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6,《霸王别姬》何以成为华语电影最佳?
自去年日本匠人是枝裕和凭借《小偷家族》拿到戛纳金棕榈后,奉俊昊又凭借《寄生虫》拿奖拿到手软,并且实现金棕榈亚洲电影两连庄,成为了各国媒体眼中的"亚洲之光"。
曾几何时,也有一部相当优秀的中国电影登上了这个象征电影艺术最高荣誉的电影节的最高领奖台。
无论那一年有多少杰作诞生,这部电影都凭借自己几乎完美无瑕的品质成为了那一年影坛上闪耀的一颗星。
这部电影便是《霸王别姬》。
优秀的诗人,不太合格的叙事者
前段时间陈凯歌的大名又开始被人提起。
起因大概是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导演的那一部分,除了部分剧情"撞车"法国文豪雨果名作《巴黎圣母院》外,也因为叙述手段的过度隐晦而被批"不好好讲故事"、"无法理解这种毫无意义的东西"。
可是,这就是陈凯歌啊。
今天这位极具争议的中国导演可以说是天生就要吃导演饭的。
陈凯歌出生于电影世家,父亲陈怀皑又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导演,经典老电影《青春之歌》便是其代表之作。
而作为相对于一些出身于野路子的大导演来说,陈凯歌的电影专业性从一开始可谓是已经达到了拥有很成熟的个人体系的地步。
在综艺《演员的诞生》中,陈凯歌的点评往往丝丝入扣,一针见血。
这些评价可以将电影的细节与相应剧情的行进节奏部分完美地掌握并且表达出来,而关注细节与情感架构的这个特点分明在他的电影中也体现出来。
并且,受父亲艺术家的影响,陈凯歌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诗人气质的良好文学底蕴。
他在自传《少年凯歌》中写到:
"1965年,我十三岁了。我开始在人前饶舌,又在饶舌者面前假装沉默。人到十三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原谅你的幼稚。"
仍具备着这个时代少有的散文思辨。
自此,影坛就多了一位优秀的诗人。
在《黄土地》用构图和镜头再加上陕地气势恢宏的腰鼓戏展现贫穷落后但同样质朴有活力的中国。
在《孩子王》中用音画分离的蒙太奇讲述着一个富含着童真与希望的故事,内在张力在春风化雨的内涵中生根发芽。
在《荆轲刺秦王》里,陈凯歌又用一个很新奇的观点去解构了历史,将秦王的形象和那段历史从内而外地进行了颠覆。
总是有人说,能拍出这些杰作的导演为什么会拍出《无极》这样一部不知其所以然的、狗血的"大烂片"。
因为陈凯歌一直是这样,因为他一直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而不是作为一个冷眼旁观的叙述者。
他在意的是是否在他的美学体系中做到了自我表达。
华语电影最高峰
1994年正值电影艺术诞辰100周年,无数的佳篇杰作杰作都在这一年井喷式爆发。
这一年,既诞生了《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低俗小说》、《狮子王》、《真实的谎言》这样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好莱坞佳作,也有《撒旦探戈》、《红白蓝三部曲之红》、《玛戈皇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这样优秀的欧洲文艺片。
就算是放眼华语影坛,也有王家卫的《重庆森林》、李安的《饮食男女》、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重量级的作品。
而一部聚集了两岸三地顶级电影人的中国电影,却在那年独领风骚。
原著作者李碧华和演员张国荣来自香港,为故事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编剧芦苇和导演陈凯歌来自大陆,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用影像化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台湾汤臣影业的徐枫作为发行方也为这部电影的出版做出了一份力。
正是在这些人的努力下,一部旷世名作诞生了。
霸王别姬》可以当做一部非常非常优秀的商业片来看,也可以发现出现了许多明显的陈凯歌式的诗意化表达。这种美学的建构让《霸王别姬》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融合,在今天看也不过时。
在影片的一开头还是如老电影的黑白色调,而进入小石头被师傅责罚的戏份之后,叙述镜头的黑白影像渐渐的变成了彩色,这也隐隐暗示他们的童年是从灰暗开始的,而灰暗也即是现实;这种转化也开启了程蝶衣(小豆子)和段小楼(小石头)最初的梨园路。
苦涩和互相扶持的情感交织,无论是谁都不可能不被这段处处是细节的电影段落打动。
而这里师傅的一句话,"讲这出戏,这里边有个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成为了一条隐藏线索,贯穿了段小楼和程蝶衣的一生 。
蝶衣在是一个戏痴,一定程度上模糊的戏曲和现实的边界。
陈凯歌极为敏锐把握了程蝶衣的情绪之间转换,这种情绪上的递进让观众可以很容易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一种情感共鸣,丝毫不会出现氛围上的断层。
小豆子逼着改口的一幕是本片第一个高潮,也因内心的争斗也达到了最高点。
他最终选择了完完全全进入戏曲,在他唱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的时候,这种自身的扭曲在情感上完成了。
这种扭曲也导致了蝶衣的最终结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他对段小楼的爱慕之情,始终没让段小楼十分理解。
段小楼其实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随时代飘来飘去。
他象征着无数的我们,无数的普通人。
他的认知始终停留在现实,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
最终我们看到的是虞姬有虞姬的气节,霸王失了霸王的风骨。
而菊仙这一个人物虽然算是段小楼和程蝶衣外的较为支线的人物,但也是一个十分饱满的角色。
她隐喻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大部分的女性群体,聪明伶俐,敢爱敢恨,却不失母性的善良。
但奈何时代风云变幻,命运也在一生中捉摸不透。
无愧于史诗
本片时间跨度极大,从民国初期,横跨了国民党时期,抗战,解放,浩劫,平反等一系列历史,通过程蝶衣,段小楼二人还原了这百年间风风雨雨,用几个人的故事视角最直观的反映了这百年时代的困境。
好似在讲一个人的传奇故事,又不止在讲个人的故事。
电影近三个小时叙述的结束,让人感叹:百年觉醒,原是南柯一梦。
我们不停的思考,真正让传统艺术文化逝去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真正让人性走向深渊的是什么?
是对多元认知概念的否定与扭曲和对单一价值观的灌输。
就像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说,"一般来说,扼杀有趣的人总是这么说的:为了营造至善,我们必须做出这种牺牲,但却忘记了让人们活着得到乐趣,这本身就是善;因为这点小小的疏忽,至善就变成了至恶······"
总是用'"一言以蔽之"的方式,否定了事物的复杂性。
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可以幸免。
想来一生的无数荒唐事,可曾也使你一步一步迷失了自己。
所以,总是需要有人将这些东西记录下来,让时间沉淀某一时刻的不冷静,这是戏曲艺术存在的价值,也是电影艺术存在的价值。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