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呼兰河传》(二)隐藏在小说里的中国一直存在着的吃人的看客们
上篇概述了《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作者以儿童化的视角向我们勾勒了呼兰河城的面貌,讲述了城里人们的日常生活,小城的风俗,表达了对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的不幸命运的同情,展示了小城人们对生活的麻木状态,对故乡愚昧、卑琐的人们的一种悲悯之情。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用舒展自如,富有童趣的艺术手法,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城作传,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小城人们的看客心理,这种看客心理不仅埋藏在小说中,而且在如今这个社会里也是显而易见的。
书中东二道街的大泥坑给附近人家乃至小城的人们带来了不便,里面淹死过猪、鸡、鸭,甚至偶尔人也会掉进坑里,对于这个大坑,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也有,但没有一个说用土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
小城的人们不会傻到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拉过来土填平这个坑,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说出来呢?
因为若是填了这坑,平日里的热闹就不会有了。周围的人家看不到抬车抬马,淹鸡淹鸭了,无法继续说长道短,在周围看热闹了。
卖豆芽菜的王寡妇失去了独子,从此以后就疯了,这件事情家传户晓,看见她在庙台上哭,就在一旁看着。虽然也会起点恻隐之心,但为时甚短罢了。
卖麻花的去小胡同卖时,买麻花的妇人的四个孩子因争夺麻花而相互追逐争打,周围人家都回来看热闹。
看热闹的人没有一个不笑的,没有一个不称心愉快的。
12岁的小团圆媳妇因为长得高怕人家笑话,被婆家人命令对外人说14岁了。因为天生活泼开朗,爱笑好动,“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的风快”。
周三奶奶说:“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
隔院的杨老太太说:“那才不怕羞呢!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
而婆家将她视为怪物,遵循“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的古训,先是毒打,白天打,夜里打,想起来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
接着又是跳大神,跳大神的时候周围好多人家都过去看热闹,不是关心团圆媳妇的健康,而是看那些大神的装扮如何的不同,花样是怎样的新颖。
最后是一天洗三次“热水澡”,婆家里敲锣打鼓,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衣服。小团圆媳妇不肯脱衣服,她的婆婆抱住了她,还请了几个帮忙的人,一齐上来把她的衣服脱了,把团圆媳妇扔进了滚热的热水里。
小团圆媳妇在水缸里拼命的呼喊,求救,周围看热闹的人都饶有兴致地看,他们是没有见过小媳妇脱衣服洗热水澡的,他们不关心小团圆媳妇的死活,只在乎自己的好奇心,自己的胃口有没有得到满足。旁边站着的三四个人从缸里搅起热水来往她的头上浇。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乐此不疲地狂喊着并参加这一壮举,而小团圆媳妇被折磨的死去活来。
这些看客们“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这来看热闹的人,不下三十人,个个眼睛发亮,人人精神百倍。看吧,洗一次就昏过去了,洗两次又该怎样呢?洗上三次,那可就不堪想象了。所以看热闹的人的心里,都满怀奥秘。
结果小团圆媳妇活活烫死了。
冯歪嘴子的媳妇王大姑娘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家人反对的情况下嫁给了冯歪嘴子,并且生下了一个小孩。这件事情被附近的人家知道后,都对王大姑娘加以指责。
在这件事情之前,大家都夸赞王大姑娘。
老厨子说她大鼻子大眼睛长得怪好看的。
有二伯说她膀大腰圆的带点福相。
母亲说她若是有个儿子,一定会让他娶她,这姑娘真响亮。
同院住的老周家三奶奶则说哪家有那么大的福气能娶了她。
隔院的杨老太太说这姑娘的脸红的像一盆火似的。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大家都在看她的笑话,纷纷责难。
“自从团圆媳妇死后,院子里似乎寂寞了很长的一个时期,现在虽然不能说十分热闹,但大家总要尽力地鼓吹一番。虽然不跳大神打鼓,但也总应该给大家多少开一开心。”
老厨子说没见过一个姑娘长的和一个扛大个儿似的。
有二伯说好好的一个姑娘,看上了一个磨坊的磨倌,介个年头是啥年头!
周三奶奶说那王大姑娘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
杨老太太说这姑娘好不了。
杨老太太,周三奶奶,还有同院住的那些粉房的人,没有一个不说王大姑娘坏的。
最后,王大姑娘死了,留给了冯歪嘴子两个小孩,大家看过王大姑娘的热闹后,又开始看冯歪嘴子的热闹,都说冯歪嘴子要自杀,看见冯歪嘴子去井边,就说他要跳井;看见冯歪嘴子拿了一根草绳,就说他要上吊。
“看客们”津津乐道地欣赏“呼兰河”的各种景致。“大泥坑”的种种闹剧他们绕有兴致地看;妇女追打自己的孩子他们绕有兴致地看;跳井的、上吊的他们绕有兴致地看;卖麻花、卖豆腐的他们绕有兴致地看;团圆媳妇洗热水澡他们饶有兴致地看;冯歪嘴子的女人和小孩他们绕有兴致地看。
更可悲的是,该故事发生人间悲剧的深刻性在于屠戮她们的不是地主阶级,而是那些和她们处于同一阶级的“善心”的婆婆、杨老太太、周三奶奶等人。
他们在成为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时,也在用自己的行为伤害他人。是他们毁灭了小团圆媳妇的“美”,是他们毁灭了王大姑娘的“爱” 。
呼兰河传的看客们也时时出现在如今这个社会里。
前些日子甘肃庆阳西峰区19岁女孩李某奕跳楼自杀。
女孩要跳楼,而围观的群众说,怎么还不跳,要跳赶紧跳。在这期间,他们焦灼、不耐烦,还有人吹口哨起哄,为女孩的举动而欢呼,更有人带头质疑,这个女孩是自我炒作,这就是为了红而已。
这些“看客们”丝毫不关心女孩的生命安全,相反,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仅没有去阻拦女孩,还在言语上刺激女孩赶快跳楼。
人心,确实是不能直视的。
如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重要原因,是在日本看了一部电影。日本攻陷旅顺后,当众屠杀了为俄国当间谍的中国人,而周围的中国人却麻木不仁地看着,任由日本人杀害自己的同胞。
又或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真实的事情,到现在我都觉得震惊不已。我家附近的一户人家里的女孩未婚先孕,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女孩的母亲感到丢人,不敢出门,也把自己的女儿锁在家里,周围的人家都聚在一起说她家的闲话,说她的女儿不干净,后来那个女孩疯掉了。
狄更斯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好,也不坏。
可总有许多事情来刷新我们的底线。
中国自古以来都不缺少看客们,这些看客们对自己遭受的嘲笑麻木不仁,习以为常,却对他人的痛苦加以折磨,就好比饿着肚子的人嘲笑捡起馒头吃的乞丐。
看客们把他们的不幸当做自己的快乐,当做饭后的谈资,丝毫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这再次证明了鲁迅先生精辟的判断:
“中国人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曾被吃。”