,不是赔你的玩具 ,是送给你一个玩具”
“如果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可以直接拒绝他人的要求”
小外孙点点头,好像这一次是懂了。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能帮助他人时,不要拒绝。后来更甚者,别人没有提出需要,就会主动的去帮助。
然后,一直在能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被认可,慢慢的我们就不会拒绝他人的要求,无论这个要求对自己是轻松的还是困难的。
帮助他人不易,拒绝他人更难。
如果不会拒绝他人,接过来的事情解决不了,会更难面对,对自己或者是他人带来的损失会更多。
如果拒绝了,就不需要内疚,肯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